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概述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概述


我国以AFTB1作标准规定:
第三节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
重金属污染; 化肥、农药、兽药的污染; 其他化学污染物
一、 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毒害作用
1. 食品中的汞污染
汞俗称水银,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金属元素。微量的 汞对人体一般不引起危害,基本上是摄入量与排泄量 平衡。
长期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可引起慢性汞中毒等一 系列不可逆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汞也能在肝、肾等脏 器蓄积并透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内蓄积。
冶炼、电镀、蓄电池、油漆、颜料、陶瓷等工业的三废;不同 食物被镉污染的情况差异较大;镉污染地区的食品中镉含量会明显 增加。
2. 危害
人体的镉主要通过食物和香烟摄入,并蓄积在肾肝、心等处。
3. 食品中的铅污染
1. 主要来源
铅在环境中分布很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许多工业产品
中。
2. 危害
预防措施
减少前体物的摄入量 减少N-亚硝基化合物的摄入量 制定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最高限量标准
3.2. 多环芳族化合物
多环芳烃污染来 源:有机物不完全燃烧 产生,如煤、石油、煤 焦油、木材等不完全燃 烧,产生PAH排放进入 大气中。
B(a)P对食品的污染
受地区、品种、生产加工、烹调方法、 贮存以及污染源距离等的影响,其中烘烤 和熏制食品最为主要。

• 腐败变质:由微生物等多种因素使食品失去 或降低食用价值
1.2. 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
•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 (一)微生物的作用(细菌、酵母、霉菌) • (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阳光、水分)
• (三)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营养成分、水 分、酶等)
1.3. 食品腐败变质的常见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三年的研究,评选并公布了十大 垃圾食品,居首位的就是烧烤食品。
杂环胺类化合物(HCA) 高温烹调的鱼和肉类食品是膳食杂环胺的主要来 源。其前体物为肌酸、肌肝、氨基酸、糖等。
杂环胺为前致突变物,必须经代谢活化才能产生致 癌突变性。
①致突变。与DNA形成加合物是其致癌、致突变 的基础。
汞对食品的污染
a. 进入人体的汞主要来自被污染的鱼类。 汞主要蓄积于鱼体脂肪中。鱼龄越大,含汞 越多,鲤鱼汞大于白鲢汞。
b. 吃鱼的鸟体内汞蓄积更多。 c. 用污染汞的水灌溉或含汞农药使用不当,
可使农作物含汞量多。
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元素汞经消化道摄入一般不造成伤害, 只有在大量摄入时,才因重力作用造成机械 损伤。无机汞进入人体后可通过肾脏排泄一 部分,未排出的部分沉着于肝、肾并对它们 产生损伤。
N-亚硝基化合物为一类具有 机化合物。
结构的有
N-N=O
前体物为硝酸盐、亚硝酸盐、胺类。
①N-亚硝胺 R1 R2
②N-亚硝酰胺
N-N=O
R1 N-N=O
YCX
含有亚硝基化合物的加工食品
毒性: 亚硝酸盐毒性:镇静、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高铁血红蛋白症等。亚硝酸盐使Fe2+ 氧化 成Fe3+ 。 N-亚硝基化合物毒性:伤害肝,常伴有出血性肺 水肿及骨髓、淋巴系统损伤等。 遗传毒性、“三致”作用。
玉米赤霉烯酮 :具有类雌性激素样作用 。 伏马菌素 :最近发达国家关注较多,可以确
定为一种致癌剂。
霉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1)防霉: 预防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根本措施
是防霉。 (2)去毒:
可采用挑选霉粒、碾轧水洗、油碱炼、油吸附、 紫外线去毒等方法去毒。
(3)限制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
(2)致癌性:
肝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摄入黄曲霉毒素 较高区域,发病率高。
镰刀菌毒素
镰刀菌毒素主要是镰刀菌属和个别其他菌属 霉菌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的总称。这些毒素 主要是通过霉变粮谷而危害人畜健康。
单端孢霉素类 :急性毒性较强,以局部刺激 症状、炎症甚至坏死为主,慢性毒性可引起白 细胞减少,抑制蛋白质和DNA的合成。
超标使用药物;4)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 ; 5) 用药方法错误 ; 6)屠宰前使用兽药 .
2. 控制措施
• 合理用化肥 • 安全使用农药 • 遵守兽药使用准则 • 制定并执行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限量
标准。
3. 其他化学污染物(有机污染物)
3.1. N-亚硝基化合物(N-nitroso compound)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代 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1960年首次于英国“火鸡X病”的发生导致 了黄曲霉毒素的发现。
黄曲霉毒素特性
a. 耐高热 100℃、20小时也不能将其全部破坏,在
280℃时发生裂解。 b.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氯仿和甲醇,而不溶于水。 c. 紫外线下产生荧光
第一节 食品原材料中的天然毒素
• 1. 天然食品的安全性
• 1.1. 人体遗传因素
营养专家说了牛奶很好, 但是我能饮用吗??
1.2. 过敏反应
1.3. 食用量过大
1.4. 食品加工处理不当
1.5. 误食含毒素的生物
白毒鹅膏菌
白黄粘盖牛肝菌
毛头乳菇
第一节 食品原材料中的天然毒素
• 2.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及不安全因素
第二章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食品中的危害依其来源分类-1
• ★在食品中可能引起人体健康的危害有两大类:
• 一、是某些食物天然含有毒有害物质
• 二、是食物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及食用前的过程 被某些有害物质污染,以致降低食品的卫生质量或对人 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食品污染的种类
• 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 1.生物性污染 • 2.化学性污染 • 3.物理性污染
食品中汞的容许限量标准
食品中汞的限量卫生标准 (GB-2762)
品种
指标 (以Hg计) / (mg/kg)
粮食 (成品粮)
0.02
薯类
0.01
果疏
0.01
牛乳
0.01
乳制品
按牛乳折算
肉,蛋类
0.05
蛋制品
按蛋折算

0.3, 其中甲级汞小于0.2
其它水产品
参照鱼的标准
2 食品中的镉污染
1. 来源
• 变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 • 变酸(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乳制
品) • 变臭(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 发霉和变色(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 • 变浊(液体食品) • 变软(水果蔬菜)
1.4. 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
• 食品变质产生的厌恶感 • 营养价值的降低 • 食品变质引起的人体中毒或潜在危害
②致癌,主要是肝。 ③心肌毒性,细胞毒性。
防止HCA危害的措施
①改变食品的烹调加工过程及方法;
②在机械化生产中防止润滑油污染食品,不在柏油路上晒 粮、油子,防止沥青污染;
③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膳食纤维吸附HCA。
④建立完善监测方法,尽早制定允许标准。
B(a)P的主要来源:
① 食品在熏制、烘烤时直接接触而受污 染(燃料的燃烧)
② 烹调加工时食品成分的变化(热解、 热聚),这是主要原因
③ 植物从环境中吸收(土壤、水等)
食品中苯并 [ a ] 芘的的危害:具有强致癌性,可导 致胃癌、腺体癌、血癌等
苯并[a ]芘的强致癌性
目前,世界公认的三大强致癌物质是 黄曲霉毒素、 苯并芘和亚硝胺。
• 毒化贝类
2.2.3. 毒蕈
白毒伞 白毒鹅膏菌 半卵形斑褶菇 毒蝇鹅膏菌
大鹿花菌
白黄粘盖牛肝菌
毛头乳菇
粉红枝瑚菌 大青褶伞 毒粉褶菌 臭黄菇 粪锈伞 美丽粘草菇 细褐鳞蘑菇 毛头鬼伞
食品中不含防腐 剂和添加剂就安
全了吗??
•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生物污染仍 然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来源。
• 每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上百万的腹泻案 例,许多导致死亡,大部分是食源性病 原微生物造成的结果。
特别是含砷农药的使用造成农产品含砷量大大增高。在食
品加工时使用某些含砷量高的化学添加剂也会造成严重的
食物中毒。
2. 危害
经常饮用含砷量高的温泉和矿泉水,会发生慢性砷中毒。
3. 摄入量
1988 年 WHO /FAO 提出砷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 0 .05 mg / kg 体重,对无机砷允许摄入量建议为 0 .015mg /(kg 体重·周)。
1.5.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防止微生物污染; 杀灭微生物:高温杀菌;微波加热;辐射杀
菌; 控制微生物繁殖:低温冷藏、冷冻;减少食
品水分;提高食品渗透压;使用防腐剂。
2.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及症状
感染型 属我国法定传染病,主要包括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
李斯特菌、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等。
减少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预防有害金属污染的措施
1. 消除污染源 2. 妥善保管有毒有害金属及其化合物 3. 对已污染食物的处理: 剔除污染部分、稀
释处理、去除污染物、改作它用或 销毁 4. 制订各类食品中有毒金属的最高允许 限量
标准,并加强经常性的监督工作。
二. 化肥、农药与兽药的污染
5 铬的污染
●“三废”中铬被农作物吸收后,大部分富集在茎 叶中。 ●铬化合物的毒性以六价铬为最大。 ●可干扰体内多种重要酶的活性。 ●促进Vc的氧化。 每日从食物中社区有0.1~0.9mg,主要分布于肝、 肾、脾和骨骼内,成人每日容许摄入量为3mg。
2.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措施
减少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人体从各种途径吸收的铅,通过血液转运主要蓄积在骨骼中,
铅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1460天;铅对人体的毒性是不可逆转的;儿
童对铅的吸收率较高,危害也更大,主要损伤儿童脑组织。
4. 食品中的砷污染
食品中砷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