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多彩的消费[最新考纲]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试判断]1.影响居民消费的根本性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
()分析:错误。
影响居民消费的根本性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要注意区别根本因素和主要因素。
2.物价越低,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分析:错误。
不能绝对地说,物价水平越低,居民消费水平越高;物价的持续下跌,也会影响生产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
3.社会保障的健全增强人们的储蓄意愿。
()分析:错误。
社会保障的健全增强的是人们的消费意愿。
4.恩格尔系数减小,意味着居民食品支出总量下降。
()分析:错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会逐步减小,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但恩格尔系数减小,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总量减少;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的同时,食品支出总量一般会增加。
5.发展资料消费就是精神文化消费。
()分析:错误。
发展资料消费可以表现为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劳务消费。
6.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分析:错误。
判断贷款消费是不是超前消费,关键在于消费者在贷款时是否充分和科学考虑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若借贷是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这种消费就属于适度消费;相反,就是超前消费。
7.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分析:错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中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上升,但仍以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为主。
8.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分析:错误。
盲目从众和过分的标新立异,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是不恰当的;同时,人们普遍认可的商品往往具有其突出的优点或特点,而个性消费也会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工艺的出现,所以对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要区别对待。
9.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超前消费。
()分析:错误。
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从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经济实力出发,防止超前消费。
同时,又要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适当扩大消费需求,防止消费滞后。
10.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分析:错误。
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核心考点一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2.消费类型提醒(1)不能认为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可以取代生存资料消费。
不能认为生存资料消费就是衣食住行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就是精神文化消费,应具体分析。
(2)正确认识贷款消费:①从消费对象看,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
②从消费群体看,贷款消费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③从注意的问题看,贷款消费应坚持适度原则,充分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避免因贷款消费而影响未来生活。
④从意义角度看,合理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消费结构(1)含义:消费结构反映了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消费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及其他影响消费的因素的影响。
考向1影响消费的因素典例1近两年,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服务消费高速增长、个性化定制消费受到追捧、创新型耐用消费品增长迅猛、生态文明消费高增长的特点。
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可能是()①我国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升高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④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居民收入的增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D解析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生产的决定作用,③符合题意。
国民经济发展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收入是直接因素,④符合题意。
①错误,消费水平的提升会反映出恩格尔系数的下降。
②与现实不符。
考向2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典例2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而要发挥消费的重要“引擎”作用,就必须做到:让群众“能”消费,让群众“敢”消费,让群众“愿”消费。
根据材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提倡适度消费②健全社保体系③改善消费环境④增加商品供应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B解析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就需要健全社保体系,消除后顾之忧。
同时,也要改善消费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消费,②③正确;①④与材料主旨不符。
考向3消费类型典例3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城乡居民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上呈现提高趋势,文化消费进入井喷时代。
这表明()①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和优化②家庭消费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为主③家庭消费由物质生活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过渡④物质生活消费将逐步让位于精神文化消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C解析②④不符合当前我国居民生活的实际,观点错误。
考向4消费结构典例4(2014·全国Ⅰ)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D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奢侈品”曲线、“日用品”曲线。
图中奢侈品曲线呈大幅上升趋势,由原来的2%上升到接近14%,日用品曲线呈下降趋势,由原来的4%下降到2%左右,可以推断,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用品消费支出增长的幅度小但也是处于不断增长中,故③④符合题意,选D项。
图中数据变化未能体现消费行为和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一般用基尼系数来表述),①②不符合题意。
解答曲线类图表题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看曲线变化:依据每一条曲线的变化情况,明确相关数据的量的变化。
如果曲线下行,表明数据降低;如果曲线上行,表明数据提高。
(2)看曲线对比:通过两条曲线的夹角大小看相关数据的差距。
如果两条曲线夹角变大,表明两个数据差拉大;如果夹角变小,表明两个数据差变小。
(3)看正负增长:如果曲线表示增长率大于0,表示正增长;如果曲线表示增长率小于0,表示负增长。
1.2018年二季度我国消费市场呈现稳步加快增长态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
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国家可采取的措施是()①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②提高利率水平,鼓励信贷消费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④依靠技术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②提高利率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不符合现在我国实际情况。
④属于企业行为,不是国家行为。
2.2018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性消费方面的人均支出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7.2%和19.7%,远高于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6.7%的速度。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居民()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②物质消费将让位于服务性消费③生活水平呈上升趋势④消费潜力得到完全释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②中“让位于”说法错误,排除。
④消费潜力“完全释放”不符合实际。
核心考点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提醒攀比心理的“攀”和“比”,往往是低收入消费者模仿高收入消费者,目的在于炫耀。
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要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醒有关消费的知识总结(1)影响消费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物价、消费心理等。
(2)消费的类型:按消费目的的不同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当今,受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3)消费心理:从众消费、求异消费、攀比消费、求实消费。
(4)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消费调节着生产,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考向1区分四种消费心理典例1(2016·全国丙卷)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
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试客的购买行为() 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对消费心理的理解与区分。
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这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进行的消费,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答案为D。
正确区分四种不同的消费心理考向2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典例2小王家境一般,大学毕业后在家乡找了份月薪3 000元左右的工作。
工作半年后,他就借钱买了辆50万元的高级轿车,觉得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身价。
这一消费行为()①避免盲从,做到了理性消费②违背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③没有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④没有做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小王“家境一般”“月薪3 000元”“借钱买了辆50万元的高级轿车”“显示自己的身价”,这些都表明小王的消费违背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没有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②③入选;①④与题意无关。
正确区分适度消费与理性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强调的是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强调的是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
考向3绿色低碳消费典例3“租生活”不仅能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
这里的“租生活”()①提高了商品的价值②是贷款消费③体现求实消费心理④符合绿色消费原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D解析“租生活”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商品价值的升降无关,故不选①;“租生活”显然属于租赁消费,故不选②。
1.如今各地冒出了各式各样的美食“网红店”,吸引年轻人在朋友圈中狂晒。
可很多消费者辛辛苦苦排了几个小时的队,买到东西吃一口却发现“真不好吃”;不过有业内专家分析称,“网红店”走的是“营销噱头+粉丝+产品”的套路,在网红泡沫不断散去的今天,“网红店”要一直红下去很难。
对“网红店”这一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有()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居民收入提高必然导致“网红店”兴起②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从众心理为“网红店”带来了一定比例的顾客③“网红店”应关注消费者需求,注重用户体验,使消费者形成品牌认识④“网红店”应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利用网络营销手段使自己一直红下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网红店”兴起与居民收入增长没有必然联系,①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