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考
作者:王静娴刘笑梦
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19年第06期
摘要:立体化教材建设是教材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在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大趋势下,逐步阐述儿科护理学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思路、建设内容以及预期效果。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儿科护理;教学资源
互联网的普及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运用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展现形式灵活多样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创设理想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功能,激发其理解、记忆与思维能力,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综合素质[1][2]。
随着健康观念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服务与护理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儿科护理己从临床护理扩展了到社区居家儿童的护理,护理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3]。
自1997年全国护理教改以来,《儿科护理学》的结构框架与知识体系已经得到逐步优化,教学中强化了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基本突出了护理与职业教育的特色。
但因儿科护理涉及的面较广,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不强,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等,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4]。
为进一步深化儿科护理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实现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高效化,为进一步丰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资源,拟开发一套以数据库为基础、网络为纽带、适应高职护生学习需要的《儿科护理学》立体化教材。
一、建设思路
1.建设目标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成一套将纸质教材与在线的声频、视频、动画、图片等相结合的教材系统,实现儿科护理教学的立体化。
2.教学资源突出教学的重点,并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儿科护理教学能够通过多种形式、从多个维度展示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要。
二、具体建设内容
1.教材文本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优化《儿科护理学》的内容,体现学科前沿动态,做到“四突出一加强”:突出儿科护理的岗位需求,突出儿科护理工作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突出护理的学科特色;突出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地位;加强社区居家儿童护理与保健的内容,体现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2.知识链接依据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核心,精心设计知识链接。
以便于回顾旧知、了解典籍故事、理解醫学名词,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加强知识间的衔接,开展辐射状教学。
3.图片库收集、整理、加工、制作儿科护理的教学图片,通过典型、直观的图片,呈现复杂的解剖结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等,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
4.动画库通过精细设计与制作,将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等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二维或三维动画及动态图,化静为动,易化难点,使“教”灵活多样、使“学”妙趣横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果。
5.视频库将较难用语言表述的护理操作过程,录制成集图、文、音、像为一体的微视频,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配合护患之间的沟通,融入人文精神。
6.课件库通过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教学的PPT课件,提纲挈领展示教学的内容,利于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和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使其抓住教学的主干内容,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也便于学生讲课参考、讨论使用,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7.案例库选择临床及社区护理工作中比较典型的案例,并进行适当加工,设置护理情境,提出相关的护理任务、学习问题与要求,使其更具代表性、实用性和鲜明的示教性,组建比较系统、完整的案例库,便于在校内组织学生开展护理项目学习与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执行护理任务及其对多项护理任务的管理能力。
8.习题和试卷库按照教学标准编写题型全面、题量丰富,能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与教学终结性评价的需求。
并将其输入试题管理系统,在成卷策略和教学标准的要求下,可完成试卷的抽取工作,为制卷做好准备。
三、预期效果
1.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
利用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借助网络,投其所好,将理论教学、护理实践、网络学习三者有机整合,多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满足学习目的不同、知识需求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需要,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师的主导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交互性,打破时空界限,突出教学重点,化繁为简,易化难点,让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进行评价、反馈与矫正等,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重构课程系统,更加贴近护理岗位
以现有教材为基础,拓展社区居家儿童护理,加强护理实践技能,并借助网络化、信息化途径,以多种形式、从不同的维度,展示临床与社区儿童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思考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能力、护理实践能力,使教学更加贴近护理岗位。
参考文献:
[1]陈琳,杨永红,高职院校立体化教材编写与实践[J],教学实践探索,2018,8:171.
[2]赵喜婧,高职新模式教材的创新要求及特点[J],山西农经,2016,(16):142.
[3]杨秀兰,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5,8:108.
[4]雷亚斐,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