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重难点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知识点清单1.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B A b a =;sin sin C Bc b =;sin sin CAc a = 3)化边为角:C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4)化角为边:;sin sin b a B A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aC A = 5)化角为边: R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A b a =;sin sin CBc b =求出b 与c ;sin sin CA c a =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BAb a sin sin =正弦定理求出c 边CAc a sin sin =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①时,B 无解;A b a sin <②或时,B 有一个解;A b a sin =b a ≥③时,B 有两个解。
b a A b <<sin 如:①已知,求(有一个解)32,2,60===O b a A B ②已知,求(有两个解)32,2,60===O a b A B 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二.三角形面积1.Bac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2. ,其中是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 c b a S ABC )(21++=∆r 3. , 其中,))()((c p b p a p p S ABC ---=∆)(21c b a p ++=4. ,R 为外接圆半径R abcS ABC 4=∆5.,R 为外接圆半径C B A R S ABC sin sin sin 22=∆三.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A bc c b a cos 2222-+=B ac c a b cos 2222-+=C ab b a c cos 2222-+=2.变形:bca cb A 2cos 222-+=acb c a B 2cos 222-+=abc b a C 2cos 222-+=注意整体代入,如:21cos 222=⇒=-+B ac b c a 3.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an dAl l h i n设、、是的角、、的对边,则:a b c C ∆AB A B C ①若,,所以为锐角②若为直角A a b c ⇔=+222③若, 所以为钝角,则是钝角三角形4.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考点解析题型1 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题1 在△ABC 中,已知A=60°,a=2,C=45°,则C= .例题2 在△ABC 中,A=,AC=2,BC=,则AB= .变式训练1、 在△ABC 中,a =,b =,B =45°.求角A 、C 和边c322、 在△ABC 中,(1) 若a =4,B =30°,C =105°,则b =________.(2) 若b =3,c =,C =45°,则a =________.2(3) 若AB =,BC =,C =30°,则∠A=________.363、在△ABC 中,若A=60°,BC=4,AC=4,则角B 的大小为( ) A .30°B .45°C .135°D .45°或135°4、在△ABC 中,若b=2asinB ,则A 等于( ) A .30°或60°B .45°或60°C .120°或60°D .30°或150°5、在△ABC 中,已知sinA :sinB :sinC=5:7:8,则∠B 的大小为( ) A .B .C .D .6、在△ABC 中,A :B :C=1:2:3,则a :b :c 等于 .题型2 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题1 在△ABC 中,a=1,b=,c=2,则B= .例题2 已知△ABC 中,AB=3,AC=5,A=120°,则BC 等于 .ah i ng nt 变式训练1、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求角B cosB cosC b2a +c 的大小2、在△ABC 中,有下列结论:①若a 2>b 2+c 2,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②若a 2=b 2+c 2+bc ,则A 为60°③若a 2+b 2>c 2,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④若A :B :C=1:2:3,则a :b :c=1:2:3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2B .3C .1D .4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则C=( ) A .B .C .D.题型3 正弦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例题1、在△ABC 中,若B=60°,AB=2,AC=2,则△ABC 的面积( ) A .B .2C .D.例题2、△ABC 中,∠B=120°,AC=7,AB=5,则△ABC 的面积为 .变式训练1、已知△ABC 中,∠B=45°,AC=4,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60°,a=,b+c=3,则△ABC 的面积为( ) A .B .C .D .2题型4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例题1 在△ABC 中,a 、b 、c 满足a 2+b 2+c 2=ab+bc+ac ,则△ABC 一定是( )A .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例题2 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bcosB 是acosC 、ccosA 的等差中项.(1) 求B 的大小;(2) 若a +c =,b =2,求△ABC 的面积.10变式训练1、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B,∠C 的对边,若a 2+b 2<c 2,则△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2、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cosC asinC -b -c =0.3(1) 求A ;(2) 若a =2,△ABC ,求b 、c.3课后作业1、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b +c =2a ,3sinA =5sinB ,则角C =________.2、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2,B =,C =,则△ABC 的面π6π4积为________.3、已知△ABC 中,∠B=45°,AC =4,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4、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且c =-3bcosA ,tanC =.34(1) 求tanB 的值;(2) 若c =2,求△ABC 的面积.5、在△ABC 中,设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cosC +c =b.12(1) 求角A 的大小;(2) 若a =,b =4,求边c 的大小.156、在△ABC 中,∠A、∠B、∠C 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 、b 、c.(1) 若c =2,C =,且△ABC ,求a 、b 的值;π33(2) 若sinC +sin(B -A)=sin2A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题技巧1. (1) 已知两角一边可求第三角,解这样的三角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入求解即可.(2) 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讨论该角,这是解题的难点,应引起注意.2. (1) 根据所给等式的结构特点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边进行变形是迅速解题的关键.(2) 熟练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3. 在已知关系式中,若既含有边又含有角,通常的思路是:将角都化成边或将边都化成角,再结合正、余弦定理即可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