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
E
D C
B
E
D
C
B
A F D C
B
A 专题四:四边形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有关梯形问题
解决梯形问题经常要根据条件添加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问题解决,使一些分散的条件适当集中,再进行解答.常用辅助线又如下几种:
一、如图,从同一底的两端作另一底的垂线,把梯形分成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如
果是等腰梯形,所得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BE+FC=B C -AD.)
例1: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D =4cm ,BC =10cm ,∠B =45°.利用图中的提示
求出梯形ABCD 的面积.
例2:如图1,在梯形 中, 。
求
证: 。
例3 :如图,梯形
中,
, 、 为对角线,求证:
二、 如图,平移一腰,即从梯形的一个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如果是等腰梯形,平移一腰,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
图1中:BE=BC -AD.图2中:DF=BC -AD )
图1 图2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例1:已知:如图2,在梯形ABCD 中,。
求证:
例2: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BC ,AB=DC=12cm ,EF 是中位线,EF 与BD 交于G ,EG=4cm,GF=10cm 。
求梯形各角度数。
例3: 如图,梯形
中,
,
为腰
的中点,求证:。
分析: 与梯形ABCD 的面积关系不明显,如果利用梯形助
三、 如图,延长的两腰交于一点E ,得到两个三角形。
(如果是等腰梯形,则得到两个分
别以梯形两底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例1:已知:如图8,在梯形
中,、N 分别是
、AB 的中点。
求证:。
A B
C
D E
G
F
E D
C
B A
例2:如图,在梯形 中, , ,梯形 的面积与梯形
的面积相等.求证:
.
四、如图,移动一条对角线,即过底的一端作对角线的平行线, 可以借助所得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研究。
BF=BC+AD.
例1: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中,AD//BC ,AC ⊥BD ,AD+BC=10,
DE ⊥BC 于点E ,求DE 的长。
例2:已知:如图3,在梯形 中, 。
求证:梯形 是
等腰梯形。
例3 :如图,等腰梯形 中,
, ,且 , 是
高,
是中位线,求证:
.
五、如图,连结一个顶点与一条对角线中点,得△AD E ≌△GEB,再利用△AGC 来研究。
F
D
C B A
G
A
B C D
F
E
F
E N
M
A B C D A
B
C
D F
E
A
B
C
D
F
E
例1: 已知:如图5,在梯形
中,
、N 分别是
、
的中点。
求证: 。
六、如图,过一腰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和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GC=
1
2
(BC -AD )。
例1:已知,梯形ABCD 中,A D ∥BC,DE=EC,EF ⊥AB 于点F 。
求证:梯形ABCD 的面积=A B ×EF
七、如图,连结上底和一腰中点的直线,与下底延长线相交,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ADE ≌△FCE ,BF=BC+AD 。
例1: 已知:如图6,在梯形 中,
是CD 的中点。
求证:。
八、有梯形一腰中点常构造中位线这是常用的辅助线方法。
例1: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DAB=90°,
E为CD的中点,连结AE、BE,
求证:AE=BE。
例2:已知:如图4,在梯形中,是的中点,且。
求证:。
例3 :如图,在正方形中,是的中点,是上
的一点,且,求证: .
(9)平移两腰
例1:已知:如图7,在梯形中,、N分别是、AB的中点。
求证:。
例2 :如图,在梯形中,,、分别是、的中点,若。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