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招生测验试题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招生测验试题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招生测验试题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招生测验试题————————————————————————————————作者:————————————————————————————————日期: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招生考试试题语文准考证号:姓名:一、基础题(30分)1、下列读音、字形、带点的字解释都对的一组是()。

(3分)A、娱乐(yílè)通讯咨询峰峦雄伟(山)B、徘徊(pái huí)悔辱辩论负荆请罪(荆条)C、模样(múyànɡ)纯粹妒忌受益匪浅(好处)D、数学(sùxué)娇健便意应接不暇(空闲)2、下面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危峰兀立文质彬彬应接不暇粉装玉砌B、标新立异发奋图强天涯海角调兵遣将C、水平如镜万古长青赞叹不已完璧归赵D、实事求事川流不息汹涌澎湃锱珠必较3、下面词组中,既有一组反义词又有一组近义词的是()。

(2分)A、纯熟熟练节制限制B、张罗松懈料理松驰C、渺小伟大粗疏周密D、怯懦推却胆小接受4.选字组词。

(3分)(呐纳)____喊火柴____ (梗便)气____(魂魄)(魅魁)____力____亮(嘹缭)____炼(溶熔)5.选词填空。

(4分)描写描绘(1)这件艺术铜鼎深入细致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

(2)这部文学作品的第三章极细腻地()了江南的风土人情。

体会体味(3)我亲身()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4)从父亲讲的故事中,我()到了一份责任。

6、对号入座,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里(4分)A.夸张B.排比C.反问D.比喻(1)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黄继光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

()(3)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树木葱茏的陡坡上。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按要求填空(12分)(1)《示儿》一诗,表达了爱国诗人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分)(2)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__________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2分)(3)古人所写的诗中有不少写到了“月”,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请你再写两句含“月”的诗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唐代诗人岑参咏雪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梨花喻冬雪,联想起特美妙。

(2分)(5)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对满堂学子深情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毛泽东的诗句回答)(2分)二、阅读理解(35分)(一)智子疑邻(9分)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挪树(16分)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

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

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衰弱的“千金”。

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人挪活,树挪死。

”有人说。

“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

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

锄落之处,铮铮有声。

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

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

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那老土依然沉重。

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它会死吗?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

又长出了几片新叶。

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

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3分)________一息风姿飘_____ 有声丰_____ 秀美2.文中第3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分)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红词的意思。

(2分)(1)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2)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5.最后一段中,画“___”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按要求概括。

(4分)(1)从第3段到第9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蜜蜂与排雷》(10分)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

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

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

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

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

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本文第2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3分)2.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

上文画线句子中。

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分)3.请你另举一个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习作.(35分)题目:我发现了_________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相关热词搜索:钦州外国语学校招生测验山东济南试题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