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选择血管通道

正确选择血管通道


中心静脉通道器材 — 急救期CVC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急性期导管 ?
短期治疗:< 30天 治疗药物需高度稀释或极高速度 不相容的药物 监测中心静脉压 血滤或血超滤、血透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中心静脉通道器材 — 急救期CVC
优点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静脉治疗 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 规格型号全 低值器材(300-400元)
治疗药物的特性
药物的pH值 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性 药物一旦外漏对组织的损伤性
治疗药物的特性
药物pH值和渗透压对静脉的影响:
pH值: 低于4.5或高于9.0引起静脉内膜损伤 需要血液稀释
渗透压: 文献表明:>450mOSM/L 会引起中度 静 脉炎 >600mOSM/L 则必定引起静脉炎
优点: 方便-操作步骤已被广泛接受 保护血管 费用-价格低廉
外周短期静脉器材 - 套管针
缺点: 短期治疗,留置时间:72-96小时 堵塞率、脱出率高 静脉炎发生率高 药物可能过分刺激外周血管 病人最终可能没有可以穿刺的血管
外周短期静脉器材 - 套管针
Maki 1989关于静脉炎的研究:
高渗透压——如脂肪乳或血液制品,使血管承受过大压力。
化学结构——如补钾,使血管收缩,输钾时会感到很疼。
如甘露醇,对血管壁损伤特别大。
日输液量——大。
治疗时间——长(短:6个疗程;长:………)。
血管使用——血管使用时间最多为2个疗程(对化疗而言)。
使用面积——仅手背处远端小血管。药液在进入体内时首先
被动静脉治疗 主动静脉治疗
被动静脉治疗
完成任务性质的、习惯性 的器材使用,
不对病人做全面、准确的 评估
病人从使用外周通道器材, 即传统的套管针(甚至钢
针)开始静脉治疗
被动静脉治疗的结果
需要重复穿刺 由于药物特性引发严重并发
症 可能最终丧失外周静脉穿刺
机会 给药有可能被延误 治疗可能中断 需要再用中心静脉输液器材
完成继续的治疗 中心静脉穿刺变得更费时、
费力,甚至不能完成
主动静脉治疗
主动完成护理评估程序 病人入院或接诊后24-48小时内获得评估 放置、使用适宜的输液器材 进行病人教育 ( 在适当情况下) 治疗不会中断
被动静脉治疗VS主动静脉治疗工作模式
接诊病人
不 做 任 何 关 于 最 适 合 的 血管 通道器材的评估
抗生素 其他药物
血管通道工具的种类
外周静脉器材 中心静脉器材
– 钢针(短期) – 传统套管针(短期) – 中线导管(中期)
–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 急性期使用CVC(中期) – 隧道型CVC(中长期) – 完全植入型输液港(长期)
- 经由胸部或手臂埋植
外周短期静脉器材 - 套管针
仅限于手术室、ICU、急诊科使用。 90年代 医疗改革。中国开始在病房应用静脉套管针输液。 1999年12月 静脉输液学会在北京成立。 2005年12月 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在广州成立。 2000年以后 PICC 输液港开始应用于临床。
静脉输液的选择
化疗
血液制品
TPN
补液 疼痛治疗
化疗药
由于细胞毒素损伤而发生组织坏
放射菌素D,道诺霉素,二氯甲基二乙胺, 死,有些药物可以与DNA结合而
阿霉素、诺维本、紫杉醇、5-Fu等
留在组织内,引发长期的损害
关于通道优选工作方法的结语
拒绝承认事情可能会向坏的方向发展是愚蠢的,聪明 人会及早预防,并严格观察可能出现的问题 ”
AA — 通道器材优选方案,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也 不会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 下,选择:
管径最细, 长度最短, 管腔最少的导管
为什么要使用 PICC的治疗技术?
这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真实事件!!
ADM渗出
氨甲碟呤
多巴胺液渗所导致的肌肉损伤
新生儿左脚液渗引发肌肉坏死
婴儿头部乳液液渗
为什么会这样呢?
药物PH值——过酸或过碱,血管被化学药物烧伤了,不可修复。
Dacron Cuff ( 导管外壁上促进周围组织长入、包裹导管的涤纶织 物制成的“套袖”,加强导管固定。
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自肘前外周血管穿刺置入 导管末端到达上腔静脉 单腔或双腔,儿童至成人规格 末端开口或三向瓣膜式导管 硅胶或聚脲胺脂材质 与其他CVADs相比, 并发症发生的危险降低
1950年 一次性物品的诞生。 1957年前使用注射器针头进行静脉输液。57年发明头皮针。 1960年 各种物品的出现白花齐放。 1964年 发明了第一代静脉留置针。 1970年 精尖技术的应用。 1972年 美国成立INS(静脉输液护理学会)。 80年代 医疗中心的成立。中国开始应用静脉套管针,但
外周中期静脉通道器材 — 中线导管
单腔或双腔 – 从儿童规格到成人规格 自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末端到达上臂的近端 用于中期治疗(7-49天) 外周静脉器材 硅胶或聚脲胺脂材质 末端开口或封闭 ( 三向瓣膜式 )
外周中期静脉通道器材 — 中线导管
适应症: 中期治疗 持续或间歇型治疗 外周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 补充电解质,且输注等渗液或接近等渗液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优点
保护静脉 提供有效的静脉通路--“一针治疗” 可由护士操作,插管操作简单,可床旁操作 是患者的生命线 中长期导管 3个月--1年 插管操作的并发症少,安全 与其他器材相比,感染的发生率较低,维护简单,创伤小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费用,增加病人满意度
病人:
静脉输液全疗程“一针治疗” 避免反复穿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不限制臂部的活动 降低总治疗费用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局限性: 须有可穿刺的静脉 偶尔发生一过性机械性静脉炎
PICC与CVC比较
PICC 外周穿刺 穿刺危险小 穿刺成功率高,有可视血
管 外周置管 感染率低(<0.4%) 留置时间长(数月至一
正确选择血管通道与 PICC的维护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普外科 王丁花
内容
静脉治疗的发展史 血管通道工具的种类 静脉治疗新理念—主动静脉治疗 静脉通道的优选方法 辅助工具
静脉治疗发展史
1940年 在美国建立起第一支静脉输液队伍,称为静脉输液护士。静脉 输液仅应用于少数病人。使用非一次性物品。
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关于末端位置的规定:
导管自外周静脉穿刺, 末端停留于上腔静脉 置入后需要摄胸片确认导管位置
注:上腔静脉直径:22mm,血流量:20002500ml/h,长度:5-7cm.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适应症:
外周静脉不好,难以维持静脉输液的患者 危重病人抢救时 输液需要超过一周以上者 长期需要间歇治疗者 输液时需要使用对外周静脉刺激较大的药物
年)
CVC 颈内、锁骨下穿刺 盲穿 穿刺并发症危险 躯干部位留置 感染率高(2.2%) 短期留置 急重症、大手术 测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通道器材 — 输液港
在手术室或导管室埋置 注射座留置胸部或上臂 导管末端到达上腔静脉 导管可以是末端开口式或三向瓣膜式 单腔或双腔,儿童至成人规格 硅胶或聚脲胺脂材质的导管
留置时间
产品 外周静脉导管 中线 急性CVC PICC 非隧道CVC 隧道型 CVC 输液港
留置时间 直至 72小时 直至 4周 <1周 >1周 <4周 >4周 >6周
选择“正确的” 器材
选用合适的器材进行长期治疗,将: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感染的机会
节省费用
-保护病人的血管 -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中心静脉导管
适应症:
需输注高渗性液体 需输注发泡性或刺激性药物 需输注血制品,或反复取血 急救期、中期到长期的治疗 持续型或间歇型治疗
中心静脉通道器材 — 急救期CVC
自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 导管末端最佳停留于上腔静脉 急性期治疗 – 短期治疗 单腔或多腔,从儿童到成人规格 聚脲胺脂或硅胶材质
药物外漏引发组织坏死
药物
溶液和电解质
>5%的葡萄糖和TPN 钙盐 钾盐 碳酸氢钠
升压药
肾上腺素,去钾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 酚丁胺
抗生素
原因说明
高渗 高渗,酸性 高渗,酸性 碱性 令毛细血管平滑肌收缩而收缩血 管,导致局部缺血。在某局限区 域内的药物外溢将加重缺血
两性霉素B,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氯 可能会由于药物中的防腐成分或 霉素,强力霉素,caphalothin,红霉素,庆 高渗特性引发药物外溢, 大霉素,新青霉素III,新青霉素II,青霉 素,万古霉素,四环素,托普霉素
刺激损伤小血管,再慢慢开始循环到大血管里。
缺乏保护——首先缺乏保护血管的意识;
再则缺乏保护血管的器材。
新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
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 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 疗事故
因此,在病人体内留置一种可靠的静脉穿 刺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理念的推广——静脉治疗的新思路-护理和处置费用-提高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 -病人的总治疗费用
选择VAD的标准
正确的输液工具意味着成功的开始 治疗全程中最为有效的输注通路 保证所有治疗方案的需求 满足所有通路的要求 最少的侵入性治疗 保护外周静脉 满足风险/利益的评估
导管类型的选择
治疗方案 患者情况 操作者的能力 可获得的护理资源
完成主动静脉治疗的一 种工作工具,通过四 步工作法达到更好的 静脉治疗结果
什么是通道优选 ——AA,Access Advantage
病人通过这种工作方法可以 达到:
提高病人满意度 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由于减轻劳动、减少材料使用
的费用而节省资金 由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而省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