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酶

第四章 酶


练习题
称取25mg蛋白酶配成25mL溶液,取2mL溶液测得含 蛋白氮0.2mg,另取0.1mL溶液测定酶活力,结果每小
时可以水解酪蛋白产生1500μ g酪氨酸,假定1个酶活
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产生1μ g酪氨酸,请计算: (1)酶溶液的蛋白浓度及比活力; (2)每克纯酶制剂的总蛋白量以及总活力。
答:
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关系式为:V = K3 [E] 0 [E]
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0
最适温度
活 性
1.5
(optimum temperature):
1.0
0.5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 ºC
四、 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最适pH (optimum pH):

活 性
胃蛋白酶
淀粉酶
(1)酶溶液的蛋白浓度: 0.2mg×6.25÷2mL=0.625mg/mL
酶溶液的比活力: 1500/60 U ÷(0.1mL×0.625mg/mL)=400 U/mg; (2)每克纯酶制剂的总蛋白量: 0.625mg/mL×1000mL=625mg;
(3)当[S]很高时,所有的酶均被底物所饱和,[S]>>Km 此时:V=Vmax
(三)、 Km的推导
V Vmax Vmax/2 Km
Vmax[S] Vmax = 2 Km + [S]
[S]
Km= [S]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
物浓度,单位是mol/L。
(四)、 Km的意义 Km值的意义: 1、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与酶的浓度无关; 2、Km可近似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3、同一个酶对于不同底物有不同的Km值。
有机磷化合物对羟基酶的抑制
(二)、可逆性抑制作用
*概念:
以非共价键与酶或酶 - 底物复合物可逆性结合, 使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抑制剂可用透析、超滤等方
法除去。
*类型: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1、竞争性抑制作用
特点:
*I与S结构类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酶的相对亲和力及[S]; *动力学特点:Vmax不变,表观Km↑。
酶蛋白 (apoenzyme) 全酶 (holoenzyme) 决定反应的特异性 辅助因子(cofactor) 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
金属离子
辅助因子(cofactor)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辅助因子按其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分为
辅酶 (coenzyme): 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辅基 (prosthetic group): 与酶蛋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单独存在均无催化活性,只有 结合为全酶才有催化活性。
1、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为一级反应。
V
Vmax
[S] 2、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反应为混合级反应。 V Vmax [S] 3、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反应为 零级反应
(一)、米氏方程 1913年,德国化学家Michaelis和Menten根据中 间产物学说,推导出了著名公式米氏方程。
四、酶的分类
1、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s) 2、转移酶类 (transferases ) 3、水解酶类 (hydrolases) 4、裂解酶类 (lyases)
5、异构酶类( isomerases)
6、合成酶类 (ligases,synthetases)
五、酶的活性和活性单位
*影响因素包括有:
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研究前提
*单底物、单产物反应
*酶促反应速度一般在规定的反应条件下,用单位时间
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反应速度取其初速度,即底物的消耗量很小(一般在 5﹪以内)时的反应速度 *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
V
Vmax [S]
1、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反应,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不改变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3、反应前后酶没有质和量的改变
(二)、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1、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非催化反应高 108 ~ 1020 倍,比一
般催化剂高107~1013倍。
*酶加速反应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 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活化态所需的能量。
(五)、 Km和Vmax的测定
双倒数作图法,又称为林-贝氏(Lineweaver- Burk)作图法
Vmax[S] V= Km+[S] 两边同时取倒数
1/V
1/Vmax
1/V=
Km
Vmax 1/[S] + 1/Vmax
-1/Km
1/[S]
(林-贝氏方程)
二、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V
* 当 [S] >> [E] , 反应 速
第四章

Enzyme
酶的概念
目前将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分为两类: *酶( Enzyme): *核酶( Ribozyme ):RNA或DNA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酶通论
▪第二节、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三节、酶促反应的机理 ▪第四节、酶的调节 ▪第五节、维生素与辅酶
第一节、酶通论
General Disscusion of Enzyme
一、酶的研究历史
* 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 * 1857年 Pasteur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细胞活动 的结果。 * 1897年 Buchner兄弟证明不含细胞的酵母汁也 能进行乙醇发酵。
*1926年 Sumner首次从刀豆中提出脲酶结晶。 *1930年 Northrop等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 凝乳蛋白酶的结晶。
2、非竞争性抑制
特点: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
*抑制程度取决于[I]; *动力学特点:Vmax↓,表观Km不变。
3、反竞争性抑制
特点:
*抑制剂只与ES结合;
*抑制程度取决与[I]及[S]; *动力学特点:Vmax↓,表观Km↓。
各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比较
作用特征 与I结合的组分
V=
Vmax [S] Km + [S]
(二)、米氏方程式的推导 酶促反应模式——中间产物学说
k1 k3
E+S
k2
ES
E+P
得出:
V=
Vmax [S] Km + [S]
Vmax [S]
(1)当[S]很低时, Km>>[S] ,此时: V =
Km
(2)当[S]较高时,此时: V=
Vmax [S] Km + [S]
练习题
对于一个遵循米氏动力学的反应而言,当酶促反应 的速度为Vmax的80%时, [S]与Km之间关系如何?
答: 根据米氏方程:V= Vmax [S]/(Km+[S])得:
V/Vmax =
[S]/(Km+[S])
依题意得;V/Vmax=80% 故:[S]/(Km+[S])=80% 得出:[S]=4Km
*举例:有机磷化合物 羟基酶
解毒 -- -- -- 解磷定(PAM)
重金属离子及砷化合物 巯基酶
解毒 -- -- -- 二巯基丙醇(BAL)
RO P
X + E OH
RO P
O E
+ HX 酸
O R'O 有机磷化合物 羟基酶
+
O R'O 磷酰化酶 CHNOH
N
CH3 解磷定
+
N CH3
E OH O OR' P CHNO OR
+
CH3CCOOH NADH O
H
+
3、反应条件温和
*酶促反应一般在常温、常压、中性pH 条件下进行 *强酸、强碱、高温等条件下,将引起酶的失活
4、酶的催化活性可调节控制
*对酶生成与降解量的调节 *对酶活性的调节
三、 酶的分子组成
*单纯酶 (simple enzyme)
*结合酶 (conjugated enzyme)


一般催化 剂催 化反应的活 化能
非催化反应活化能
酶促反应 活化能
底物
反应总能量改变
产物 反 应 过 程
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改变
2、专一性(specificity) 绝对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 :
相对专一性(relative specificity) :
立体异构专一性(stereo specificity):
举例
1、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
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延胡索酸
FAD
FADH2
COOH CH2 C H2 COOH 琥珀酸
COOH CH2 COOH 丙二酸
2、磺胺药对细菌FH2合成酶的抑制
Glu + H2N COOH PAB A + 二氢蝶呤
FH2合成酶
FH 2
FH2还原酶
FH 4
氨甲蝶呤 H2N 磺胺药 SO2NHR
Kat和IU的换算关系:
1 Kat=6×107 IU,
1 IU =16.67n Kat
(3)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 *酶的比活力(比活性):每单位(一般是mg)蛋白质中的 酶活力单位数(酶单位/mg蛋白)。
*对同一种酶来讲,比活力愈高则表示酶的纯度越高(含杂
质越少)。
比活力是评价酶纯度高低的一个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