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

)1.梁启超回忆故乡茶坑村的社会组织时说:“……,本保大小事,皆以“上祠堂”决之。

”这种社会组织的存在主要受下列哪一制度的影响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3.《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下列选项符合这一描述的是A.西周推行分封制 B.秦朝推行郡县制C.西汉实行郡国制 D.美国实行联邦制4.下列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以才能作为选拔标准的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这里的“儒臣”指的是A.节度使 B.参知政事 C.知州 D.三司使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的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B.唐朝三省六部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推恩令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7. 在古希腊文明中,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具有显著特色,该制度A.与小国寡民的国情相适应 B.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典范C.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利 D.强调了政党的领导作用8.“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

”这表明英国议会A.行使最高行政权B.拥有最高的决策权C.控制政府的决策 D.是维护王权的工具9.法国托克维尔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他称赞的是A.共和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制 D.两党制10.近代某部宪法中,唯一提到共和国的条款是共和派提出的关于“共和国总统”选举方式。

这部宪法指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11.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的是12. 近代史上,英、美、法、德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政体,其主要的共同之处是A.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B.政府首脑都由选举产生C.国家元首是世袭的 D.内阁都必须对议会负责13.“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这里说的“转折”主要是因为中国A.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开始向近代社会演进C.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D.中央集权制受到冲击14.有学者这样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下列与这一叙述相符的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5. 某社会运动爆发时,提出了这样的口号:“还我河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鬼誓不甘”。

这场运动应该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运动 D.义和团运动16.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规定的国旗是A . 十八星旗 B.五色旗 C.龙旗 D.青天白旗17.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被看作是疯子。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18.《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三次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B.清政府沦为侵略者的工具C.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

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C.由愚昧专制走向民主科学 D.由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2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A.第一国际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21.之所以说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主要是因为A.推翻了沙皇政府B.颁布了《土地法令》C.推翻了临时政府D.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22.中共的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

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创造了数个“第一”。

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A.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起点B.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D.开展了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23.某书中有一个场景:林彪在一次遛马时,被国民党士兵误伤,阎锡山命令将林彪送到山西最好的医院治疗,并把此事向延安做了解释。

该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4.1942年1月,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

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

这表明A.中国抗战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B.美国强行干涉中国内政C.国民党军队接受美国政府的领导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25.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这一理念作为新中国外交领域的方针提出是在A.中美关系缓和时 B.亚非会议上C.日本邦交正常时 D.日内瓦会议上26.下列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最恰当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27. 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材料反映的是美苏A.试图争夺世界霸权B.进行“冷战”对峙C.结成反法西斯同盟D.共同维护世界和平28.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出现了一体化趋势。

直接推动这一趋势成为现实的核心力量是A.德国和法国 B.英国和法国 C.美国和苏联D.英国和德国29. 美国某学者曾经在其著作中写到:“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

……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国当时受到限制的国际力量主要有①欧共体②日本③俄罗斯④中国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0. 学习了必修一《政治文明的历程》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带“风”字的成语概括这段历史特征,你认为哪一个概括得最恰当A.风雨如晦B.风云变幻C.风雨交加D.风花雪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31.近百年中国历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史,也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抗史、探索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5分)材料一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影响①鸦片战争 A.列强瓜分中国狂潮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B.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的傀儡③甲午中日战争 C.外国侵略势力渗入长江流域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抗反抗口号⑤太平天国运动 E.扶清灭洋,替天行道⑥义和团运动 F.有田同耕,有饭同食⑦辛亥革命 G.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⑧五四运动 H.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体制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政体……而是一代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请根据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历次侵华战争的影响及各阶层反抗的口号找到正确的选项(作答时连线即可)。

(8分)(2)请运用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前无古人的变化”有哪些。

(6分)(3)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6分)(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失败的并不是政体……而是一代人”的理解。

(5分)哈三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学年第一模块历史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75分)1—5 CBBDC 6—10 BABBC 11—15 AABBD16—20 BCAAB 21—25 CCCAB 26—30 DBACB二、非选择题(25分)31. (1)①D ②C ③A ④B ⑤F ⑥E ⑦H ⑧G(8分)(2)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民主共和政体),结束了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清帝退位),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分)(3)材料三并不认为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中国(认为民国的失败是必然的),而材料二则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因为两则材料评价的视角不同。

(6分)(4)共和政体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但是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只是模仿西方制度,却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民众缺乏对民主共和观念的真正理解。

(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