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学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
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1994年实施的《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学生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是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教师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她们的行为品格,塑造她们的价值观念,引导她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1.非职业化阶段
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出现在学校出现之后。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的萌芽一“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因此夏商时期的庠、序、校等都是官办的“国学”,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
西方社会的教师大多由僧侣兼任。
2.职业化阶段
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
如中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是儒、墨两家。
古希腊的智者也以专门教授
人们知识为生。
这时,私学教师逐渐形成一种职业。
不过,这时虽有专门的教师,但教师职业基本上还不具备专门化水平,私学教师没有形成从教的专业技能。
3.专门化阶段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
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
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则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
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4.专业化阶段
这一阶段,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
于是,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逐渐并人文理学院,教师的培养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这被称为“教师教育大学化”。
这样,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1966年10月,国际劳工
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经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后来,“师范教育”概念逐渐被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除了社会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她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
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解除她们学习中的困惑。
3.示范者角色(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