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指导书1

作业指导书1

永钢集团操作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YGLTⅡ/WI7.5.1-01—01随意编辑1.3询问有关生产事项(设备、炉况、运输等)1.4认真执行工长交接班制度,做到交清接明,如遇炉况不顺,交班工长应配合接班工长处理好炉况。

2.核料2.1 变料单中的原燃料成份与正在使用的原燃料成分进行核对,确认无误。

如图2-1。

并校正炉渣碱度,炉料负荷以及喷煤量。

图2-12.2跟称量室核对矿批、焦批的重量,以及所用仓炉料的用量。

2.3跟喷吹工核对小时煤量。

3.检查原燃料情况3.1查看烧结矿粒度(烧结矿粒度要求:5~80㎜,其中10~50㎜大于75%)及强度(目测烧结矿中的白点、小粒度块矿的量及烧结矿颜色)。

3.2查看焦碳粒度(目测焦碳粒度小于25mm的比例,25~40mm的小焦比例以及小于10mm的焦粉比例)、水分含量(即焦碳干燥程度)以及焦碳质量(焦碳外形棱角分明,断面呈银灰色,则表明焦碳质量较好;黑头焦数量多少也表明焦碳质量好坏)。

3.3查看块矿、球团矿粒度(块矿粒度要求6~40㎜部分大于85%小于6mm 部分不超过5%,球团粒度要求6.3~18mm部分大于90.0%)。

3.4查看振动筛筛分效果(发现振动筛堵塞,通知上料工清筛)及振动筛筛网原燃料成份变化时,及时变料要求每班交接班各核对一次,班中核对两次。

每班巡查矿槽4次,巡查时注意矿槽路面、球团矿等杂物,防止摔倒。

查看小车矿、焦堆头每班2次,间隔4小时;焦炭水分化验每随意编辑(若有损坏,通知维修工修理)。

3.5查看小车矿、焦堆头。

3.6取500g左右焦碳拿回工长室,放入“焦碳水分快速分析仪”内进行水分检测,并记录其检测结果。

4.当班炉内操作:4.1看风口站在风口平台用看火镜观察风口,风口明亮不耀眼,风口前焦炭活跃,圆周工作均匀,无生降、不挂渣则可判断炉缸工作状态活跃;看喷煤情况及煤枪位置。

4.2查看电脑画面上探尺运动趋势。

探尺运动轨迹整齐有规律(如图4-1和4-3)无停滞(如图4-5)、无吸尺、无滑尺崩落现象(如图4-4),且探尺记录倾角比较固定(如图4-2)。

图4-1图4-2班4次。

每小时观察一次风口,观看时应侧身站立。

正常料线范围:800~1800mm,如需变动,应请示汇报。

因故压料时,料线不得高于500mm。

如果出现连续滑尺、难行等现象,及时减风减氧。

探尺运动历史趋势探尺记录倾角随意编辑当前探尺运动趋势图4-3探尺崩落的轨迹图4-4探尺停滞的轨迹随意编辑随意编辑图4-54.3查看电脑画面上热风压力、冷风流量、炉顶压力以及透气性指数趋势 正常炉况热风压力、冷风流量以及透气性指数参照表4-1。

表4-1热风压力、冷风流量、炉顶压力以及透气性指数平稳,无锯齿状。

如图4-6。

图4-64.4查看电脑画面上炉顶温度趋势。

观察炉顶温度曲线呈规则波浪形,正常温度在150℃~400℃,且四点煤气温度相差不大,如图4-7。

炉号热风压力kpa 冷风流量m3/h 炉顶压力kpa 透气性指数4# 190~220 1450~1610 90~110 13~15 5# 230~280 1450~1700 125~145 10~12 6# 230~280 1700~2000 125~145 13 ~15 7# 230~2801500~1750125~14512~14各参数严格执行操作方针。

顶温400℃不超15分钟,若达400℃,提前上料或启动炉顶打水,打水时间≤3分钟,若长期过高,汇报炉长透气性指数曲线平稳 冷风流量曲线平稳热风压力曲线平稳炉顶压力图4-74.5查看电脑画面高炉本体各层热电偶温度情况确认各层热电偶温度在规定范围内:炉顶温度≯400℃,炉喉、炉身温度≯800℃、炉缸温度≯750℃、炉底≯650℃。

4.6接班2小时内,查看看水工报表,确认炉腹、炉腰和炉身冷却壁及风、渣口大、中、小套水温差在正常范围内并把水温差记录在报表上,见表4-2和4-3。

4#高炉各部位水温差规定.℃表4-2冷却设备名称炉缸冷却壁风口带冷却壁炉腹冷却壁炉腰冷却壁炉身冷却壁炉身勾头温差(℃)<1℃4-6℃4-8℃6-8℃6-10℃4~8℃冷却设备名称风口大套风口中套风口小套渣口大套渣口中套渣口小套温差(℃)1-3℃1-3℃4-12℃1-3℃1-3℃3-5℃注:高炉冷却壁进水温度不超过35℃,出水温度不超过60℃。

5#—7#高炉各部位水温差规定.℃表4-3冷却设备名称炉缸冷却壁风口带冷却壁炉腹冷却壁炉腰冷却壁炉身冷却壁炉身勾头温差(℃)<3℃4-6℃热:4-6℃热:4-6℃6-10℃4-8℃冷:3-5℃冷:3-5℃炉缸水温差一次性上升0.2度必须立即汇报。

高炉冷却水水压应大于热风压力200kpa;一旦冷却水压降到350kpa以下时要及时减风至最低,做好休风准备。

炉顶温度曲线炉顶上升管A炉顶上升管B炉顶上升管A炉顶上升管C炉顶温度显示随意编辑随意编辑图4-9铁样断面如符合上述条件,则可判断炉温合适,[Si]、[S]成份在正常范围内。

5.4 回工长室后将[Si]、[S] 及炉渣碱度估计值填写在报表上。

5.5铁口正常来风后,观察炮手堵口,待堵完口后确认有无跑泥现象将其结果、打泥量及堵口时间记录在报表上。

5.6关闭出铁场的除尘系统(堵口后2分钟关闭)。

6每小时记录一次实时参数(风温、风压、风量、富氧、煤量及各热电偶温度等)。

交接班时,写好炉况分析及炉况趋势,并与接班工长对口交接。

7 炉温上行操作7.1炉温上行征兆:7.1.1热风压力缓慢升高,冷风流量、透气性指数降低;7.1.2探尺下料速度减慢,有时出现难行(探尺下降速度变慢,运动轨迹接近直线如图7-1)、严重时产生悬料。

渣器。

铁水罐不能放的太满,铁水离罐上沿≥30cm铁水质量内控标准:一类铁:[S] ≤0.030%;二类铁:0.030%<[S] ≤0.045%;三类铁:0.045%<[S] ≤0.060%、0.8%<[Si]≤1.25%;出格铁水:[Si]含量为[Si]>1.25%;[S]含量为[S] >0.06%;处理炉温上行时,探尺难行运动轨迹接近直线断面呈银灰色随意编辑随意编辑随意编辑9.4电话通知锅炉房保证蒸汽压力在200kpa 以上; 9.5打开蒸汽包(排除蒸汽包内的积水)如图9-1; 逆时针打开排水阀; 逆时针打开进气总阀;图9-1待排水管口有蒸气冒出时,关掉排水阀,如图9-2。

图9-29.6通知炉前、看水工做好休风前的准备;休风前要求看水工全面查漏,将查漏结果报工长并签字 9.7与总调联系 9.8与煤气防护站联系;9.9通知炉前出休风前最后一炉铁; 9.10待铁口来风后,逐步通知风机房减压,通知TRT 停机、通知富氧站停氧,喷煤停煤,高炉改常压操作;9. 11通知上料工停止上料(并保证称量斗、料车内无积料,以便检修和校秤); 进气总阀旋转半圈即可,不可全开。

小心蒸汽烫伤铁口来风后,严禁冒黄烟拉风前控制好上蒸汽包进气总阀炉顶蒸汽阀排水阀排水管排水管口逆时针为开9.12热风压力减到80kpa 以下,通知热风工切煤气; 9.13打开炉顶蒸汽阀,如图9-1;9.14接到热风工切煤气完毕的汇报后,通知风机房减压至最低(一般在25~50kpa );9.15通知热风工听钟声;打钟一声(通知热风工关闭混风切断阀); 待热风工回钟一声后,拉开放风阀,如图9-3;将摇把孔对准卷扬机上的接孔,顺时针摇动,待热风压力降到10kpa 左右,观察风口,确认无灌渣后继续拉放风阀,直到热风压力降至3kpa 后停止拉风;(5#、6#炉为电动按钮)图9-39.16通知热风工打开点火孔,煤气防护站人员现场监护;与热风工联络好在打开点火孔的同时关闭炉顶蒸汽阀,如图9-1;9.17通过炉内监控画面确认火已点着(或接到热风工火已点着的汇报)后,打钟三声(通知热风工进行休风操作);待热风工回钟三声后,通知看水工打开窥孔盖(至少打开总数的1/2以上);9.18打钟四声(通知热风工开倒流阀进行倒流);待热风工回钟四声后,通知炉前工用有水炮泥堵严全部风口; 确认全部风口堵好后,打钟四声(通知热风工停止倒流); 待热风工回钟四声后,通知风机房停风机; 9.19汇报总调休风结束10.复风程序10.1根据计划休风方案,提前1小时通知风机房启动风机并要求把冷风送到料节奏,提前停止上料,保证点火时料线不低于3m ; 炉顶温度控制在200~400度。

拉风前全开调压阀组。

拉放风阀时,应注意前快后慢,打钟过程中注意先后顺序拉风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0分钟。

堵完风口,停止倒流以后可停风机。

摇把拉开放风阀的卷扬机摇把孔摇把接孔14.4铁口来风后,减风至最低,通知热风工听钟声;14.5打钟一声(通知热风工关混风阀);14.6待热风工回钟一声后,拉开放风阀(放风);14.7待料坐下后,关放风阀(送风);14.8关蒸汽,视情喷煤,逐步加风恢复。

15.TRT操作图15-1 图15-2图15-3图15-415.1 .TRT开机操作放风时间不超3分钟TRT 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