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12120320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1212032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6题,共54分)1.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

据此可知西周( )A.形成契约精神B.规范商业行为C.履践重农抑商D.出现货币经济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

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

该变化说明( )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3.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品。

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

材料表明宋代( )A.鼓励民间私营商业发展B.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C.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D.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4.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5.商业类书籍是明清时期书市中的大端。

徽商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等著作,举凡算帐、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

这反映了( )A.文化进步推动政府政策调整B.贾而好儒成为商人共同追求C.印刷技术变革促进商业繁荣D.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6.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

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的原因是( )A.世界市场已现雏形B.资本主义开始萌芽C.海禁政策已经废除D.货币制度发展需要7.公元1522年—1572年,明世宗嘉靖和明穆宗隆庆年间,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死罪日报,终不能止”,这种现象反映( )A.铸钱暴利巨大B.白银成了法定货币C.明朝政治腐败D.商品经济发展快速8.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表1。

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表1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9.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表2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10.英国乡村拾穗惯例由来已久。

济贫委员会在1843年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捡拾三四蒲式耳(计量单位)的谷物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约占家庭总收入的3%一13%。

捡拾谷物对穷人的重要性依旧不言而喻。

但到19世纪末,乡村女性逐渐放弃了拾穗活动。

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圈地运动深入发展B.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福利救助体系的发展1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

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2.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

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

美国的关税改革( )A.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B.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D.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13.19世纪末,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对美国进行谴责,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并提出“欧洲国家应该将它们的经济领土进行重组,以最大化产出优势”。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领导权B.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C.工业革命助推美国经济崛起D.美欧间政治矛盾日趋激化14.表3表3是1850—1900年德国各经济领域就业比重统计表。

这一统计表明德国( )A.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B.社会经济转型日益加速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D.劳动力就业率得到提高15.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的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内地推广通途”,然后“增税之议”,“始可照办”。

1902年中英续行通商行船条约最终对裁厘加税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 )A.缓解洋务运动面临的经费压力B.有力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D.试图为民间经济发展创造条件16.20世纪初,作为理论经济学代表的《国富论》虽经严复和粱启超的翻译介绍,但在中国仍“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反而是会计学、企业管理等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同时代更受关注。

这从侧面反映了( )A.维新变法影响较小B.实业救国渐成风尚C.市场意识较为匮乏 D.近代教育欠缺理论深度17.1914年3-4月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详细讨论了《商律》《商人通例》《公司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

该会议( )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开启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18.“1908年,虹口大戏院仅能容纳观众250人。

十多年后,上海电影院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

而20世纪30年代,电影院的平均观众容量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最大容量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

”材料表明( )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19.20世纪初,女学在中国开始兴起,几十年间中国女性走出闺阁,走向学校和职场,获得了独立和解放的可能。

而这一变化在上海这些近代大都市尤为剧烈和多样。

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女性解放最早兴起于上海B.男女间实现了权利上的平等C.政治运动推动了妇女解放D.女学兴起导致传统礼教崩溃20.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北京的士大夫纷纷反对,斥为崇洋。

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借助驰驿。

19世纪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

这一变化( )A.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B.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21.表4《1913—1932年沙俄、苏联经济数据表》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社会制度的转型推进经济迅速发展B.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成功探索推动苏联经济复苏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苏联经济全面提升D.苏俄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22.如表5为1928—1934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表(单位:万普特)由此推知,当时苏联( )A.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加快B.粮食减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C.集权体制促进农业发展D.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粮食出口23.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

这些举措(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4.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

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籍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25.读表6,下列选项与此时期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原因相关的是,美国( )1932—1936年美国财政收支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A.兴办大量公共工程B.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C.投资信息技术产业D.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26.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

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

材料反映了( )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27.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

以上做法( )A.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B.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C.适应了当时国家战略需求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28.在“大跃进”时期,安徽少数农民自发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占总数的91%。

甘肃、浙江、四川、河北等地也都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

党中央相关部门对此表示出积极支持的态度。

这说明A.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 B.农民生产实践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开展C.中央着手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 D.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29.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30.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当时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

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

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

这一事件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31.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类商品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价格,即价格双轨制;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