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边形的证明和计算

四边形的证明和计算

四边形的证明和计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牢固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
形的定义、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论证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技能,进一步激励学生自我提高的动机。

关注中考中不断出现的以特殊四边形为背景设计与三角形、相似形、圆、方程、函数等相结合的综合题
3、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合理添加辅助线,转化矛盾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和综合思维、分析思维以及逻辑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要善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经,筛选简捷的解法、积累解决
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学生整理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这些知识的网络结构。

为下面的复习做好准备。

一、
几何证明题:
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过点D 作DE ⊥BC ,垂足为E ,并延长DE 至F ,使EF =DE .联结BF 、CD 、AC .
(1)求证:四边形ABFC 是平行四边形;
(2)如果DE 2
=BE ·CE ,求证四边形ABFC 是矩形.
(3)只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DFA 是正方形.请你至少写出两种不同
A
B D
F C
E
图形改为:
的添加方法.
展示2011年中考23题,体现四边形在中考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方法,师生共同归纳考点,教师给予方法点析
(2)只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DFA 是正方形.请你至少写出两种不同的添加方法.(不另外添加辅助线,无需证明)
本题较为简单,意在顾及绝大多数学生,减
少对几何的畏惧心理,口答完成,提高积极性,复习判定方法
巩固训练: 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与AD 、BC 分别交于E 、F , 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
分析: 由于四边形AFCE 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只需证明对角线互相平 分即可,故只需证OE=OF ,而这可由证明△AOE ≌△COF 得到。

证:(略)
说明: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题意,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

另一种方法证完后还可问学生,还有其他方法吗?注重一题多解,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板书
分层提高题:2.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在对角线AC 上,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EF =EB ,EF 与CD 相交于点G . (1) 证:GD CG GF EG ⋅=⋅;
例2.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BC 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 、F .
(1)求证:DE=DF .
(2) :联结DF ,如果EF ⊥CD ,那么∠FDC 与∠AD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
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
二、计算综合题 1如图,已知
ABCD 的周长为40,高AE=6,高AF=9,试根据条件设计一个问
题,并进行解答.
分析: 答案不唯一,如:已知
ABCD 的周
长和边上的高,会想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涉及底和高,所以可
以设计求平行四边形的边长。

解:设计的问题可以是:求AB 、BC 的长。

因为
ABCD 的面积S=BC*AE=CD*AF 所以6BC=9CD ,因此BC=
2
3
CD , 分层提高2如图27-4,在▱ABCD 中,AB =3,AD =4,∠ABC =60°,过BC 的中点E 作EF ⊥AB ,垂足为点F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 ,则△DEF 的面积是________.
A
B
D
E
F
G
考中点基本图形,特殊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三角形面积计算,可作为课外练习用。

3、动手操作:在一张长12 cm ,宽8 cm 的矩形纸片内,要折出一个菱形.小颖同学按照取两组对边中点的方法折出菱形EFGH (见方案一),小明同学沿矩形的对角线AC 折出∠CAE =∠CAD ,∠ACF =∠ACB 的方法得到菱形
AECF (见方案二).
(1)你能说出小颖、小明所折出的菱形的理由吗?
口答判定方法,第二问涉及菱形的两个面积公式,提问梯形的两个面积公式
压轴提高题
3.如图,正方形ABCD 中, AB =1,点P 是射线DA 上的一动点, DE ⊥CP ,垂足为E ,
EF ⊥BE 与射线DC 交于点F .
(2)请你通过计算,比较小颖和小明同学的折法中,哪种菱形面积较大?
(1)若点P 在边DA 上(与点D 、点A 不重合). ①求证:△DEF ∽△CEB ;
②设AP =x ,DF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2)当EFC BEC S S ∆∆=4时,求AP 的长.
关注中考中不断出现的以特殊四边形为背景设计与三角形、相似形、圆、方程、函数等相结合的综合题,通过解题要善于总结反思,正确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注意方程思想、对称思想以及转化思想的渗透。

综合题的书写强调规范性和准确性。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则图中全等三
角形的对数是(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2.下列能判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两组角相等的四边形。

B 、对角线平分的四边形。

C 、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BD 与AC 的和为18cm ,
A
B
C
D
A
B
C
D E
F
P
CD :DA=2:3,△AOB 的周长为13cm ,那么BC 的长为( ) A 、6cm B 、9cm C 、3cm D 、12cm
5.如图,在菱形ABCD 中,若∠ADC=120度,则BD :AC 等于( ) A 、3︰2 B 、3︰3 C 、1︰2 D 、3︰1
6.如图,矩形ABCD 沿AE 折叠,使D 点落在BC 边上的F 点,如果∠BAF=60度, 则∠DAE 等于( )
A 、15度
B 、30度
C 、45度
D 、60度 A D
E B C
F 二填空题:
7.平行四边形的各内角平分线围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形状是__________。

8.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为_______,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______,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________。

9.菱形的面积等于80cm 2,高等于8cm ,则菱形的周长为______。

10.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AB 的中点,AB=10,AC=9,DE=12,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________。

11.已知菱形ABCD 中,AE ⊥BC ,AF ⊥CD ,垂足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那么∠EAF 的度数为_______。

12.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D ⊥AC ,垂足为E ,如果∠CDE=
3
1
∠ADE ,DE=3cm ,那么AC=_________。

13.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8cm ,一条对角线长6cm ,则另一条对角线长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4.以正方形ABCD 边AB 为边作等边△ABE ,(1)当点E 在正方形内部时,则∠DEC=____;(2)当点E 在正方形外时,则∠DEC=____。

三、简答题:
15.如图,过平行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向两条对角线引垂线,垂足为E 、H 、G 、F 。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D
A B
16.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2,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CE=CF ,△AEF 的面积等于1,求EF 的长。

17.(2008上海)如图1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BD 延长线上的点,且ACE △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2)若2AED EA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E
H G F E D B A O
图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