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 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
4、大众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文化。
5、大众文化是社会中从属群体的抵抗力与统治 群体整合力之间相互斗争的场所。
6、大众文化是后现代意义上的消融了高雅文化 和大众文化之间界限的文化。
大众文化的含义
❖ 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在现代 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 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的市 民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 中产生的,以都市大众为消 费对象和主体的,通过现代 传媒 传播的,按照市场规 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 们的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形 态。
文化四层面
➢主流文化 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和睦等为核心,
代表国家正统意识形态的文化。
➢ 高雅文化 (精英文化) 满足占人口少数的知识界的
理性沉思、社会关怀和个性探索旨趣的文化。
➢大众文化 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化。 ➢民间文化 这是由乡村普通民众自发的、主要由口头传
承的自娱性通俗文化。
3、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 权力精英的扩张、垄断,公众失去独立,向
大众转变,之间缺乏联系,直接面对国家和 精英,变成受操纵的群氓。
总结:两种对立的大众社会观 1、把大众社会看作是极权主义的一种形式。 2、把大众社会看作是多元民主的一种形式。
❖ 大众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是工业革命一 来,随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形成。 突出特点是出现了大量异质的、分散的、原 子化的个体,个体间缺少联系,直接面对国 家或权力精英,从而易被操控;但大众社会 高度的个体化,使之有很强的民主性和平民 化,体现了大众社会的两面性。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要向她举起这本书, 作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 个案:杨丽萍舞剧《云南印象》/爱尔兰《大 诃之舞》/旅游中的“民族文化热”/电视栏 目中突出地方民俗特色
族舞她有大 风经将传型 情典最统原 。全原之生
新生美态 整 态, 歌 合的又舞 重原有集 构创现《 ,乡代云 再土之南 创歌力映 云舞的象 南精舞》 浓髓台是 郁和新一 的民作台 民族。既
民间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化
❖ 个案:关于民间智慧人物的影视作品跨地域 传播;地域性民间艺术“二人传”、“散打” 的媒体推广;民间故事“梁祝”改动画;山 水景观歌舞剧《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
借景自然山水,调动现代科技,演绎原 创民间歌舞,以商业运作推出。
(三)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相互借鉴
❖ 民间文化因其自然、原创的特点,易于被其 他文化形式借鉴,可以成为沟通精英文化与 大众文化的桥梁。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 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 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 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 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 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 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它是现 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是当 代大众大规模地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 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类广泛参 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
总结:现代大众是异质性和同质性的统一体。
大众社会理论的演化:
1、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
站在贵族立场对工人和劳动大众登上政治舞 台感到恐惧和危机,并批评,把大众看作是非 理性的、功利性的、不守法的暴徒。为了维护 精英统治而贬低大众。
2、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
产业化使得大众的思考能力和责任能力被压 制和剥夺,大众被异化而被神秘控制,从而产 生极权。
法国社会文化理论家布迪厄的“文化场域”理论中,两个 场域——有限生产的场域:如学术圈、艺术圈等;大 规模生产的场域:如大众文化领域。
个案分析
梁小斌的“朦胧诗”:《中国,我的钥 匙丢了》(1980) 通俗歌曲——回家主题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 我的钥匙丢了。
2、大众的特点
人数上,数量巨大 存在形态上,极强的分散性和异质性 行动趋向上,强烈的同质性,易受操控影响
公众和大众的区别 公众:表达 反应立即 社会行动易 自治程度 高 参与谈论 理性行为 有共同的目标 大众:接受 反应困难 社会行动难 自治程度 低 少与讨论 缺乏理性
3、大众社会与大众传播
❖ 定义: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 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向为 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 符号的内容。(传播者 媒介 大众)
❖ 二战后 文化=强调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19世纪中后期文化主义
文化=文明的反面和对大众文化的否定(精英主义文 化观——对完美的追求) ❖ 20世纪 文化=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文化不仅限于精英 艺术和审美,而且也表现为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意义 和价值。使文化重回大众的怀抱
❖ 现在
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能力、物 质和精神的全部产品;
❖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它伴随着改 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 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迅速壮大 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 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它的发 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 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 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 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my one and only love
回家回家马上来我的身边
回家马上回家我需要你
be here, just be there,
my one and only love 回家回家马上来我的身边
❖
“公共领域”:全球化、无地域、 民族界限
❖
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民间文化
❖ 特征 1.自发性 2.传承性 3.俗化和程式化 4.自娱性 5.地域性
与大众文化的区别:
1.生产模式的差别 2.目的性差别 3.传播方式的差别 4.传承性 民族性
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相互借鉴
❖ 民间文化的素材和内容可以按照当代大众的 要求,改变制作方式和传播方式,以商品的 形式推向市场。
❖ 西方所说的大众文化,是英文popular culture的对译形态。
许
多 人 所 喜 爱 的 文
大 众 文 化 是 为
化
❖ 约翰·斯托雷在《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导论》 中,就列出了六种不同定义。
1、大众文化是为许多人所广泛喜欢的文化。
2、大众文化是在确定了高雅文化之后所剩余的 文化。
3、大众文化是具有商业文化色彩的、以缺乏辨 识力的消费者大众为对象的群众文化。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
1、在创作和受众层面上:精英文化在圈内传播,稀有性、封 闭性、排他性
2、在价值取向上:精英文化体现恒常价值,宣扬普遍社会理 想;大众文化追求娱乐性、市场化、商业化,注重当下感 受。
3、审美趣味上:精英文化继承标准、伦理严肃、优秀规范、 不可复制;大众文化取悦大众、短暂流行时尚、重商业价 值。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 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回家
oh 别再哭就让他走
再多痛苦的等候相信我也能承受
闭上眼不再留恋
你却一遍又一遍出现在想你的夜
我还不明白为什么你离开了我
别说不会有结果
没有你的电话没有一封信
永远永远别说分手
我每天晚上在这里那里也不想去 而你又怎么能够
可是我好爱你我觉得我会离不开你 就这样的放手一去不再回头
可惜我丢了你慢慢我的眼泪流下来 be here, just be there,
回家回家我需要你
4、在文化功用上:精英文化承担社会教化、价值规范、确立 普遍信念;大众文化只追求个体的享受和消遣。
(互补性 转化)
精英文化诠释
是知识分子阶层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 在社会生活中,精英文化往往“以天下为己任”, 承担着社会教化的使命,发挥着价值范导的功能, 是“经典”和“正统”的解释者和传播者、“守 望者”(Gatekeeper),但却在工业化社会和市 场经济时代受到大众文化的挑战。
❖ 大众文化:指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 成的、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以大众 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当 代文化形态。
❖ 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区别 ❖ 民间文化:一种源远流长的与农业文明相联
系的,自然产生的文化,是民众完全自发的、 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创造出来的文化。
(二)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
值观和目的 ❖ 契约关系——短暂、松散、疏远、不稳定 ❖ 大量隔绝疏离的个人,孤独的人群
影响:为了摆脱孤独,寻找新奇刺激,欲望 蔓延
大众之间的关系
2.2行为趋向上呈现“同质性”特点: ❖ 相同的行为结构,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操控
和影响。 ❖ 平均的人:组成群众的个人欲望、思想观念
和生活方式上的一致。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
1、大众社会的兴起 ❖ 区别于传统社会(不在人数 而在结构) ❖ 特点:数量巨大、相互影响、
自我意识、时间定向 影响:现代感应性中的直接、冲击、轰 动、同步;思想反应上的反叛、异化、 退隐、冷漠或顺从
大众之间的关系
2.1静态上呈现“异质性”: ❖ 分工细致、越来越专业化,缺少统一的价
大众文化 民间文化 大众文化 高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