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概述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概述

毒素型(肉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人体摄入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后所出现的非
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混合型(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
2.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一、防止细菌污染
防止食品加工过程污染 防止原料污染 防止交叉感染 防止带菌人群对食品的污染
二、防止细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产毒。
• 毒化贝类
2.2.3. 毒蕈
白毒伞 白毒鹅膏菌 半卵形斑褶菇 毒蝇鹅膏菌
大鹿花菌
白黄粘盖牛肝菌
毛头乳菇
粉红枝瑚菌 大青褶伞 毒粉褶菌 臭黄菇 粪锈伞 美丽粘草菇 细褐鳞蘑菇 毛头鬼伞
食品中不含防腐 剂和添剂就安
全了吗??
•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生物污染仍 然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来源。
• 每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上百万的腹泻案 例,许多导致死亡,大部分是食源性病 原微生物造成的结果。

• 腐败变质:由微生物等多种因素使食品失去 或降低食用价值
1.2. 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
•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 (一)微生物的作用(细菌、酵母、霉菌) • (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阳光、水分)
• (三)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营养成分、水 分、酶等)
1.3. 食品腐败变质的常见类型
• 2.1. 天然毒素分类
苷类、生物碱、有毒蛋白或复合蛋白、非蛋白类神经毒 素、动物中的其他有毒物质、毒蕈
2.2. 常见含有天然毒素食物的 不安全因素
• 2.2.1. 植物性食物
皂苷 含氰苷食物
生物碱——龙葵素
苦杏仁苷
2.2.2. 动物性食物
• 河豚鱼毒素和河豚酸
(毒性强,发病急,难破坏)
• 组胺,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 (青皮红鱼类)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代 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1960年首次于英国“火鸡X病”的发生导致 了黄曲霉毒素的发现。
黄曲霉毒素特性
a. 耐高热 100℃、20小时也不能将其全部破坏,在
280℃时发生裂解。 b.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氯仿和甲醇,而不溶于水。 c. 紫外线下产生荧光
我国以AFTB1作标准规定:
第三节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
重金属污染; 化肥、农药、兽药的污染; 其他化学污染物
一、 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毒害作用
1. 食品中的汞污染
汞俗称水银,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金属元素。微量的 汞对人体一般不引起危害,基本上是摄入量与排泄量 平衡。
长期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可引起慢性汞中毒等一 系列不可逆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汞也能在肝、肾等脏 器蓄积并透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内蓄积。
第二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食品中的危害依其来源分类-1
• ★在食品中可能引起人体健康的危害有两大类:
• 一、是某些食物天然含有毒有害物质
• 二、是食物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及食用前的过程 被某些有害物质污染,以致降低食品的卫生质量或对人 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食品污染的种类
• 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 1.生物性污染 • 2.化学性污染 • 3.物理性污染
防止毒素形成,存储条件,以及储藏时间
第二节 生物污染
据国内外统计,在各种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 食物中毒最多。
霉菌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食品污染
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以南方多雨地区为多见。
危害:1,霉菌引起食品变质 2,霉菌在食品、饲料中产毒引起中毒
与食品关系较为密切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 素、 镰刀菌毒素。
第二节 生物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生 物对食品的污染,其中由食品腐败变质引起的 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影响食品安全 的重要因素。
1. 食品的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
• 1.1. 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 • 狭义的腐败:腐败菌分解蛋白质 • 广义的腐败: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组织 • 变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子使食品品质变
• 变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 • 变酸(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乳制
品) • 变臭(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 发霉和变色(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 • 变浊(液体食品) • 变软(水果蔬菜)
1.4. 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
• 食品变质产生的厌恶感 • 营养价值的降低 • 食品变质引起的人体中毒或潜在危害
第一节 食品原材料中的天然毒素
• 1. 天然食品的安全性
• 1.1. 人体遗传因素
营养专家说了牛奶很好, 但是我能饮用吗??
1.2. 过敏反应
1.3. 食用量过大
1.4. 食品加工处理不当
1.5. 误食含毒素的生物
白毒鹅膏菌
白黄粘盖牛肝菌
毛头乳菇
第一节 食品原材料中的天然毒素
• 2.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及不安全因素
玉米赤霉烯酮 :具有类雌性激素样作用 。 伏马菌素 :最近发达国家关注较多,可以确
定为一种致癌剂。
霉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1)防霉: 预防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根本措施
是防霉。 (2)去毒:
可采用挑选霉粒、碾轧水洗、油碱炼、油吸附、 紫外线去毒等方法去毒。
(3)限制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
(2)致癌性:
肝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摄入黄曲霉毒素 较高区域,发病率高。
镰刀菌毒素
镰刀菌毒素主要是镰刀菌属和个别其他菌属 霉菌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的总称。这些毒素 主要是通过霉变粮谷而危害人畜健康。
单端孢霉素类 :急性毒性较强,以局部刺激 症状、炎症甚至坏死为主,慢性毒性可引起白 细胞减少,抑制蛋白质和DNA的合成。
1.5.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防止微生物污染; 杀灭微生物:高温杀菌;微波加热;辐射杀
菌; 控制微生物繁殖:低温冷藏、冷冻;减少食
品水分;提高食品渗透压;使用防腐剂。
2.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及症状
感染型 属我国法定传染病,主要包括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
李斯特菌、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等。
在长波紫外光下产生荧光,作为分型和鉴别 依据。
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花生和玉米。 温度25-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产生黄曲霉 毒素最高。 南方、温湿地区在春夏两季易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急慢性毒性: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其 中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大,其毒性是氰化钾的 10倍,砒霜的68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