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燕京啤酒企业战略管理

燕京啤酒企业战略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产业组织学大作业目录1.燕京啤酒发展史及其发展状况 (3)2.啤酒行业的市场状况分析 (5)2.1国际市场 (5)2.2国内市场 (6)2.2.1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6)2.2.2主要的竞争对手及市场份额 (7)3.燕京啤酒创业阶段的竞争策略 (10)3.1高品质多产品战略 (10)3.2差异化战略 (11)3.3营销战略 (11)3.4科技创新,人才至上 (12)3.5定价策略 (13)3.6促销策略 (13)4.保护自己市场份额的措施 (14)4.1并购 (14)4.2通过恶意竞争,“封杀”其他品牌 (14)5.燕京啤酒企业面临的外部管制及其影响 (15)5.1政策环境制约 (15)5.2经济环境制约 (15)6.总结 (15)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燕京啤酒发展史及其发展状况燕京啤酒秉承“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管理,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啤酒、饮料等优质产品,让消费者尽情享受由此带来的美好生活。

燕京优质产品,酿造美好生活。

燕京1980年建厂,1993年组建集团。

在发展中燕京本着“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企业经营理念;始终坚持了:走内涵式扩大生产道路,在滚动中发展,年年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建立国家级科研中心,引入尖端人才,依靠科技抢占先机;积极进入市场,率先建立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2%以上,华北市场50%,北京市场在85%以上;积极完成股份制改造,由产品经营转向产品与资本双向经营,1997年两地上市,独特的“红筹背景、A股身份”股权结构模式,为燕京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精心打造企业文化,长期培育的“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为企业分忧的主人翁精神” 以奉献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分配模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经过31年快速、健康的发展,燕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啤酒企业集团之一。

2012年啤酒产销量540.5万千升,进入世界啤酒产销量前八名、销售收入173.23亿元、实现利税36.37亿元、实现利润9.42亿元。

--燕京用20年的时间跨越了世界啤酒业100年的发展历程。

2012年燕京发展成为拥有有形资产187亿元、2012年燕京商标商誉价值总计365.94亿元,其中子品牌漓泉啤酒商誉价值为52.96亿元,惠泉啤酒商誉价值为28.01亿元,雪鹿啤酒商誉价值为17.08亿元。

员工43000人,占地389万平方米,拥有控股子公司(厂)42个,其中啤酒生产企业40个,相关和附属产品企业2家。

燕京总部是亚洲最大的啤酒生产厂。

连年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国行业百强企业。

高品质的燕京啤酒先后荣获“第31届布鲁塞尔国际金奖”,“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金奖”,“全国行业质量评比优质产品奖”,并获“全国啤酒质量检测A级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

燕京啤酒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四家航空公司配餐用酒,1997年燕京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2004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

2005年8月10日燕京成为国内首家北京2008年奥运会啤酒赞助商。

中国加入WTO以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燕京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坚持从四个方面做强:一、是把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做强,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把品牌做强,使燕京成为世界啤酒行业的国际知名品牌。

三、是把市场网络做强,掌握竞争中的主动权。

四、把经济实力做强,每年资本积累2亿元以上,使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资本动力和资本保障。

燕京将坚持“发展民族啤酒工业,争创国际知名品牌“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燕京下一步的目标是:1、2015年啤酒产销量达到800万千升,进入世界啤酒前六名,形成世界级的大型啤酒企业集团。

2、积极开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实现燕京品牌的国际化提升。

3、按照“一业为主,相关发展”战略,向矿泉水、饮料、生物食品、生物制药领域进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啤酒行业的市场状况分析2.1国际市场图1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全球啤酒总产量还处于平稳上升状态,产量增速则逐渐趋于稳定。

总的来说,世界啤酒市场供给能力还是在稳步提高的。

图2上图为世界啤酒消费分布调查结果,可看出亚洲消费量在不断增加,也就说亚洲啤酒市场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如今,亚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啤酒行业的领跑者。

而亚洲啤酒消费量的长期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啤酒市场的旺盛。

商务部2010年9月8日召开的酒类流通随附单电子化试点工作会上指出,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饮料酒总产量达5189万千升,同比增长6.27%,其中啤酒产量4236万千升,同比增长7.1%,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

由此可见,我国的啤酒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

全球啤酒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发展阶段,各国间竞争尤为激烈。

未来全球啤酒行业会向着专业化、多样化角度发展的。

2.2国内市场2.2.1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图4生命周期一般分为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由图4可知啤酒目前正处在成熟期这个阶段。

市场需求趋向饱和,潜在的顾客已经很少,销售额增长缓慢直至转而下降,标志着产品进入了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竞争逐渐加剧,产品售价降低,促销费用增加,企业利润下降。

2.2.2主要的竞争对手及市场份额表1就我国啤酒市场的档次而言,从表1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啤酒市场以主流及主流高细分产品为主,即啤酒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准对中低端市场。

其中,该市场产品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大理啤酒、哈尔滨啤酒等等为主。

然而,具有市场空间大、利润率高特征的高端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较低,且消费集中性很强,在查阅资料中,我们发现我国啤酒行业在产业集中化趋势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存在着明显的地域特征,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巨头都有自己的核心区域,形成了青岛占据山东、陕西市场,燕京占据北京、华北市场,华润占据东北和四川市场,珠江拥有华南市场这样一个产业竞争格局;消费场所集中,目前高端啤酒渠道通常有三星级以上的酒店、西餐厅、咖啡店以及酒吧、迪厅、KTV和夜总会等娱乐场所;消费者集中,“白骨精”——白领、骨干和精英。

现在就国内啤酒消费趋势来了解国内啤酒市场情况,我国消费趋势情形可以说有了很大的转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乐于参加生日聚会等活动,年轻消费群体日益成为消费主体;而当今女性独立性的提高铸造女性消费比例也明显增加;现在白天工作、学习、生活等各种压力的加大,急需一个可以发泄的地方,而出入夜场消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也造成啤酒在夜场消费的比重明显呈现增加之势;新的消费渠道便利快捷有利于提高销量,为此非即饮渠道特别是大型零售渠道成为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除此之外,纯生品类消费量大幅增长,竞争日趋激烈。

由供给和需求情况来看,我国的啤酒行业有着很强的生产能力和很大的市场需求,能够得到不断地发展。

相比啤酒行业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啤酒企业的成长优势却并不明显。

近几年来,啤酒企业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

在我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啤酒市场上,啤酒企业“三足鼎立”。

据了解,目前,我国啤酒品牌有1500多个,但除青岛、燕京、雪花、珠江、金星、哈尔滨、惠泉等名牌外,大多数的品牌都是低档区域品牌。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表明,我国啤酒业中45%的企业处于亏损或微亏的边缘,32%左右的企业保本,只有不到20%的企业发展良好,盈利空间较大。

根据年报显示,2008年青岛啤酒的毛利率为31.8%,燕京啤酒为37.46%。

可见我国的啤酒行业急需进行品牌整合,改善产品结构,提高盈利水平。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啤酒行业虽然发展速度飞快,啤酒市场不论供应还是需求上也在不断地增长,而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投资商来投资;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例如,市场费用惊人,品牌知名度不够,同质性明显,高端产品企业文化缺失,消费者崇洋心理明显,擅模仿,但营销创新能力不够,占地为王,扩张时“地域性”概念不强等等。

2.2.3国内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困难重重。

外国啤酒产品的价格偏高,对于价格敏感性很强的国内市场来说只可远观;进入成本也过高,让我国销售商难以出价购进;同时,国产啤酒的逐渐兴起以及我国啤酒市场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更加阻碍外资的进入第二,进入国内啤酒行业具有很大的内在困境。

我国啤酒行业区域性色彩较浓;各地的啤酒消费,从口味、价位到心理诉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啤酒文化也各不相同,最具有排它性和差异性;还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存,产权不清晰。

第三,国内啤酒的品牌缺乏文化内涵。

正如米尔顿.科特勒所说“中国啤酒的品牌建设相对缺乏感情和爱,最缺乏“有情感价值的故事”;中国目前的啤酒品牌多为区域性品牌,对品牌的忠诚度也仅仅表现为区域性忠诚度;中国啤酒业的一些经理人有时候仅仅是企业家,并不是一个营销人。

”第四,外资兼并国内企业具有产权和股东权益保障问题。

国有企业产权归国家所有,执行权归属地方政府,兼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兼并行为。

而且,国有企业产权问题难以解决,兼并法律制度也不完善,兼并中的国家无偿划拨形式使股东权益难以保障。

第五,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近几年来都很重视节能减排的宣传,在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但是在我国啤酒行业中能够真正做到节能减排的只有屈指可数的知名品牌企业。

更何况如今我国啤酒行业竞争尤为激烈,各品牌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相互间展开激烈的价格战,这导致某些企业为了获得利润就不惜降低成本,忽略节能减排这一工作。

还有某些中小企业实行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低效率粗放型经济模式,这大大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除此之外,资金不足也是造成一些啤酒企业难以实施节能减排措施的原因。

第六,不正当竞争现象依然严重。

在我国啤酒行业中,啤酒企业众多。

在发展过程中,相互间形成了通过提高销售量,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来获得高利润的竞争。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有些企业采取终端买店、低价倾销、商业诋毁、瓶盖促销、商业贿赂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酒霸”通过暴力手段来打压竞争对手的恶性事件。

“干掉你,我就是老大”的“你死我活”式竞争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啤酒行业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

造成这一现状某些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它们为了实现招商引资的政绩,在一定程度上放纵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