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植物的生殖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幼年期(juvenility,juvenile stage):通常将植物达到花熟状态之前的营养生长时期称为幼年期。
2、花熟状态(ripeness to flower state):植物开花之前必须达到的生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
3、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如冬小麦、胡萝卜、白菜、甜菜等植物的开花都需要经过春化作用。
4、春化处理(vernalization):对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人为的低温处理,使之完成春化作用促进成花的措施称为春化处理。
5、去春化作用(devernalization):在植物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将植物放到高温条件下生长,低温的效果会被减弱或消除,这种由于高温解除春化作用的现象称为去春化作用。
6、再春化作用(revernalization):去春化的植物再度被低温恢复春化的现象称为再春化作用。
7、春化素(vernalin):在春化过程中植株中形成的某种开花刺激物质,称为春化素。
8、光周期(photoperiod):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即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
9、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昼夜的相对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叫做光周期现象。
如植物成花的光周期现象。
10、长日植物(long-day plant, LDP):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某一临界值时才能成花的植物。
如延长光照或在暗期短期照光可促进或提早开花。
如天仙子、小麦等。
11、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 SDP):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一临界值时才能成花的植物。
如适当延长黑暗或缩短光照可促进或提早开花。
如菊花、苍耳、晚稻等。
12、日中性植物(day-neutral plant, DNP):成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其它条件满足,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如月季,黄瓜等。
13、中日性植物(intermediate-day plant, IDP):只有在某一定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下均保持营养生长状态的植物,如甘蔗要求11.5~12.5h日照。
14、双重日长植物(dual day-length plant):在花诱导和花形成的这两个过程中对日照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的一类植物。
如风铃草、夜香树等。
15、长-短日植物(long-short day plant):这类植物的花诱导要求长日照而花形成要求短日照的双重日照条件,如大叶落地生根、芦荟、夜香树等。
16、短-长日植物(short-long day plant):这类植物的花诱导要求短日照而花形成要求长日照的双重日照条件,如风铃草、鸭茅、瓦松、白三叶草等。
17、长夜植物(Long-night plant)和短夜植物(short -night plant):由于临界暗期比临界日长对诱导植物成花更为重要,所以说短日植物实际上是长夜植物;长日植物实际上是短夜植物。
18、临界日长(critical day length):昼夜周期中,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日照长度或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日照长度。
如长日植物天仙子的临界日长约为11小时,短日植物苍耳的临界日长约为15.5小时。
19、临界暗期(critical dark period):昼夜周期中,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暗期长度。
同临界日长相比,临界暗期对诱导成花更为重要。
20、光周期诱导(photoperiodic induction):植物在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经过一定天数的适宜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能保持这种刺激的效果而开花,这种诱导效应叫做光周期诱导。
21、成花素(florigen):经过适宜的光周期诱导后,植物体内产生了可传递的成花刺激物,柴拉轩将此成花刺激物称为成花素,但是对成花素的分离与鉴定并未得到预期的结果。
22、育性转化(fertility change,fertility alteration):有些植物的育性可随光照长度、环境湿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育性转化。
23、同源异型(homeosis):分生组织系列产物中一类成员转变为该系列中形态或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成员。
24、同源异型突变(homeotic mutation)和同源异型基因(homeotic gene):有时花的某一重要器官位置发生了被另一器官替代的突变,如花瓣部位被雄蕊替代,这种遗传变异现象称为花发育的同源异型突变。
控制同源异型化的基因称为同源异型基因。
25、受精作用(fertilization):开花后,经过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伸长进入胚囊,完成雄性生殖细胞(精子)与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26、识别反应(recognition response):是指花粉粒与柱头间的相互作用,即花粉壁蛋白和柱头乳突细胞壁表层蛋白薄膜之间的辨认反应,其结果表现为“亲和”或“不亲和”。
亲和时花粉粒能在柱头上萌发与伸长,能进入胚囊受精;不亲和时,花粉则不能在柱头上萌发与伸长,或不能进入胚囊发生受精作用。
27、集体效应(group effect) 或群体效应(population effect):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越好的现象。
28、蒙导花粉(mentor pollen):亲和的花粉可使柱头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以克服杂交不亲和性,实现受精。
29、受精的不亲和性(incompatibility):有正常功能的雌雄配子在特定的组合下不能受精的现象。
发生在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的称种间的不亲和性,发生在同一物种之内的称种内的不亲和性,也称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 SI)。
30、配子体型不亲和性(gama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GSI):受花粉本身的基因控制的自交不亲和性称为配子体型不亲和性。
31、孢子体型不亲和性(sporphyric self-incompatibility,SSI):受花粉亲本基因控制的自交不亲和性称为孢子体型不亲和性。
32、无融合生殖(apomixis):配子体不经过配子融合产生孢子体的生殖过程。
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减数胚囊中的无融合生殖和未减数胚囊中的无融合生殖两类。
33、单倍体孤雌生殖(haploid parthenogenesis):由单倍体的卵细胞直接产生胚的无融合生殖现象称为单倍体孤雌生殖。
34、单倍体孤雄生殖(haploid androgenesis):由雄配子单独分裂产生单倍体植物的无融合生殖现象称为单倍体孤雄生殖, 也称单倍体单雄生殖。
35、单倍体无配子生殖(haploid apogamy):由胚囊中卵细胞以外的细胞(助细胞、反足细胞)不经受精发育成胚的无融合生殖现象称为单倍体无配子生殖。
36、半融合(semigamy):在未减数胚囊中雄配子核进入卵细胞,但并不与卵融合而独自分裂的一种特殊的无融合生殖现象。
形成的胚包含有雌核与精核不同来源的部分,为二倍体、单倍体嵌合体,胚乳为五倍体。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1、 LD—长日照;2、LDP—长日植物;3、SD—短日照;4、SDP—短日植物;5、 DNP—日中性植物;6、LSDP—长-短日植物;7、SLDP短—长日植;8、IDP 中日性植物;9、SI—自交不亲和性;10、MGU—雄性生殖单位;11、FGU—雌性生殖单位;12、GSI—配子体型不亲和性;13、SSI—孢子体型不亲和性;14、C/N —碳氮比;15、HPGMR—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
三、填空1、幼年期;2、加斯纳(Gassner),李森科(Lysenko);3、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4、低,长;5、1~7℃,增加;6、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作为呼吸底物的糖分;7、加纳和阿拉德(Garner and Allard);8、短日植物,长日植物,日中性植物;9、叶片,茎尖端生长点;10、低,高;11、短日照,延长光照或暗期间断;12、变长,早熟品种,变短,晚熟品种;13、雌,雄,雌,雄;14、柴拉轩;15、可育,败育;16、合子,胚乳;17、雄,雌;18、雄,雌;19、雄,雌;20、淀粉,蔗糖,脯氨酸;21、外壁中的糖蛋白,亲水性蛋白质薄膜;22、钙;23、硼;24、柱头表面,花柱中;25、干燥,低温,低氧分压;26、蛋白质膜,识别;27、生长素;28、雄,雌;29、乙烯;30、碳氮比理论,成花素假说,光敏色素假说。
四、选择题(单项或多项)1、B;2、A、C、D;3、A、D;4、C;5、A;6、B;7、B;8、B;9、C;10、A;11、B;12、B;13、D;14、A;15、B;16、A;17、A;18、B;19、B、C;20、C;21、A、B、D;22、B;23、C;24、C;25、A;26、D;27、A;28、B;29、D;30、A、B、D 。
五、是非判断题:1、√;2、×(不能);3、×(未能);4、√;5、×(都能相互影响都能开花);6、√;7、√;8、√;9、×(种子不能及时成熟);10、√;11、√;12、×(极易受影响);13、×(有利);14、×(CCC与GA对抗,抑制雄花的形成);15、√;16、×(为花芽分化);17、×(为蔗糖);18、√;19、×(是钙);20、√;21、√;22、×(花芽分化受阻);23、√;24、√;25、×(过度吸水而破裂);26、√;27、×(萌动的种子也可以);28、√;29、√;30、×(不利于)。
六、简答题1、植物的成花包括哪三个阶段?答:植物的成花包括三个阶段: (1)成花诱导,经某种环境信号刺激诱导,植物改变发育进程,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2)成花启动,分生组织经一系列变化分化成形态上可辨认的花原基,亦称之为花的发端;(3)花的发育,即花器官的形成和生长。
2、什么是春化作用?如何证实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
答: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栽培于温室内中的芹菜,由于得不到花分化所需的低温,不能开花结实。
如果用胶管把芹菜茎尖缠绕起来,通入冷水,使茎的生长点得到低温,就能通过春化而在长日下开花;反之,如果将芹菜植株置于低温条件下,向缠绕茎尖的胶管通入温水,芹菜则不能通过春化而开花。
上述结果能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或其它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3、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何关系?答:许多植物经低温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加;用赤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会抑制春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