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模拟考试检测

小学语文模拟考试检测

小学语文模拟考试检测
班级姓名分数
一、测测阅读能力。

(9分)
请先看清题目要求,再用心填空答题。

全世界有230余种松树,多数分布于北半球,中国就有15种之多。

我国民间有“寿比南山不老松”的比喻,说明松树的寿命较长。

在广西贵县南山寺后殿洞口峭壁上,挺立着一棵三千多岁的“不老松”。

松树有顽强的抗争精神,被誉为“劲松”,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海南岛的南亚松,在65℃高温下晒不死;东北的红松,在-50℃的低温中冻不僵;湿地松在12极台风中吹不倒。

还有久负盛名的马尾松、黄山的迎客松、庐山的石松和属于我国特产的金钱松、白皮松、海南松、杜松、油松、罗汉松、美人松等,遍布中华大地。

陈毅同志在赣南山区遭受敌人围困时,曾留下这样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请回答:对松树,我国民间有“”的比喻,说明松树的。

在广西贵县南山寺后殿洞口峭壁上,挺立着一颗三千多年的“不老松”。

松树有顽强的抗争精神,被誉为“劲松”,是的象征。

海南岛的南亚松,在65度高温下;
红松在-50度低温中;湿地松在12级台风中。

陈毅元帅在赣南山区被敌人围困时,写了“,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一诗。

此诗赞扬了松树的品格。

二、查查积累运用。

(38分)
1.在括号里填上读音是“chéng”的字。

(3分)
真( ) ( )认( )堡前( ) ( )相( )功
2.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组成新字。

填写在句子中。

(3分)
(1)肖
他坐在河边,嘴里吹着口( ),用刀( )着一块木头,满地都是木( )。

他在为游击队放( )。

(2)既然好久没下雨了,地里的秧苗渴极了。

小河的水哗哗地流进农田,慷( )地灌( )
着庄稼。

3.选词填空。

(2分)
秀丽壮丽俏丽明丽
在这四个形容美的词中,形容壮美的叫( );形容俊俏之美的叫( );形容明净之美的叫( );形容清秀之美的叫( )。

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一定顺序排列词语。

(4分)
秋高气( ) 银装素( ) ( )阳似火( )花似锦
( )→( )→( )→( )
5.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把“专业”“业余”准确地填在横线上。

(2分)
这位演员唱得比演员还棒!
6.连线组句子。

(3分)
经济学家说树是绿色的疗养院
人类学家说树是人类的乐园
医学家说树是绿色的银行
7.照样子写句子。

(3分)
(1)例:小鸟在树上叫着。

小鸟在树上商量着什么。

太阳从东方升起。

(2)例:长城很长。

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雨下得很大。

(3)例:他又冷又饿,流浪到这种地方没法活下去。

他又冷又饿,流浪到这种地方,怎能活下去呢?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8.通过加标点,把下面的话变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2分)
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样?
(1)
(2)
9.根据所给的语言环境,填上合适的歇后语。

(2分)
这次考试成绩又不理想,走在回家的路上想着爸爸那严厉的精神,我的心里真是“

10.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10分)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写的一篇童话。

它讲了一个
的故事。

我在课外还读过他写的另一篇童话《》。

(2)《猴王出世》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一个片段,主人公是。

(3)唐朝伟大诗人李白写的《》一诗中的这两句话: c
使我难忘。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11.把毛主席写的《卜算子·咏梅》一词工工整整地默写下来,完成一部硬笔书法作品。

(4分)
三、模拟会话练习。

(注意加上标点)(5分)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

消息一传出,朋友见了他高兴地说
一家外国报纸讥笑说
詹天佑激动地对工人说
不到四年,铁路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

朋友自豪地说
外国人赞叹道
四、阅读能力考查。

(23分)
1.请阅读《将相和》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1)这段话中,我们可积累的两个成语是:、。

(1分)
(2)给廉颇说的话加上标点。

(4分)
(3)廉颇说的话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1分)
(4)根据这段话的内容填空。

(2分)
蔺相如之所以请病假不上朝,避开廉颇,不是,而是。

2.请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15分)
母亲
我下了公交车,这才发现雨水正从天上大滴大滴地砸下来。

远处有一个自由市场卖菜的棚子,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进去。

小小的菜棚子里面已经挤了六七个人,大家眼巴巴地盼着雨能小一点。

这时,从雨中走进来一位年轻的母亲。

她怀里抱着个孩子,身上湿透了,一双布鞋上全是泥水,湿头发贴在脸上。

她伸出一只手整了整孩子的衣服。

这时我才发现,那孩子身上裹着一件大雨衣。

雨衣上的雨水流到了母亲的身上。

她看了看孩子的干衣服,便舒了口气,换了换手,抬头看了看下着的大雨。

一阵风吹来,母亲打了个寒颤,她下意识地抱紧了孩子。

这时,她发现孩子的小身子抖了一下,便慌忙把雨衣裹得更紧了。

她望了望外面的大雨,犹豫了一下,便毅然地走入雨中,踏上了泥泞的路……
我猛然意识到:这就是母爱,无私的母爱。

任凭风吹雨打,只要孩子能得到温暖,这就是她的慰藉。

那位年轻的母亲在雨中慢慢走远了。

然而,在雨雾中仍然可见她紧抱着孩子一步一滑的身影。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6分)
①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雨下得大、下得急的一个字是。

为衬托雨下得大、
下得急还写了“我”躲雨时的动作。

(2分)
②第四自然段中写年轻的母亲看了看孩子身上的干衣服,舒了口气。

“舒了口气”的原
因是,说明,体现了。

(4分)
(2)读画线句子,母亲“犹豫”什么?为什么又毅然走入雨中?(4分)
(3)“这就是母爱,无私的母爱。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分)
(4)“慰藉”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1分)
(5)用简短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分)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1分)
五、习作。

(25分)
读了《母亲》,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可写篇读后感或日记来谈谈;你也许想起了你母亲为你做的事,可把它写下来;你也许有很多心里话想给自己的母亲说,可给母亲写封信进行倾诉。

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