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哲学史(现代部分)

中国哲学史(现代部分)

• (三)所谓“非量”指直觉。
2020/7/14
三、文化观
2020/7/14
(一)文化的动因
1、对自然环境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的批评 2、文化的根本在意欲( 你要去求一家文化
的根本或源泉,你只要去看文化的根原的 意欲”。“文化之所以不同,由于意欲之 所向不同”。) 3、文化是天才的创作,偶然的奇想( “文 化这样东西点点俱是天才的创作,偶然的 奇想”。“文化的创造没有不是由于天才 的”。)
2020/7/14
五、性习不二的人生论
• 性习的区别:性(人性)是先在的,习( 习气)是后起的;性是纯善的、习是有善 有恶的;性是永恒不断的,习可断亦不可 断。
• 性习的联系:一方面,习是性得以显现的 资具,性离不开习;另一方面,性是习的 本体,习也离不开性。
• 即习成性:通过艰苦的修炼来成就、恢复 人的本性。(新性善论)
• (二)“全盘西化论 ”
2020/7/14
第二节 丁文江的科学实证思想
2020/7/14
要点
• 科学至上论 • 感觉论 • 科学与玄学论战
2020/7/14
第三节 吴稚晖的哲学思想
一、漆黑一团的宇宙观
1、漆黑一团的含义 2、绝对的“一个”是根源 3、绝对的“一个”是“活物
” 4、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 5、无神论思想
2020/7/14
第三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
2020/7/14
冯友兰故居前的清水河
2020/7/14
冯友兰故居中的腊梅树
2020/7/14
冯友兰墓地
2020/7/14
冯友兰的哲学生涯
• 第一时期是1919年到1926年,其代表作是《人 生哲学》;
• 第二时期是1926年到1935年,其代表作是《中 国哲学史》;
,“实验主义”是胡适喜欢用的概 念,虽然概念不同,但指示的对象 是同一个。
2020/7/14
一、超越的经验论
(一)经验的基本内容 1.“经验就是生活,生活即是应付
环境”。 第一是无意识地应付环境; 第二是有意识地应付环境; 第三是有思想能力的应付环境。 2.经验和思想是一回事。 3.经验是主动的,是伸向未来的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文化 背景(守旧势力的挣扎, 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主 要内容
• 提倡科学与民主 • 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 • 提倡白话文和文学革命 • 三种思潮的形成
2020/7/14
第二章 科学实证思潮
绪论 第一节 胡适的实验主义哲学
“实用主义” pragmatism
“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 “实用主义”是我们现在通用的概念
。 (二)超越的经验
1.超越旧哲学经验主义和理性 主义。 2.超越旧哲学的唯物主义与唯 心主义。
2020/7/14
(三)创造的实在论
1.实在的含义。 2.实在的变异性。 3.实在的可创造性。 (四)基本分析和评价 1.胡适宣传的经验论采用了不同于欧洲旧哲学的新思路,表现 了创新的理论勇气。 2.胡适所宣传的经验具有面对现实,走向未来的特点,这比旧 有的经验论前进了一步。 3.胡适所说的经验与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经验是有差别的。 4.胡适宣传的“实在”论是一种主观实在论。 5.正因为胡适所讲的“实在”主要指人类的精神现象,所以,他 关于实在的变异性和创造性的论述,包含着对人类精神相对性、 发展性的探讨,具有合理因素。
• “有一个地方是宇 宙生命的核心,这 个地方就是‘人’ 。生命是活的,宇 宙最活的就是人心 。果能认识人心, 就可体认出宇宙的 生命来了。”
2020/7/14
(三)“事的相续说”
• “生活即在某范围内的‘事的相续’。” • 梁漱溟说:“这个‘事’是什么?照我们
的意思,一问一答即唯识家所谓一‘见分 ’一‘相分’——是为一事。”这个“事 ”显然是指人的主体活动。那么,“事的 相续”是什么意思呢?按梁漱溟的话说: 事的相续说就是“一‘事’,一‘事’, 又一‘事’。……如是涌出不已,是为‘相 续’”,即事跟着事,不断地涌现。
• 第三时期是从1936年至1948年,其代表作就是 抗战中写的那六本书(这六本书是:《新理学》 、《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 原道》、《新知言》,又合称《贞元六书》);
• 第四时期是从1949年到现在,其代表作是《中国 哲学史新编》(七册本)。
2020/7/14
一、“新理学”的形上学
2020/7/14
(二)宇宙就是生命
• “尽宇宙是一生活, 只是生活,初无宇宙 。由生活相续,故尔 宇宙似乎恒在。…… 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 ,托乎生活而存者也 。”
• “宇宙是一大生命, 了解生命就了解宇宙 。”
2020/7/14
“宇宙为一大生命。生命进化与人类社 会之进化,同为此大生命之开展表现。 ”
2020/7/14
(四)“前此的我”与“现在的我”
• “前此的我”: 已经形成的物质 世界
• “现在的我”: 现在的意欲,精 神、心等等。
2020/7/14
二、三量认识论
• (一)现量:梁漱溟所说的现量即我们 今天所说的感觉。(有影有质、影要如其 质)
• (二)所谓“比量”又称“比量智”, 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智”。理智具有两 方面的作用:一个是“综”,“综合”、 “归纳”。另一个是“简”,“分析”, “比较”。
2020/7/14
(三)世界文化的走向
1、世界未来文化的发展轨迹 2、西方文化的转变和中国文化的复兴(经济
方面;见解方面;态度方面) 3、中国文化的现实选择:第一,“要排斥印
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第二,“对 于西方文化要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 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第三,“批评的 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 4、简要分析
2020/7/14
第二节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人生经历简介
2020/7/14
一、新唯识论的建构方法和理论渊源
• 建构方法:“六经注 我”,可具体表述为 “出乎其外”。“吾 唯以真理为归,本不 拘家派,亦佛亦儒, 非佛非儒,吾亦只是 吾而已矣。”
• 理论渊源:空有二宗 、孔孟之学、《周易 》、阳明学、船山学 ……
2020/7/14
三、“翕辟不二”的宇宙论
• “翕”是“物”的别名,“辟”是“心” 的别名,“翕”的作用是物化,“辟”的 作用是主宰翕。
• 二者关系:“翕以显辟”,翕是辟、物是 心得以显现的工具,辟离开翕,心离开物 就无法存在;“辟以运翕”,翕是以辟、 物是以心为主宰的,离开辟、离开心,翕 、物也无法存在。结论:翕辟不二。
2020/7/14
二、“体用不二”的本体论
(一)中国哲学中的体用范畴 (二)对体用分离论的斥破
熊十力一方面赞成大乘空宗“破相显性” ,另一方面反对它“谈体遗用”。“破相 显性”:破除人们对法相的执着,从而体 认其空寂的本体。“谈体遗用”:离开现 象谈本体。 “有宗全盘错误”:划分“种现”二界,把 本体与现象割裂开来;二重本体论(种子 ,真如)。
202、0/7/1“4 大要求”、“大意欲”、“没尽的意欲”等
Hale Waihona Puke 总之:• 相当于柏格森“生命 冲动”和唯识家“阿 赖耶识”的这个“大 意欲”,通过眼、耳 、鼻、舌、身、意这 六种工具而活动,这 个活动是生生不息的 ,它问不已答不已, 就使得一事一事涌现 不已,构成了“事的 相续”,“事的相续 ”就是生活,生活的 相续就构成了宇宙。
2020/7/14
“因为我们问之不已,追寻不已。一问即有一答,自己所为 的答。问不已答不已,所以事之涌出不已。因此生活就成了 无已的相续”。
• 就是说,事的相续产生于人们无尽的追问和回答 。
• 那么,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追问和回答的呢?梁 漱溟指出:“这探问和追寻的工具其数有六:眼 、耳、鼻、舌、身、意。凡刹那间之一感觉或一 念皆为一问一答的‘一事’。”就是说,人们探 问的工具是唯识家所讲的前六识。唯识家的前六 识归根到底要受第八识阿赖耶识支配。梁漱溟也 认为,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工具背后 还有一个操纵它们的东西,他称之为“大潜力”
2020/7/14
四、社会不朽说
• (一)胡适历史观的要点(多 元历史观、社会改良论)
• (二)社会不朽说的提出(1.
对灵魂不朽说的批评;
2
.对“三不朽”的批评)
• (三)“社会不朽说”的主要 内容(1.社会生命有机组织论 ;2.“小我”和“大我”的一 体性;)
• (四)“社会不朽说”的目的 (1.提高凡人的历史地位;2 .提供一种鞭策力)
2020/7/14
2020/7/14
三、引进西方道德的伦理观
《穆姑娘》(moral) 治内
《赛先生》(science) 兴学理财
《台先生》(democracy) 兴国惠民
2020/7/14
第四节 金岳霖的天道观和知识论
一、天道观 (一)“无极而太极是谓道
” (二)“道是式——能” 二、知识论 (一)感觉与外物的关系 1、感觉对象具有实在性 2、感觉与外物是统一的 (二)意念的双重功能
2020/7/14
(三)“体用不二”的主要内容
• 一方面:“即体而言用在 体”,从本体角度而言, 用是本体之用。
• 另一方面:“即用而言体 在用”,从功用的角度而 言,体是用之体。
• 体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 系,体即是用,用即是体 ,二者是一个而不是两个 东西,故曰体用不二。
• “大海水”与“众沤”
2020/7/14
第三章 现代新儒学
(Neo-Confucianism)
绪言 • 概念界定 • 发展阶段 • 理论特征 • 现代新儒学与现
代化
2020/7/14
第一节 梁漱溟的哲学思想
2020/7/14
梁漱溟桂林墓地
2020/7/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