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冲刺卷六

2019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冲刺卷六

2019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冲刺卷六一、单选题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2、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属于()的范畴。

A.智育B.美育C.体育D.德育3、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4、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教育日标的基本途径,其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因素。

由于诸多影响因素的存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不确定性,而对课程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教师B.校长C.家长D.学生5、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不包括()。

A.学习者的需要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C.学科的发展D.教师的教学水平6、某中学在学期末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不仅提前公布了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以及相关评价人员和制度,设置了教师、学生、家长等多种人员参与的评价体系,还建立了相应的学生申诉制度。

其最终目的是确保评价工作的()。

A.可行性B.公平性C.多样性D.参与性7、某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跟前一段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二这种评价类型是()。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诊断评价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

A.学生已有品德水平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9、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是强调()的重要性。

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10、班级依赖班主任组织指挥,一旦班主任要求不严格,班级就变得松弛、涣散。

此时班集体发展处于()。

A.组建阶段B.初步形成阶段C.发展阶段D.成熟阶段11、中国心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对早期中国心理学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蔡元培B.颜永京C.王国维D.陈大齐12、“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过程离不开()。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13、神话中孙悟空的形象运用的想象加工方式是()。

A.黏合B.夸张C.拟人化D.典型化15、《水浒传》一书中的林冲应该属于()气质类型。

A.黏液质B.抑郁质C.胆汁质D.多血质16、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7、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但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仍然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

其原因是学生缺乏()。

A.陈述性知识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19、下列对学习的阐释,体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是()。

A.学习是经验与联想B.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C.学习是学习者意义的建构,是社会互动与协商D.学习是寻求潜力的充分发挥20、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是()。

A.成熟B.家庭教育C.社会舆论D.教师的榜样作用二、多选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D.综合创造原则2、儿童在前运算阶段出现“自我中心”是指()。

A.儿童只注意主观的观点B.不能接受别人的观点C.儿童的自私D.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3、学习的定义可以从。

几个角度去理解()。

A.学习就是知识经验的获得B.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C.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相对一致的变化D.学习是基于反复经验引起的4、下列属于机械学习的是()。

A.宇航员探索太空B.学生尝试错误走迷宫C.小学生背诵乘法口诀D.中学生听讲座后弄清了概念之间的关系5、下列关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加涅和罗杰斯B.推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C.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品质和人格D.学习的本质在于内在学习和机械学习6、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二者同样重要B.应当尽可能地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励,作为强化C.老师应当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别鼓励学生的学习D.激励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竟赛7、下列关于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的行为表现描述正确的是()。

A.个体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坚持性差B.个体始终坚信困难能够被克服C.个体习得新行为的效率更高,也能更加自如地表现出新行为D.个体在活动中通常情绪饱满、信心不足8、下列属于学习策略中组织策略的有()。

A.列提纲B.利用图形C.利用表格D.画线9、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0、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是()。

A.目的性B.流畅性C.序列性D.变通性E.独特性三、判断题1、教育对经济具有推动作用,但与劳动力无关。

()2、遗传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

()3、“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6、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发的,每个校内学生必须参加的课程。

()7、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就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8、备课就是做好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

()9、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

()四、案例分析1、在日常教学中,王老师不仅像有的老师那样关心那些能说会道、反应机灵的孩子,还经常关注那些比较胆小、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

有时这些学生可能过于紧张回答不出问题,王老师就会让其先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没关系,以后经常锻炼锻炼就好了”。

活动结束后,王老师还主动与学生交往,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并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寻找适宜的培养学生的方法。

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2、小张是数学骨干教师,对业务精通,管理学生也非常强硬,有学生调皮便会用跑步来惩罚,有时甚至动手打学生。

尽管他所带班的数学成绩不错,但学生和家长对其粗暴行为意见很大。

小张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没有严师就带不出高徒,师生如父子,老师教训学生天经地义。

请问:小张的行为错在哪里?教师该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参考解答一、单选题1、【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知活动;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智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学习、运用这些知识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社会劳动或继续学习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或从事创造性活动做好准备;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热爱、追求和探索精神,逐步养成求真、务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4、【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课程实施的主体主要有教师、校长和学生等。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表现在“方案学习”“相互支持”和“知识重构”上。

校长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因素。

学生是课程实施效果的体现者。

5、【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6、【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学校开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以及相关评价人员和制度,体现了评价的透明性。

学校设置教师、学生、家长等多种人员参与的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学生申诉制度,全面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

7、【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的评价。

8、【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德一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题干反映了榜样教育法10、【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班集体的形成阶段:①组建阶段;②形成阶段;③发展阶段;④成熟阶段题干中的情况处于组建阶段。

11、【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陈大齐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

1914年起任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专长普通心理学。

于1917年在北京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我国早期心理学工作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12、【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如果对事物不加注意,就会产生“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的现象。

13、【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有黏合、夸张、人格化和典型化四种。

黏合就是把从未结合过的形象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新形象。

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就是通过黏合而形成的在科技发明和艺术创作中,常使用黏合加工方式。

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如漫画中的人物形象、神话中的“千手观音”形象、童话中“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形象等,都是使用了夸张而形成的。

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如动画片中的“米老鼠”的形象,神话中的风神、火神、雷神、电神的形象,都是通过人格化而创造出的新形象。

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是作家综合了许多人的特点后创作出来的。

14、【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双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A项属于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C项属于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D项“想吃药治病又怕药苦”属于趋避冲突。

15、【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林冲的性格沉着老练、善于克制自己、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

他的这些特点都属于黏液质的气质类型所具有的特点。

16、【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下);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及以后)。

17、【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按照学习结果,加涅把学习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