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学 课件第七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区域经济学 课件第七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 集聚阴影的空间大小与产业对应
– 果产品多样化程度更高,而且/或者运费很低,阴影范围会更大
• 市场规模扩大会改变市场潜力函数的分布
– 集聚阴影之外,在市场潜力凸起的区位形成新的城市
• 灯下黑现象
– 离城市较近地方,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现象 – 空间作用减弱的区域,市场潜力不够高
城市的形成
• First nature and second nature
– 当新的中心建立起来后,就会通过自我强化的过程来达到一定的规 模。此时最初的自然优势与持续自我强化的集聚优势相比,已经微 不足道了。
– 自然地理优势在形成经济地理中起到了催化作用,空间经济的自组 织特性使得自然地理优势起到了作用。
– 交通枢纽对市场潜力曲线的影响 – 上海,纽约,东京
城市形成的经济学机制
• 产业集聚促进城市发展
– 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
• 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
– 城市化可以实现生产的集聚经济、要素流动和运输成本的降低、 服务业效率的提升
• 城市发展过度的负效应
– 城市病:拥堵、环境污染 – 乡村的萎缩
中国的城市化
• 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升
– 2019年,按常住人口统计的城市化率为60.6%。
•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机会
– 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流互动:空间上彼此接近 – 空间竞争:企业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空间集聚
• 购物模型,送货模型,搜寻模型
• 离心力 – 运输成本:中间产品的运输成本,商品的运输成本 – 地租和生产成本 – 通勤成本和生活成本
城市的形成
• 城市的形成
– 制造业集聚和工业劳动力流动形成了城市 – 新城市如何形成:制造业向外迁移 – 城市规模和城市间距离: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相对强度
– 制造业的临界距离:市场潜力达到与中心城市同样值的区域与中心 城市之间的距离
城市的形成
• 集聚阴影(agglomeration Shadow)
– 中心城市到临界距离之间的范围 – 锁定城市区域:集聚阴影内不能形成新城市 – 集聚阴影大小决定城市锁定效应的范围 – 新的城市在集聚阴影之外的区域形成
• 城市在哪里形成?
– 市场潜力:市场潜力决定制造业企业的区位 – 市场潜力越大,对企业的吸引力越强,吸引的企业数量越多
• 城市规模
– 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和人口集聚带动城市规模扩大 – 城市规模越大,市场潜力增大,对工业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
增强 – 向心力和离心力的相对强度
城市形成的动力
• 向心力(集聚力) – 规模经济: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 市场需求:市场外生(杜能模型),市场内生(NEG) – 空间外部性:共享、匹配、学习
• 向心力(集聚力) – 规模经济: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 市场需求:市场外生(杜能模型),市场内生(NEG) – 空间外部性:共享、匹配、学习
•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机会
– 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流互动:空间上彼此接近 – 空间竞争:企业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空间集聚
• 购物模型,送货模型,搜寻模型
城市化的演进
• 城市化三阶段
– 城市化初期:城市人口比例低于25% – 城市化中期:城市化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迅速,城市规模扩大 – 城市化后期:城市人口比例达到70%,城市化减缓,三产占比上
• 离心力 – 运输成本:中间产品的运输成本,商品的运输成本 – 地租和生产成本 – 通勤成本和生活成本
什么是城市化
• 城市化是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 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 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 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
• 前工业化城市:城市的起源
– 农业经济,贸易城市
• 工业化城市:城市的发展
– 制造业经济,工商业城市 – 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步
• 后工业化城市
– 服务业经济
工业化时代城市的形成
• 城市的形成
– 工业化:工业企业(可移动)空间集聚
– 工业企业集聚:劳动力流动和人口集聚
• 工业企业集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 人口集聚: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 产业发展:劳动力流动和人口集聚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区域经济学
石敏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mjshi@
内容提要
•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 城市化
– 工业化与城市化 – 土地资产化与城市化 – 产业-人口-土地联动发展的城市化
• 新型城镇化 • 城市化的生态效应
什么是城市?
• 城市=城+市
– 城:城堡,城郭,城邑,防卫性的城墙为标志 – 市:集市,商品交换的场所
• 市场潜力
– 经济演化过程:市场潜力与经济区位的相互作用 – 市场潜力决定经济活动的区位,区位变化重绘市场潜力
• 集聚阴影(agglomeration Shadow)
– 锁定城市区域
• 港口、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
城市的形成
• 市场潜力函数
– 什么是市场潜力?
M j Yk g(Djk ) k
l
( j)
– First nature:先天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分布,交通条件 – Second nature:后天的,形成集聚的历史和前后向联系的循环累积
作用 – 空间经济学假设空间是同质的,强调了second nature的作用
• 港口、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
– 交通枢纽的催化作用(Catalytic role):一个拥有良好条件的港口或 交通枢纽使得这些地方比它的周围更具形成中心的优势。
• 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
– 2013年,全国城区面积18.3416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7855万平 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7108万平方公里
– 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3.1766万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长 29.9%。
– 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总人口38866万人,比2005年增长7.1%。
EhTX j, h (1)
h1
l k 1
nk {Wk1
(k )
TX
(k, h)}
– 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市场潜力开始是下降的,后来又变成上升
– 离城市较近的区域有较大吸引力,离城市较远的地方由于距离使得 厂商之间的竞争减弱,导致市场潜力回升
– 人口规模增大使得市场潜力曲线上移。如果中心城市以外区域的市 场潜力达到与中心城市同样值时,制造业厂商就有可能打破单中心 结构,迁出中心城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