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数学试卷 精品

最新-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数学试卷 精品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赏析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压轴题多姿多彩,经学习、研究后有不少体会。

这些成功试题值得大家进行深入分析,细细品味。

本人从中选取一部分加以分析,供教学、命题和研究参考。

希望从考试试题的研究出发,在研究、讨论中我们共同获得对数学和数学教学的启发,进而提高对数学和数学教学的认识。

试题1(湖北省十堰市)已知矩形ABCD 中,AB =2,AD =4,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x 轴,AB 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

(1)写出A 、B 、C 、D 及AD 的中点E 的坐标;(2)求以E 为顶点、对称轴平行于y 轴,并且经过点B 、C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求对角线BD 与上述抛物线除点B 以外的另一交点P 的坐标;(4)△PEB 的面积S △PEB 与△PBC 的面积S △PBC 具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略解:(1)所求各点坐标为A (0,1),B (0,-1),C (4,-1),D (4,1),E (2,1)。

(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22)-(x a y ,由于抛物线经过点B(0,-1),可求得21-a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21+=22)-(x -y ,经验证,该抛物线过C 。

(3)直线BD 的解析式为121x -y =,与抛物线解析式联列,解得点P 坐标为),(213P 。

(4)PBC ΔPEB ΔS S 21=。

赏与析: 第(2)小题看起来有多余条件,但实际上正好考查学生解题中的自检能力,如果学生用顶点式求抛物线解析式,根据点B 坐标求出解析式后须检查C 在抛物线上。

如果学生运用一般式求解,根据E 、B 、C 的坐标求出解析式后,须检验E 是顶点。

这一自检步骤不可忽略,也不可默认。

试题2(泰安市,非课改)如图,在ABC △中,90BAC ∠=,AD 是BC 边上的高,E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EF AB ⊥,EG AC ⊥,垂足分别为F G ,。

(1)求证:EG CGAD CD=; (2)FD 与DG 是否垂直?若垂直,请给出证明;若不垂直,请说明理由; (3)当AB AC =时,FD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

略解:(1)可证ADC EGC ∴△∽△,EG CGAD CD∴=。

(2)FD 与DG 垂直。

先证四边形AFEG 为矩形,AF EG ∴=,由(1)知EG CG AD CD =,AF CGAD CD∴=。

ABC △为直角三角形,AD BC ⊥,FAD C ∴∠=∠,AFD CGD ∴△∽△,ADF CDG ∴∠=∠。

又90CDG ADG ∠+∠=,90ADF ADG ∴∠+∠=,FD DG ∴⊥。

(3)当AC AB =时,FD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AC =,90BAC ∠=,AD DC ∴=,由(2)知:AFD CGD △∽△,1FD ADGD DC∴==,FD DG ∴=。

又90FDG ∠=, FD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赏与析:(1)本题对几何图形的性质作了比较有趣的研究,探究其中比较有意义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形状关系等,形成一类探索性试题的特点。

(2)试题较有整体感,小题设计之间、小题解法之间联系均较B紧密,对于探究性问题中研究主题不断生成,环环相扣,又不断解决有一种流畅感。

试题3(安徽省)按右图所示的流程,输入一个数据x ,根据y 与x 的关系式就输出一个数据y ,这样可以将一组数据变换成另一组新的数据,要使任意一组都在20~100(含20和100)之间的数据,变换成一组新数据后能满足下列两个要求:(Ⅰ)新数据都在60~100(含60和100)之间;(Ⅱ)新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与原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一致,即原数据大的对应的新数据也较大。

(1)若y 与x 的关系是y =x +p(100-x),请说明:当p =12时,这种变换满足上述两个要求;(2)若按关系式y=a(x -h)2+k (a>0)将数据进行变换,请写出一个满足上述要求的这种关系式。

(不要求对关系式符合题意作说明,但要写出关系式得出的主要过程) 略解:(1)当P=12时,y=x +()11002x -,即y=1502x +。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即P=12时,满足条件(Ⅱ)。

又当x=20时,y=502021+×=60,当x=100时,y=1100502⨯+=100。

而原数据都在20~100之间,所以新数据都在60~100之间,即满足条件(Ⅰ),综上可知,当P=12时,这种变换满足要求;(2)本题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

若所给出的关系式满足:(a )h ≤20;(b )若x=20,100时,y 的对应值m ,n 能落在60~100之间,则这样的关系式都符合要求。

如:()212060160y x =-+。

赏与析:(1)用流程图的方法叙述函数关系,比较生动。

同时这也是对函数的意义作了一个形象化的解释。

其实函数的表达有多种方法,用解析式表示只是其中一种,而且不是所有函数都可以用解析式表示的。

(2)通过隐含的方法对函数的几个有意思的性质,比如值域、单调性等进行描述、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的方法。

(3)问题设计考虑到验证性证明和构造性证明等,试题比较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试题4(淮安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一个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纸片AOB ,已知OA=2,∠AOB=30°,D 、E 两点同时从原点O 出发,D 点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运动,E 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 轴的正方向运动,设D 、E 两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点A 的坐标为 ,点B 的坐标为 。

(2)在点D 、E 运动的过程中,直线DE 与直线OA 垂直吗?请说明理由 (3)当t 在什么范围时,直线DE 与线段OA 有公共点?(4)将直角三角形纸片AOB 在直线DE 下方的部分沿直线DE 向上折叠,设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请写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

略解:(1)),(),,(3031B A 。

(2)可求得),(),,(t E t D 003,这时可得∠EDO=30°,∴ED ⊥OA.(3)0≤t≤334。

(4)当0≤t ≤332时,283t S =,当332<t ≤3时,223238323)(-t -t -S =,_ 结_ 输y _y 与 x 的关系_ 输x _ 开当3<t ≤334时,223223)(t -S =。

S 最大值略。

赏与析:(1)几何图形随着问题的展开慢慢展开,一点一点变得丰富起来。

各小题的问题解决过程也是慢慢生成,每一小题的解法和结论对后一小题都有一定的启发性。

(2)本题对于点的运动位置要进行分类讨论,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分类讨论是初中数学比较重要的思想方法,讨论的两个难题,一是想到要用讨论的方法求解,一是确定讨论分界的不重不漏。

试题5(武汉市)填空或解答:点B 、C 、E 在同一直线上,点A 、D 在直线CE 的同侧,AB =AC ,EC =ED ,∠BAC =∠CED ,直线AE 、BD 交于点F 。

(1)如图①,若∠BAC =60°,则∠AFB =____;如图②,若∠BAC =90°,则∠AFB =_____; (2)如图③,若∠BAC =α,则∠AFB =___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③中的△ABC 绕点C 旋转(点F 不与点A 、B 重合),得图④或图⑤。

在图④中,∠AFB 与∠α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在图⑤中,∠AFB 与∠α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

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结论证明。

略解:(1)∠AFB =60°, ∠AFB =45°。

(2)∠AFB =90°-α21。

(3)∠AFB =90°-α21,∠AFB =90°+α21。

证明略。

赏与析:(1)“填空或解答”,这是一种试题类型,这种类型试题的考查容量比较大,同时又让学生可以避免重复书写类似解题过程。

比如本题中的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的书写过程。

试题类型视为考查服务的,不同的题型的产生都是为了提高考查的有效性,所以试题类型值得我们一起去研究。

(2)容易看出这道试题并不是原创的,但是在一道传统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挖掘出新意来,也会是一道有意思的试题,由此使我们体会到,学生和教师在学习或教学中,经常去改编、挖掘陈题,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劳动,这是一种试题研究,也是一种数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但是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原题对新题的负面干扰。

试题6(北京市课标卷)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 (1)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 (2)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 设CD BE ,相交于点O ,若60A ∠=°,12DCB EBC A ∠=∠=∠.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A ∠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3)在ABC △中,如果A ∠是不等于60°的锐角,点D E ,分别在A B A C ,上,且12D C BE B C A ∠=∠=∠.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略解:(1)答案不唯一,如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

(2)∠BOD=A ∠。

猜想四边形BCED 是等对边四边形。

(3)作CD BF ⊥于F ,BE CG ⊥于G ,可先证△BCF ≌△CBG ,从而BF=CG 。

然后可证△BFD ≌△CGE ,所以BD=CE 。

即四边形BCED 是等对边四边形。

赏与析:这是一道围绕着鲜明主题的主题研究式学习试题,它可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研究、解剖一个有A ABCD D EFF图①图② 图③ A ABB C CDD E EFF 图④图⑤BOADEC意义的数学主题。

引导学生接受试题暗示的启发,学会分析思考。

而且第(2)小题只要猜想不要证明,与第(3)小题的配合,设计比较合理巧妙,有错落的层次感,而避免小题解答书写时的雷同、重复。

另外,本题第(3)小题还可以在BE 上截取F ,使得BF=CD ,进而证明CE=CF=BD 。

试题7(常德市)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 是菱形,G 是线段CD 上的任意一点时,连接BG 交AC 于F ,过F 作FH CD ∥交BC 于H ,可以证明结论FH FGAB BG=成立(考生不必证明). (1)探究:如图2,上述条件中,若G 在CD 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时,其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计算:若菱形ABCD 中660AB ADC ==,∠,G 在直线..CD 上,且16CG =,连接BG 交AC 所在的直线于F ,过F 作FH CD ∥交BC 所在的直线于H ,求BG 与FG 的长. (3)发现:通过上述过程,你发现G 在直线CD 上时,结论FH FGAB BG=还成立吗? 略解:(1)结论BGFGAB FH =成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