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石油公司比较分析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石油公司比较分析

在新冠疫情和低油价的双重影响下,石油行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面对复杂严峻的挑战,石油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决策,更好地发挥价值管理作用和产业价值链的协调作用,从而实现投入、产量、成本、收入和利润的合理配比,推动石油公司提升竞争力,实现优质高效发展。

本文选取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三家国际石油公司,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三家国家石油公司,采用哈佛分析框架,比较分析石油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特点。

哈佛分析框架1996年,哈佛大学的3位学者Palepu、Healy和Bernard在《经营分析与评价: 有效利用财务报表》一书中,提出了一种从战略高度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从而通过科学预测为企业未来发展指出方向的财务分析框架,即哈佛分析框架(Harvard Analytical Framework)。

与传统的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不同,该框架指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必须联系企业的战略和发展环境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了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4个模块的财务分析框架。

战略分析笔者选取最为常见的波特五力模型对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进行比较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由Michael Porter于1980年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5种力量,即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这5种力量反映了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共同影响着产业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

从同行业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主要体现在石油资源争夺和原油市场份额竞争方面。

一方面,由于油气资源在地理位置、开采难度和品质上分布极不平衡,在全球油气区块的争夺上,各个石油公司不仅要靠自身实力竞争,还要体现国家力量的博弈。

另一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等产油国联盟,页岩油气技术迅猛发展的美国等石油行业竞争主体,凭借自身的成本优势或技术优势,争夺国际市场原油份额,改变了世界油气资源供需格局。

就中国而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国家石油公司,虽同属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能源公司,但因各家业务侧重点不完全重叠,加之成品油价格由政府指导,相对来说竞争不太激烈。

从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来看,在世界范围内石油行业的竞争壁垒很高,新成立的公司除非拥有政治、金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否则很难对行业已有竞争者造成威胁。

即使是体制机制最为灵活的独立石油公司,例如页岩气巨头切萨皮克公司、页岩油公司惠廷石油公司等,也在新冠疫情和石油资产价格暴跌的双重打击下申请破产,反映出其风险承受能力远逊于行业内老牌的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即使进入石油行业,在发生重大风险时发展可持续性也较差。

就中国而言,民营企业已逐渐准许进入石油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了多种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但是,由于石油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加之在法律准入、探矿权和采矿权方面相对垄断,民营企业进入难度很大,难以承受如此高的风险。

从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来看,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未来全球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会持续下降,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将上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替代能源对石油公司的冲击将越来越大。

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来看,在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国由于拥有资源优势,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项目招标往往附加条件较为苛刻,而国际油服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拥有较高的谈判话语权,因此,总体来说,国际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

就中国而言,行业主要竞争者都是上下游一体化国家石油公司,产业链比较完整,企业内部定价时基本不存在供应商讨价还价的情况,企业外部的服务供应商则由于竞争激烈,讨价还价能力较弱。

从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来看,在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因其稀缺性、价值性,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石油行业顾客讨价还价能力较弱。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替代能源的发展,油气资源供需紧张局面有所变化,特别是页岩油气革命带来的巨大突破,使得全球石油供需基本面得到逆转,顾客讨价还价能力逐渐变强。

就中国而言,油气需求依然巨大,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顾客讨价还价能力仍然较弱。

通过五力模型分析可以发现,与中国国内油气行业相比,国际油气行业的同业竞争更加激烈、潜在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威胁更大、供应商与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更强。

国家石油公司还需要更好地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与国际石油公司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会计分析会计分析主要涉及存货、应收账款、非流动资产、研发费用等,通过对这些关键指标及相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分析,对上述6家公司进行比较。

1存货分析石油公司的存货一般包括原油、半成品油、石油产品、天然气萃取液和周转材料等,按照其成品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跌价准备按照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

从6家公司2017-2019年存货相关指标来看,3家国际石油公司存货总额较为相近,基本在200亿美元左右,3家国家石油公司则差距明显,中国的两家国家石油公司近3年均超过350亿美元,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则低于100亿美元。

就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而言,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的占比都不大,不存在明显差异,除中国石化外,基本都在4%~7%,符合石油行业的特征,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石油作为相对比较稀缺的资源,除非有提高战略储备的要求,一般不会将产品堆积在手里;就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而言,中国石油持续保持最低,2019年达到18.4%,显著低于其他5家公司,主要是由于流动资产较大,其他5家公司基本保持在25%~40%;就存货周转率而言,国际石油公司存货周转率相对较高,基本在12~17,国家石油公司存货周转率则基本保持在6~12,反映出国际石油公司的存货运营效率较高,较国家石油公司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2应收账款分析石油公司的应收账款一般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然后用实际利率法的摊余成本减去坏账准备计量,在有充足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款项时,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从6家公司2017-2019年应收账款相关指标来看,国际石油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显著高于国家石油公司,但应收账款周转率显著低于国家石油公司,说明相对于全球充分竞争的国际石油公司而言,国家石油公司往往因为在国内有较为强势的地位,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更高。

3非流动资产分析石油公司的非流动资产一般包括油气资产、房屋及建筑物、运输工具、机器设备以及其他。

与其相关的后续支出,在流入企业且其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时计入成本;被替换的部分,终止确认其账面价值;所有其他后续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折旧时,按其入账价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价值在预计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

从6家公司2017-2019年非流动资产相关指标来看,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差异不太明显,规模总量保持在2000亿~4000亿美元,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多在65%以上,甚至超过85%,符合石油行业重资产、高投入的特点。

中国的两家国家石油公司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受企业的战略布局和业务侧重点影响。

4研发费用分析石油公司的研发费用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研究支出作为费用确认入账;开发阶段的支出则根据不同条件,要么资本化处理,要么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从6家公司2017-2019年研发费用相关指标来看,不管是研发费用总额,还是研发投入占比,国家石油公司都显著高于国际石油公司,反映出国家石油公司希望通过大量的科技研发投入来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强烈意愿,这也间接说明了国际石油公司在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方面处于领先位置。

财务分析财务分析主要涉及杜邦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现金流分析等,以比较6家公司在财务结构、成本控制、投资效益、运营效率、资金回收等方面的财务管理水平。

1杜邦分析杜邦分析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财务指标,通过相关财务指标的内在联系,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从而对企业财务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其相关财务指标的关系可表示为: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从6家公司2017-2019年净资产收益率相关指标来看,有5家的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5%,整体表现尚可,但国家石油公司仍显现出一定的问题,有的净资产收益率过低(中国石油),有的波动过于明显(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反映出国家石油公司的经营效益不高,以及经营存在不稳定性。

从驱动净资产收益率的三大因素来看,6家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分布极不均匀,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没有本质的规律性差异;资产周转率方面,国际石油公司较为一致,差异不大,但国家石油公司参差不齐;权益乘数方面,6家公司整体差距不大,大致都在2~3。

2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可以直观反映一个公司的经营业绩水平,常见的指标包括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

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司经营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

从6家公司2017-2019年盈利能力相关指标来看,销售毛利率方面,国家石油公司中除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一枝独秀以外,国际石油公司普遍好于国家石油公司;销售净利率方面,3家国家石油公司3年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国际石油公司则存在一定的波动,反映出国家石油公司近年来在费用控制上有所改进;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国际石油公司表现整体好于国家石油公司,反映出国际石油公司在经营水平和获利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

3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通过分析比较企业资产周转速度,来判断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常见的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周转率等。

从6家公司2017-2019年营运能力相关指标来看,国家石油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表现整体好于国际石油公司,原因在于国际石油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其销售收款政策相对宽松;资产周转率方面,中国两家国家石油公司表现尚可,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存在短板。

4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力或保证程度,是关系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常见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等,其中,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可反映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可反映长期偿债能力。

从6家公司2017-2019年偿债能力相关指标来看,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方面,除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总体偏高且波动明显以外,其他5家公司差异不大,短期偿债能力差不多;在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和权益乘数方面,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6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基本处于45%~65%,属于比较合理的范围,也符合石油行业的特点,权益乘数大都在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