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3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词》,“六一风神”梅尧臣:字圣俞,《宛陵先生集》苏舜钦:字子美,《苏学士集》“苏梅”:苏舜钦,梅尧臣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集》,“半山体”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小山词》晏殊:字同叔,诗属“西昆体”,《珠玉词》“二晏”:晏几道,晏殊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世,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乐章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东坡集》《东坡乐府》,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山谷集》,“山谷体”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淮海集》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片玉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漱玉词》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于湖词》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简斋集》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诚斋集》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石湖居士诗集》陆游:字务观,字号放翁,《渭南文集》《剑南诗稿》,被称“小李白”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稼轩词》“二安”:李清照,辛弃疾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范文正公集》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白石道人词集》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文山诗集》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唐宋八大家:宋代的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二、名词解释西昆派:是指北宋初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因其诗作被编成《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西昆派作品大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在艺术上模仿李商隐,但一味追求藻饰,堆砌典故,讲究对偶,风格雍容典雅,形式主义倾向较浓。

江西诗派:是指宋代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因其领袖人物黄庭坚是江西人,及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他们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一祖三宗),但是并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在句法、用事等方面的艺术技巧,走向形式主义。

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前期词描写少妇少女生活,流露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题材比较单调,情绪偏于感伤;后期词多悲叹世事,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情绪比较消沉。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诚斋体:是指南宋诗人杨万里创立的一种诗歌风格。

杨万里号诚斋,诗风自成一格,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称之为“诚斋体”。

杨万里擅长写山川景物和日常生活,其总体风格特点是“活”,想象丰富,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写得生动逼真,富有幽默诙谐的趣味,语言自然活泼。

荆公体:指王安石晚年的诗风,其诗风趋于含蓄深沉,虽然仍有寓悲壮于闲淡之中的情形,但已从直截刻露变为深婉不迫。

其晚年诗尤以写景抒情的绝句为佳,它们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

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影响而出现的一个豪放词派,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人。

他们继承辛词的题材和风格,把词推向在内容上抚时感事、艺术上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

他们的词多抒写抗金复国、反对投降的坚决态度,遭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常直抒胸臆,多用长调,不拘格律,语言慷慨激昂,风格粗犷豪纵。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

苏轼改不了心直口快,敢于坦诚相言的习性,写诗对新法实施过程中暴露的弊端进行讽谏,遭新党小人陷害,引发此案,苏轼坐了4个月牢。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

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诸宫调:是指宋金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

它采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接成长篇进行演唱。

它将歌唱与说白结合起来,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

诸宫调的产生对元杂剧等戏剧艺术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宋金诸宫调最著名的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元杂剧:是指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元杂剧每本四折,或加楔子;每折限用一种宫调;每本由一个角色演唱;剧本由曲词、宾白、科范组成;角色分为旦、末、净、杂四类。

元杂剧大量采用口语和方言俗语,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等杰出剧作家和大量优秀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董西厢:元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简称,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据唐元稹的《会真记》改编而成。

它描写了一个以大胆追求婚姻自由为基调,充满乐观进取精神的爱情故事。

王西厢: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改编成的杂剧,‘《西厢记》突破传统杂剧,将四折扩展为五本二十折;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

安排了以老夫人、郑恒等为一方与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的矛盾和张生、莺莺、红娘内部的矛盾,构成复线结构,人物形象复杂丰满,语言风格清丽通畅。

三、简答题1.简述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题材内容上,一是多表现恋情及离别伤时之情,一是多表现自己的漂泊失意之感。

如《踏莎行》(雾失楼台)(2)艺术风格上,①善于将外在幽迷之景与内在感伤之情作微妙的结合;②善于捕捉细节,对心绪物象作细腻的刻画;③善于运用精美而平易的语言及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敏锐的感受和生动的联想。

如《鹊桥仙》(纤云弄巧)2.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1)章法:变柳永的直叙为曲叙,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复杂结合,严密多变。

(2)句法:善于运用前人诗句入词,多句化入,意境翻新。

(3)音律:词作音律和谐,自创新地调50多首,数量不及柳永,以圆美高雅胜之。

3.易安体的艺术特色。

(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2)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3)倜傥有丈夫气,柔中有刚,婉约而不绮靡。

4.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1)爱国诗。

是陆游诗歌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部分,其特点是:思想的明确性,题材的广泛性,表现的随意性,如《关山月》、《书愤》、《示儿》。

(2)农村诗。

深刻反映了农村的生活、风光、风俗等状况,如《春晚即事》、《社日》、《游山西村》。

(3)闲适诗。

作者深深体味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感受,如《临安春雨初霁》。

(4)爱情诗。

如《沈园二首》。

(1)诗风雄浑豪壮,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和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又平易晓畅,章法严整。

(2)善于运用幻境、梦境来表达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豪情。

(3)擅长七言诗,对仗工整,情韵深长。

5.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1)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是爱国题材的词作。

A、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B、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势力,如《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2)、辛词的其他题材:农村词、闲适词、爱情词,如《清平乐·茅檐低小》、《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6.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雄奇阔大的意境创造。

对军事化意象生动夸张的描绘想象,使辛词具有英雄豪气。

如《永遇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善用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

作者把自己的爱国情思、身世之感寄托在香草美人、儿女之情上,复杂的感情被表现得曲折委婉。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3)“稼轩体”的风格特色。

辛词以豪放为主调,又兼具清丽、飘逸,创造出一种豪放而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格。

(4)“以文为词”,使词的语言雅俗并收,骈散兼融。

7.苏轼诗歌的内容。

(1)表现自我。

尤其是塑造了自己的“坡仙”形象,如《纵笔》(2)反映现实,把诗当作直接干政的工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如《吴中田妇叹》(3)歌咏自然。

数量既多,风格亦多种多样,如《游金山寺》、《饮湖上初晴后雨》(4)品评艺术。

用诗来论画、论书法、论音乐,如《惠崇春江小景》(5)描写风俗。

如《新城道中二首》8.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

(1)讲究才学。

表现为想象丰富新奇,观察细致和表达细腻,布局波澜起伏,善于使事用典,如《百步洪》、《荔枝叹》(2)善于议论。

苏诗很少空发议论,而是借助于形象的描绘,或与叙事咏古紧密结合起来,如《荔枝叹》。

苏诗议论的本身也新奇警策,并写出了许多哲理诗,如《题西林壁》(3)善于雅谑。

苏诗时杂滑稽之语,颇具幽默感,如《戏子曲》(4)善于修辞,尤善于比喻,如《百步洪》9.苏辛比较。

同:都是至情至性之人,有豪放之作,意境阔大,感情豪爽。

异:(1)风格上:苏词主旷达洒脱,豪中带旷,是生性使然;辛词更多的是悲壮苍凉,有英雄之气,将词的豪放发展到极致。

(2)写人:苏多写疏狂异趣,如游仙,隐者,酒徒;辛多写英雄人物。

(3)写景:苏多写古淡幽远之景,辛多写磅礴悲壮之景。

怀古中,苏赞“古之达者”,表达人生如梦的旷达与解脱;辛以“古之英雄”自比,抒发身世之悲。

(4)生活态度上:对待隐逸,苏真心向往,辛更多地表达无奈与不甘;写饮酒,苏喜欢沉醉在酒香之中,辛表现醉酒后的痛苦。

10.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1)公案剧:凶狠的压迫者和善良的被压迫者间的对立。

如《窦娥冤》《搜神记》(2)妇女剧:突出她们在社会险恶势力面前的勇敢机智。

如《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3)历史剧:歌颂历史英雄人物的同时,表现了他英雄史观的历史局限性。

如《单刀会》(1)善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尤其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窦娥冤》刻画窦娥孝顺、善良,在与恶棍和官府的对抗中,表现出她的反抗性格和复仇意识。

(2)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有变化。

如窦娥从被卖到守寡的辛酸经历只是一笔带过,笔墨主要集中在与张驴儿、太守的对抗上。

(3)语言真切自然,切合剧情又富有个性。

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同时又向古典文学名著学习,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11.《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和审美价值。

(1)主题思想:该剧通过一系列戏剧冲突,塑造了一个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伟大女性窦娥。

这个形象的灵魂,就是一个弱者的抗争精神。

通过这个形象,作品控诉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残暴,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2)审美价值:集中体现在剧作的悲剧美之中。

窦娥的形象,极有特色。

一方面,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另一方面,其性格又具有明显的发展节奏,由一个善良的弱女子,一步步发展为以生命控诉封建社会的壮烈的女性,真实感人,成为不朽的舞台形象。

12.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