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兄弟姐妹算式

组兄弟姐妹算式

组算式
民办利民小学李丽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60
教学目标:1.能够看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2.探究一组相关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的交换与逆的关系。

3.通过应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价值。

4.学会在同一情节中,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对一个情景设置的不同问题,探索交换与逆的关系。

教学难点:加法算式、减法算式中逆关系的发现与应用。

教学准备:小圆片、PPT课件、练习纸、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发现奥秘。

1.请一名学生上黑板前动手摆小圆片。

师:根据他摆的小圆片,你们能写出哪些数学算式呢?请小组里的小朋友相互说一说.(小组学习,并汇报)
师根据生汇报板书算式。

2.课件出示动物图片(两只蝴蝶和三只蜜蜂)
(1)学生独立列算式。

(2)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根据示意图说明列出的算式分别表示的意思。

(3)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3=5 3+2=5 5-2=3 5-3=2
3.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4.师生共同小结:一道加法算式中,交换一下加数的位置,就变成了另外一道加法算式,而加法算式中的和是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两个加数分别是减数和差,所以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揭示课题:板书:组算式
6.练习:书P60第3题。

二、综合运用,体验知识。

1.基本练习。

(1)帮小白兔和小花猫找好朋友(连线):
3+5=8
8-1=7
8-3=5
7+1=8
1+7=8
小花猫8-1=7 小猪
5+3=8 4+6=10 8-7=1
9-4=5
8-5=3
(2)说出4+6=10和9-4=5的其它三道算式。

2.综合练习
(1)游戏:找朋友。

(6,4)(3,0)(7,12)
请同学们看看手中的哪一张卡片上的数分别和它们是好朋友,并组成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找出不是好朋友的数.
8,12,13,3,5.
(3).判断:(它们是好朋友吗?)
①、3 5 8 ( )
②、1 5 3 ( )
③、4+5=9 5+4=9
5-4=1 5-1=4 ( )
三、结合实际,生活应用.
课件出示水果图,请学生观察,讨论后尝试列出水果算式.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学习上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组算式
根据学生摆圆片
如:4+3=7 3+2=5
3+4=7 2+3=5
7-3=4 5-3=2
7-4=3 5-2=3
一、连线
3+5=8
8-1=7
8-3=5
7+1=8
1+7=8
小白兔8-1=7 小花猫5+3=8 4+6=10 8-7=1
9-4=5
8-5=3
.二、找出不是好朋友的数.
8,12,13,3,5.
三、判断:(它们是好朋友吗?)
①、3 5 8 ( )
②、1 5 3 ( )
③、4+5=9 5+4=9
5-4=1 5-1=4 ( )
教学设计:
组算式这节课通过对加减法关系的初步探究,使学生建立交换、逆问题间关系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实例的应用,理解组成的两个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通过不同情景的展示,提供探究的材料,引发学生兴趣,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并最终找到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整堂课的设计分以下几个层次展开:提出问题------探究关系,发现奥秘-------综合应用,发展技能-------培养能力,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有初步的感悟。

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幅幅生动、可爱的小动物情景图,学生被一幅幅情景图深深地吸引,一个个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浓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难题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由于上课时间紧,内容又是整理与提高中的内容,孙涛同学在练习“0 、 3 、3”三个数组成算式时,出现了0-3=3时,我让另外一位小朋友帮他纠正“小数不能减大数”时,孙涛改正说:3-3=0后,当时我认为学生已掌握了现有的知识,只不过一时疏忽说错了。

现在,我想:0-3在那时我可以再渗透一下,到高年级我们也会做0-3这一道数学题了。

还有,在学生练习判断题时,我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能通过找一道题的逆算式,来检验它是否正确。

为学生以后学习验算作铺垫,也算是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

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有学生说出原因时我只点了一下。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欲望和探究能力。

因此,我将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继续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经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探求新知,努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而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