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德宏教师招聘考试冲刺卷十一、单选题1、在相同情景或条件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事倍功半,而换成其他人来教育时却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的作用。
A.思维定势B.学习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2、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目标和()。
A.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方法B.教学任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C.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D.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3、下列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好的教学设备条件能促进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B.差的校风会降低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C.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没有多大的预测力D.教师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是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4、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学生低年级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年级以上开设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须实施的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利用学科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D.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三类5、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具备相应专业知识C.崇高的职业道德D.文化学科知识6、小学生张某因多次偷窃,被所在学校申请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
对于这一申请,具有审批权的机构是()。
A.公安部门B.教育行政部门C.检查机关D.司法机关7、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8、我国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9、《学记》提倡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要激励学生,不要压制学生,意思就是()。
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10、“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11、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A.身心发展B.身体发展C.心理发展D.社会发展12、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制定具有()。
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1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特点。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14、坚持知识统一性观点,而且可以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的课程类型是()。
A.领悟的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15、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编订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教学大纲16、“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是贯彻()原则的体现。
A.因材施教B.巩固性C.启发性D.最优化17、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18、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矛盾和冲突是促进道德发展的()。
A.外在动力B.阻力C.根本原囚D.直接动力19、下列选项不属于德育个体功能的是()。
A.生存功能B.发展功能C.享用功能D.政治功能20、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伸B.深化C.必要补充D.变革二、多选题1、按照教学中学生学习进行的模式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否以现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为依据,可将教学方法划分为()。
A.探究式教学法B.感悟式教学法C.发现式教学法D.接受式教学法2、下列教学活动中,属于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有()。
A.进行外国文化学习,拓宽学生视野B.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倡节俭C.播放爱国影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D.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班主任带好班级应做到()。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D.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4、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有( )。
A.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B.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C.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和研究D.教育科学研究规划5、下列关于无意注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正确的有()。
A.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简洁流畅、抑扬顿挫、快慢适中B.适时地呈现直观教具,用感性形象吸引学生C.教室内部布置简朴整洁D.教师的服饰要适宜5、下列关于无意注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正确的有()。
A.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简洁流畅、抑扬顿挫、快慢适中B.适时地呈现直观教具,用感性形象吸引学生C.教室内部布置简朴整洁D.教师的服饰要适宜7、对于高中学生情感的发展,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情感的倾向性正在定型化B.带有文饰性、内隐性、曲折性C.情感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D.逐步从冲动性、易变性向平衡性、稳定性方向发展8、下列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B.流体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C.晶体智力是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D.词汇、审美问题等属于晶体智力8、下列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B.流体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C.晶体智力是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D.词汇、审美问题等属于晶体智力10、对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研究发现,场依存型者更感兴趣的是()。
A.社会学科B.数学C.化学D.人文学科三、判断题1、在不同阶级中,教育具有“提升机”的作用。
()2、早慧的儿童自幼表现出智力超常,长大后一定会有突出的成就。
()3、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互不依存、互不渗透。
()4、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5、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
()6、社会中心课程论重视儿童对系统知识的学习。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8、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们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9、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10、班级管理的自主参与原则要求班级管理者把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
()四、案例分析1、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就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
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
”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问题:(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2)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2、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数学题,王老师引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数学题记录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
分析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的目的,阐述用黑红不同颜色的笔。
记录数学题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解答一、单选题1、【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主体更换以后对同一客体发挥的作用不同,题干说明思维定势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到消极作用。
2、【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①依据教学内容。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②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
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教学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如,若教学对象为小学生可多选择动画、投影、视频媒体,若教学对象为中学生选择的教学媒体可增加一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放在揭示事物的规律上。
③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因此,理论上最适用的媒体,不等于实际上最适用的媒体。
3、【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一般分为个人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
在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外部因素中,工作发展的条件、学校的客观条件对一般教学效能感具有明显影响;工作发展的条件、学校风气和师生关系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明显影响。
教学设备条件属于学校客观条件,影响的是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
A项说法错误校风属于学校风气,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有明显影响,B项说法错误。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一般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指导,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有很强的预测力。
C项说法错误。
教师的主观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D项说法正确。
4、【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自小学生三年级开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这句话体现了著名的学者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态度和办学理念,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6、【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所以小学生宋某的问题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7、【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助产术”。
“助产术”认为问答分讽刺、定义和助产术三步。
8、【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根据历史记载,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9、【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强而弗抑”指的是严格要求学生,但绝不使学生感到压抑。
10、【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孟母三迁”阐述的是环境对孩子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反映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环境因素。
11、【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也称为身体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指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所以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发展。
12、【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制定。
13、【育萃专家解析】C。
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