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

(三)地质地貌民勤县境一部分属于北祁连槽缘凹陷带内,称南(武威)盆地;大部分地域位于阿拉善台隆东南缘,称北(民勤)盆地。

总趋势南高北低,四周隆起,中部平缓,呈阶梯状地堑构造。

全县境内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剥蚀残山、湖沼草地、黄土平原、风成沙丘等四类。

(四)河流水文民勤县境内唯一的地面水资源来源于贯穿武威、民勤两盆地的石羊河。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靠自然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出山后被上游灌区截引,引灌后的余水和洪水及潜入地下的灌溉回归水在中游出露,形成中游的红水河、白塔河、清水河等,于民勤境内先后汇合为石羊河,流入红崖山水库。

石羊河径流主要随上游的控制能力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逐年减少,五十年代末期,年径流量为5.88亿立方米,92年为1.4亿立方米。

从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看,民勤属典型的干旱沙漠条件下的平面水文地质类型,地下水源合计补给量为32346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0635万立方米,地表、地下合计可用水资源34135万立方米。

(五)地震区划根据《甘肃省地震烈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民勤县地震烈度划分为7度。

(六)资源概况民勤县域内已探明金属矿产有铜、铁、镍等,但多因规模小、品位低,不具工业开采价值;而非金属矿产有煤炭、石墨、芒硝、石膏矿。

民勤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资源丰富。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民勤县域现辖五镇十八乡,2003年底县域总人口为307141人,其中城镇居民57090人,占总人口18.6%。

农业生产:民勤地域辽阔,旧有“塞上沃区”之誉。

解放以来,经过多年奋战,这里已成为河西商品粮基地之一;众多的粮食作物中,以小麦为大宗,而久负盛名的黄河蜜、白兰瓜、黑瓜子成为经济作物中的拳头产品。

2003年农业总产值57007.21万元,粮食总产量161217吨,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2678元。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人均拥有耕地不断减少;同时土地沙化日趋严重,生产过程中重用轻养等问题更加突出。

工业生产:民勤县有一定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以食品、机械、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矿产为主要门类。

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80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62%。

工业发展存在问题主要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企业规模小,未形成规模效益。

交通:民勤没有铁路运输、空运和水运,交通运输全靠公路运输。

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县道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分支的交通网络,通达全县96% 的乡镇及绝大多数行政村,全县境内共有各类公路518.49公里。

公路现状基本能适应交通需要。

第二节红沙岗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红沙岗矿区位于甘肃民勤县西部,金昌市北侧,行政区划隶属甘肃省民勤县花儿园乡所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2º26´06"~102º37´48",北纬38º54´14"~39º03´36"。

矿区范围:北、东分别为F1、F12断层为界;西以东山山子~高圈滩~红1401钻孔一线为界;南以15勘探线向南1500m 为界。

南北长约17km,东西宽约6.5km,面积约110km²。

规划红沙岗镇区位于矿区西南部,河(西堡)雅(布赖)公路65—67公里东侧,北为规划建设的煤炭产品工业厂区,南临规划改建的民西公路。

以矿区西侧红沙岗村为中心,向东距民勤县城72km,向西到内蒙古阿拉善盟右旗71km,向南距镍都金昌市67km,至兰新铁路金昌火车站91km,区内地形平坦,便道纵横,皆可通汽车,交通较便利。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红沙岗镇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侧,腾格里沙漠西缘,潮水盆地北缘东段,北大山南麓之山前,冲洪积倾斜戈壁平原上,呈典型的干旱戈壁荒漠地貌景观。

区内地形平坦而略显北高南低之势,海拔一般在1400m左右,比高一般在5m上下;东北部因基岩抬升而形成剥蚀残丘或沙梁,相对高差多在10m以内,北侧呈低山地貌,(北大山)海拔在1500m左右,相对高差不大于100m。

2、气候矿区属较典型的温带干旱荒漠气候。

其特点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全年干旱少雨(雪),四季多风,尤以春季风沙为甚。

据阿拉善右旗及民勤县气象局1992-1996年气象观测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8.35ºC,月平均最低气温-9.1ºC(元月份),极端最低气温-22.7ºC(元月),月平均最高气温25.2ºC(七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7.2ºC(七月);历年平均降水量119.36mm,最大年降水量138mm(1996年),最小年降水量100.9mm(1995年)。

雨季为每年6-9月份,其降水量占全年的80%。

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为干旱季节,极少降雨、雪;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982.24mm,最大年蒸发量3375.3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冰冻期一般在每年10月份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最大冰冻土深度109cm。

风力一般为4-7级,最大可达9-10级,历年五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30天。

春冬多西北风,夏秋多东南风,每年4-5月份有“龙卷风”或沙暴发生。

3、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系红沙岗矿区内无常年性地表径流,多发育一些近南北向冲沟,仅暴雨时有季节性洪水形成的短暂洪流,向南汇入潮水盆地中央低地。

北大山南麓山前见有井泉分布,有第四系潜水溢出地表。

以红沙岗村周围井泉为例,水量较少,地质较差(微咸水),仅供当地人畜饮用。

向南无地下水自然露头。

(2)水文地质红沙岗矿区位于北大山南麓冲洪积倾斜平面上,即位于F1以北的基岩裂水和层间孔隙水区(Ⅰ区)东部。

北、西、东分别为F1、f5、f6三条压性断层环绕包围,向南相对开放,且通过水F1断层与Ⅱ区贯通,形成一个既独立又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相联系的单元。

矿区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含煤段粗碎屑岩类,属孔隙含水层,本区各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

据此,初步确定本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

(3)供水水源位于北大山南麓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上的矿区内,基本无供水条件,而在矿区东南的潮水盆地腹地(Ⅱ区)半腰子井~土山子一带,广泛发育有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湖积沙、砂土层,为富水较强的含水层。

据钻孔抽水资料,单井涌水量达1000-2000M³/日,矿化度为0.9-2.2m,含水层厚主基100m以上。

该区具备供水水源地条件,并且区内地形平坦,人烟稀少,地下水资源基本没有开发,是较为理想的供水水源地。

4、地震矿区地处民勤地震带东部。

据资料记载,民勤地震带自1952年以来,共发生4.75级以上地震14次,其中7级地震一次(烈度9度),其余多在5级左右。

1989年9月4日,矿区北邻的雅布赖地区发生5.1级地震;1990年10月20日民勤地震带南侧的古浪、景泰地区发生6.2级地震。

上述情况说明,矿区及其邻区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今后矿区及镇区开发建设中,应予以注意,根据«甘肃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地震烈度为七度。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重点和规划依据、期限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1、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深入实施和国家、甘肃省大力发展小城镇的政策,抓住红沙岗矿区建设开始启动这一良好机遇,分析确定城镇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从大的经济区域和民勤县域出发分析城镇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建设一个具有区域经济互补优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经济强镇。

3、以为红沙岗矿区生产、生活服务为核心,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繁荣城镇经济,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则来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城镇多元产业结构,实现矿业城镇的长久发展。

4、规划要富有超前意识,树立长远观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协。

注重处理好当前效益和长期效益的关系。

5、按照现代化城镇的要求来考虑各项基础设施的配置,并以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带动城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镇发展的长远要求。

6、以建设生态城镇为目标,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创造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戈壁绿洲新城。

7、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建设高效节水防污城镇,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益,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规划重点1、准确定性表述城镇性质,合理预测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及用地发展方向。

2、突出重点,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与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应变能力和可操作性。

3、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系统建设,创造良好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工矿城镇景观风貌。

第三节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4、《甘肃省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件>办法》5、《民勤县城总体规划》(1998-2020)6、《红沙岗矿区总体规划》(太西煤集团民勤县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7、国家及甘肃省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8、相关的基础资料及地形图。

第四节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

分为二个阶段:近期规划7年:2004年—2010年远期规划10年:2011年—2020年第四章城镇发展规划第一节城镇发展条件分析一、有利因素1、红沙岗镇发展具有良好的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正逐步实施,甘肃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已确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民勤县对红沙岗矿区建设的大力支持等都将使红沙岗镇城镇建设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红沙岗镇位于武威市、民勤县、金昌市、内蒙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等地的区域中心位置,可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成为区域能源供应、物资集散地和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城镇。

3、红沙岗镇位于戈壁滩,土地开发利用不受限制且自然地形平坦,适于城镇建设。

4、红沙岗为新建小城镇,城镇建设过程中无其它城镇所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

5、矿区资源开发利用将带动城镇工业、金融信息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城镇经济发展。

二、不利因素城镇建设自然环境条件差,现状基本无可利用的基础设施,因此建设初期改善环境、修建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大。

第二节城镇经济发展战略在规划近期,矿区各工业项目均将投入建设,城镇经济发展要利用这一机会,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建设为矿区工业建设配套服务的城镇工业企业和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

规划远期要实施多元经济发展战略,优化城镇产业结构,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矿产品深加工项目、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和科技教育事业,避免矿产资源型城镇在资源枯竭期所面临的转型困难,使城镇经济得到长期协调发展。

第三节城镇性质、城镇规模一、城镇发展目标红沙岗镇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镇自身经济充满活力,服务设施完善,能为红沙岗矿区提供良好服务,生活居住环境优美,最终成为具有戈壁绿洲特色的工矿城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