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黄丽钦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记录,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着,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这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次地震中的一对感人的父与子,课题是——生说(教师板书课题)。
2、生读课题。
教师:再深情一些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师:想象一下昔日里,孩子们在这片欢乐的土地上会做什么?师生预设:玩游戏------—是啊,快乐地玩游戏一起认真学习--是啊,依偎在一起学习快乐地跳舞----是啊,就如文中所说----充满了欢声笑语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一片废墟师总结:还有?还有?还有?都没有了,一切都没了,只剩下一片废墟,只剩下一片荒凉的废墟;只剩下满目疮痍的废墟!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如今是一片废墟。
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4、过渡、感知内容就是在这样一场大地震,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预设1:评价:说得已经清楚明白了,厉害了,想要概括(简洁或者完整)老师这里送你们一个小法宝,看!如果能够再加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就能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愿意来试一试。
预设2: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历经艰辛,经过()小时的挖掘,终于在()救出儿子和他同伴的故事。
师:父子俩终于又——生:父子俩终于又团聚了师小结: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之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浏览:就是不动笔,用眼睛快速扫课文)5、引出中心句预设:你很了不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这个问题,恰恰文中也有这么一个句子,全班一起读!Ppt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边说边写: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了不起)。
6、小结刚刚大家有的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有的用文中的话来概括,这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三、精读课文,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强调)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请同学们静心默读1至12自然段,这部分课文中许多有关这位父亲的描写,请你们仔细地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地方,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画下来,在空白处可以做上批注。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2、分享交流师:分享的时刻到了,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预设一“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联系上下文和对比感受父亲挖时的危险)你们还从哪里读否出这位父亲了不起?①生:地震非常危险:从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自爆和引爆)地震之后,还有余震,可能再次发生坍塌。
警察劝说,说明现场不适合逗留,更别说要挖。
师:真好,同学们懂得联系上下文,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生: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师: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还有警察,他们都劝了父亲,读一读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生:(读)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消防队长怎么劝?(读)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警察怎么劝?(读)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父亲的三句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师:而且最后两句话还——生:一模一样。
师:你们真是火眼金睛,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被你们发现了。
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生:第一次他说“谁愿意帮助我?”有点恳求的心情。
师:请你试试看生:第二句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我感觉这句话里有急切的感觉。
师:你是怎么体会的?能再说说吗?生:我是从他问消防队长的话中体会出再晚一点,儿子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师:还有谁给他补充补充。
你们知道消防队员在大地震之后是负责什么工作的吗?生:是负责救援工作的。
师:所以,见到消防队长—生:他见到消防队长,以为是来帮助他救儿子的。
师:他以为儿子有希望了,所以,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那样,他的心情是非常的——生:急切。
师:还有谁愿意说?生:还有就是警察的话:“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可父亲的回答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父亲可能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
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生:突如其来,伤害巨大的地震。
师:是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咱们都能理解,但是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生:父亲的坚持表现了他对自己儿子的爱。
策略:配合读书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老师和大家合作读一读,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生:(读)谁愿意帮助我?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焦急地问——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引读加强)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
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我想问问在座的你们--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你,震情这样严重,你为什么不离开?生: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被压在废墟下面,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每个父亲都会这样做。
师:你也不会离开?生:不会。
师:你为什么不离开?(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很棒,课文中也写到了父亲坚持的原因)生: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而且我还曾经答应过儿子,说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他在一起。
师: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其实文中也出现了这句话---生:承诺。
师:原来是这样。
我想问这位父亲(师又问另一学生),你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生:因为我怕他们不理解我救儿子的急切的心情。
师: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他们能理解。
你为什么不去跟大家说清楚?生:儿子还埋在废墟下,假如我去跟他们说清楚,就会耽误几分钟,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
师:因为没有时间l,要争取分分秒秒的时间去救儿子。
师:让我们走进父亲内心,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
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生:谁愿意帮助我?师:消防队长劝他时,他焦急地问——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小结:作者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板书)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生——了不起的父亲。
还有哪一处能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预设二:漫长的38小时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他坚持了很久,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
生:我觉得这位父亲,他能为儿子付出一切。
策略:比较句子,同桌讨论:这一处的描写很有特点,PPT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这样改,你觉得怎样?(同桌讨论讨论)师:那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坚持了这么久?生:是信念。
生: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生:是父亲救出儿子的决心生: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生:了不起的父亲。
预设三:信守承诺(方法:针对中心句的重点词)生:因为他想起对儿子的承诺,所以他就去兑现他的承诺。
师:他们之间的承诺是什么?(PPT出示该句)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老师没有读的词语,你们把它补读出来。
师:我跟你在一起。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有同学关注到了标点符号也发生了变化。
刚才同学们又读了几遍这句话,在反复的读中,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生:“总会”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永远。
生:从“不论”可以看出父亲不管发生什么危险,总会来救儿子。
生:“不论发生什么”看出来,什么困难也不能把这对父子分开。
师:这么看来,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什么?生无语。
师:再读这句话,能做着手势读这句话吗?生做握拳动作读。
师: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父亲心中的什么?生:信念。
师:齐读这句话。
预设四:痛苦的38小时:就是带着这样一个信念,父亲挖了8个小时。
那你们想象一下这时候,他已是怎么样?策略想象补白,感受父亲挖的艰辛(动作描写神态描写)1生:他已是一席破衫,满身都是血迹。
师:但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12个小时。
你们想象的出,他已是怎样?预设生:身上用力的肌肉都破,遍地都是血迹,身旁隆起了许多小山似的废墟。
师:但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24个小时。
你们还能想象的出,他已是怎样?2生:他现在衣服全都破了,双眼布满血丝,身上到处都是血迹,在他的身后,都是他挖出来的石块,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
生:他已经疲惫不堪,眼皮老在打架,随时有可能睡着。
全身伤痕累累,血已经浸透了衣服。
师:但是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就是这样,父亲挖了36个小时,就是多久呢?3生:两天一夜师:你们还能想象的出,他此时已是怎样?生:已是精疲力竭,随时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生:因为挖掘,指甲都掉光了,浑身破烂不堪,假如自己一闭眼,就有可能倒下再也站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