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中2014级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7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唐代吴兢所撰《贞观政要•论封建》记载:“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对这则史料评述正确的是()A.唐太宗认为实行分封制是西周统治长久的原因之一B.唐太宗认为秦帝王暴政是秦亡的重要原因C.唐太宗对实行分封制持批评态度D.唐太宗所论“封建”指的是郡县制度2.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3.“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唐代()A.宰相有职无权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4.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注:经贴即把经文贴去几字,令其填补,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填空题。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5.“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6.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这一现象发生在()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7.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8.下图是选自侯中军所著《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书中的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增长趋势图。
该图反映了()A.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传统的外交体系逐渐动摇B.清末民初以后不平等条约的总数呈现下降趋势C.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瓦解D.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9.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称“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没有?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殿充满了妃妾。
”这则材料反映出洪秀全()A.主张在中国全面复兴西方基督教B.想打倒列强,恢复中华民族的自由C.企图建立新朝代而非新国家或新社会D.对于社会革命也是十分积极的10.右图为西方人在1895年绘制的一幅漫画《日本人进了中国店》。
图中一全副武装背着现代武器的日本矮子命令一个正想开溜的清朝官员:快把钥匙拿出来给我。
日本人在当时拿到“钥匙”获得的好处有()A.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同日本商定B.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日本军队可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驻扎D.反对日本的中国官吏都得到严厉惩处11.某乡村知识分子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由此可见当时()A.广大乡村习俗没有变化B.民主共和观念荡然无存C.作者对辛亥革命有抵触D.作者十分向往西方文明12.右图主要反映了()A.中华民国的人事任免是向社会公开的B.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成果C.北洋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皆因此三人外交活动不力13.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14.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写这首词时,中国工农红军()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C.开赴抗日的前线D.胜利完成了长征1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16.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于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17.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挺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18.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上表说明()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1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20.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21.某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A.“九二共识”B.《告台湾同胞书》发表C.连战“和平之旅”演讲D.“一国两制”构想提出22.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参加某次会议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
”这次会议是() A.1945年重庆谈判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联合国大会23.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
”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
美国这样做是因为()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美国需要进一步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美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D.美国推行的外交政策没有原则24.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同属于海洋文明,但两者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
下列事实中属于这种差异的是()A.地处地中海沿岸地区,海岸曲折B.积极向外拓展,寻求新生存空间C.在殖民地建立政治上独立的城邦D.在文明发展中深受外来文化影响2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已经不能继续满足现实需要……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各有自己的法律,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却只有少数几条,因此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这句话最有可能是在直接评述()A.希腊雅典公民陪审法庭发展史B.古希腊民主法制发展史C.古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发展史D.古罗马法律制度发展史26.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
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27.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2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
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那些程序?()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29.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
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基本原因是()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30.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B.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需具备“战争”条件31.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B.国际性会议的召开C.国际性组织的建立D.战争的影响32.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