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14届高三语文原创高考模拟试题(2)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等要求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空处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摒除/摈弃胡诌/刍议拾遗/汤匙谬种/纰缪B.拓荒/拓本畜养/蓄意门槛/僭越执拗/拗断C.扉页/绯闻踹开/揣摩茄克/夹缝藩篱/蕃盛D.纤夫/光纤陶俑/佣金伺机/伺候瞥见/蹩脚2.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
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门出生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
A、众星捧月B、出生C、称羡D、一贫如洗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铀矿勘查获得重大突破,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煤铀兼探”的勘查思路创新取得的。
B. 高考百日冲刺动员大会召开后,我们班的同学学习热情高涨,班上出现了从来没有的空前的学习热情。
C. 研究人员发现,今年3月中旬,北极海冰面积仅剩337万平方公里,而1979~2000年平均值为750万平方公里,海冰面积已缩小一倍多。
D. 由中国渔政310、301船组成的护渔编队已抵达南沙预定海域执行任务,这标志着我国2013年南沙海域常态化维权护渔行动已正式启动。
4.把下面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不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就没有白话文②在中国翻译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用文言翻译外国著作包括小说的阶段③但是,在他们的那个时代,风靡天下的,其实就是这样的译作④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看严复的译作了⑤但那时的人们遭遇西方文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却是文言文这种语言工具⑥林琴南的翻译小说,也成了专业人士才会接触的博物馆藏品全【品教学网,用后离不了!A、②③①⑤④⑥B、②⑥⑤④①③C、②①⑤④⑥③D、①②④⑥⑤③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①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
初为博昌小吏,县令使逸送客,冒寒举体冻湿,还遇令不在,逸解衣炙之,入令被中卧。
令还,大怒,将加严罚。
逸曰:“家贫衣单,沾湿无可代。
若不暂温,势必冻死,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君子仁爱,必不尔也,故寝而不疑。
”令奇而释之。
后为门亭长,迎新令至京师。
胡毋辅之与荀邃共诣令家,望见逸,谓邃曰:“彼似奇才。
”便呼上车,与谈良久,果俊器。
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
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辅之。
辅之时为太傅越从事中郎,荐逸于越,越以门寒而不召。
越后因闲宴,责辅之无所举荐。
辅之曰:“前举光逸,公以非世家不召,非不举也。
”越即辟焉。
书到郡县,皆以为误,审知是逸,乃备礼遣之。
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辅之。
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袒,闭室酣饮已累日。
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
辅之惊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也。
”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
时人谓之八达。
元帝以逸补军谘祭酒。
中兴建,为给事中,卒官。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冒寒举体冻湿举:全B、逸解衣炙之炙:烤C、若不暂温温:温暖D、逸将排户入排:推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便呼上车,与谈良久遂与饮,不舍昼夜B、逸解衣炙之令奇而释之C、荐逸于越逸便于户外脱衣D、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令奇而释之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令怪客不入\ 吏白与光逸\ 语令\ 大怒\ 除逸名\ 斥遣之。
B、令怪客不入\ 吏白与光逸语\ 令大怒\ 除逸名\ 斥遣之C、令怪客不入吏\ 白与光逸语\ 令大怒除逸\ 名斥遣之D、令怪客不入\ 吏白与光逸\ 语令大怒\ 除逸名\ 斥遣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光逸为小吏时,一次替县令送客淋湿了全身,趁县令不在,解衣钻入县令被子里御寒,受到县令的严厉责罚。
B、任门亭长时,因其奇异的才能受到前来县令家的胡毋辅之和荀邃的赏识,却被妒才的县令除名。
C、光逸弃官投奔辅之后,得到辅之的举荐,但看重门第的太傅越却拒绝征召。
D、再次投靠辅之的光逸,在乱世中无所作为,于是借酒浇愁,昼夜酣饮,被时人称为“八大”。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面各题(10分)。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①君子仁爱,必不尔也,故寝而不疑。
(3分)②书到郡县,皆以为误,审知是逸,乃备礼遣之。
(4分)(2)阅读全文,概述光逸的性格特点。
(3分)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①道中赵善庆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傅黄②败柳。
【注】①湘阴:县名,今属湖南,在湘江下游,滨临洞庭湖,擅山水之胜。
②傅黄:涂染上黄颜色。
(1)、请赏析“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两句中“堆”、“染”二字的妙处。
(4分)(2)、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3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仁者不忧,。
”(《论语》)(2)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3)江流宛转绕芳甸,;,汀上白沙看不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香道·人道·天道俞天白①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
但茶道与花道传承之时,香道却被冷落了。
②香道源于人道。
环形香、线香、粉香等本就与生活十分密切。
奶奶念经要点佛香,父亲驱除家中秽气要点线香,我读唐宋诗文时也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
像“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李白),像“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白居易),还有“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陆游)等等,都是。
香是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③中国的香文化随着祭祀祖宗、奉天敬神就开始了,并逐渐成为文人的独特爱好。
如屈原的《离骚》,还有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等。
至唐代,香文化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强调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
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品香有燃、熏、置、煮、佩等多种方式,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
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
同时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闻香识人”,沉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
④沉香被称为“香中之王”,是中国文人香的基本原料。
人们爱沉香不是因为《本草纲目》中所说“片值万钱”,而是从“形而下者是谓器,形而上者是谓道”的角度来重视的。
沉香树并不香,香的是它的树脂,但这树脂只在刀砍斧伤、雷电摧残后,入土、入水历尽艰辛中,才由天地孕育成奇香。
人们自然把它视作天地灵物。
⑤香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这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英国作家吉卜林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
”作为嗅觉文化的香道,它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最能引发人们共鸣。
今天世界所有名贵香水,多少都加了从沉香中提取的精油。
⑥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
《楞严经》纪录高僧围绕沉香与佛对答,香严童子的回答是,“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踪)”。
无独有偶,这种禅意也出现于诗人陈与义的《焚香》诗中:“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在这种境界里,香味不是从木中来,不是从火中来,也不是从空中来,更不是从烟中来,而是从心中来。
这“心”,就是人的本真。
正因如此,《圣经》里有沉香树是上帝亲手所栽的叙述,佛教把沉香当成敬佛圣品。
⑦中国哲学始终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发展境界,也是人类共有的一个“梦”。
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
(选自2013年5月15日《文汇报》,有删改)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香道、茶道、花道,常被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
但在现代,与茶道与花道一样,香道在传承过程中被冷落了。
B、在中国古代无论祭祀祖先还是礼佛敬神,都离不开香。
香是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C、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强调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
在盛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品香被赋予了三种境界。
D、香是中国文人的独特爱好,写作时离不开香,作品内容也涉及到了香道雅韵。
E、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
在充满禅意的境界中,香味从人的本真中来。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香道源于人道”说法的一项是()A、香与生活的关系很密切,就连清洁空气也会用到香。
B、香是中国文人的独特爱好,在古代文人写作时常会涉及到香道雅韵。
C、在强调人自身价值的唐代,香文化逐渐发展成“香道”。
D、人们爱沉香是因为人们把沉香的树脂视作天地灵物。
1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4 分)15、第⑦段中作者认为“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其理由。
(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
共l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角度徐均生镇政府办主任老张快要退休了。
快要退休的老张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张啊,你别看这小小的主任,如果你起草的工作总结稍有一点疏忽,那我们政府工作就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