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地基——土层中附加应力和变形所不能忽略的那一部分土层。
2、基础——把埋入土层一定深度的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承重结构。
3、人工地基——把经过人工加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的称为人工地基。
4、天然地基——不需处理而直接利用天然土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5、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经过自然化合作用而形成的。
它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6、矿物的解理——是矿物受力后沿其晶体内部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或分裂的性质。
7、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力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通常采用摩氏硬度计作标准。
8、层理构造——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是一层层逐渐沉积下来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其沉积物的颜色、矿物成分、颗粒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9、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原岩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和液体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称之。
10、片理构造——是岩石中片状、柱状、或长条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长石等),在定向压力作用下相互平行排列形成的,岩石易沿此方向劈开。
11、背斜褶皱——在形态上岩层向上弯曲,两翼岩层相背倾斜。
12、逆掩断层——倾角小于45。
,大于25。
的逆断层。
13、基本烈度——指某一个地区今后一百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14、河流阶地——河谷两岸由流水作用所形成的狭长而平坦的阶梯平台称之。
15、顺层滑坡——滑动面为岩层层面或不整合面的滑坡。
16、含水层——是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
17、隔水层——是指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
18、总矿化度——地下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量称之。
19、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20、水库淤积——水库蓄水后,上游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及塌岸物质和两岸山坡地的冲刷物质沉积于库底的现象。
21、围岩的弹性抗力——是指在有压隧洞的内水压力作用下向外扩张,引起围岩发身压缩变形后产生的反力。
22、山岩亚里——围岩作用于支撑和衬砌上的压力。
23、土的结构——土在生成过程中所形成土粒的空间开列及连接形式。
24、单粒结构——又砂粒或更大颗粒在水或空气沉积形成的结构。
25、蜂窝结构——又粉粒在水中下沉形成的结构。
26、絮状结构——由粘粒集合体组成的结构。
27、土的构造——指土体各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土的组成。
28、颗粒级配——指打下土粒的搭配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29、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30、空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31、含水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土粒重量之比。
32、天然重度——土单位体积的重量。
33、饱和重度——土孔隙中全部充满水时单位体积的重量。
34、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35、干重度——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
36、有效重度——水下土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有效重度。
37、土粒相对密度——土粒重量与同体积4℃时水的重量之比。
38、不均匀系数——土的限定粒径与有效粒径之比。
1060d d C u =39、曲率系数——1060230d d d C c = 40、结合水——受土粒表面电场吸引的水,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41、自由水——不受土粒电场吸引的水,其性质与普通水相同,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42、重力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孔隙中,它能在重力或压强差作用下流动,能传递压力,对土粒有浮力作用。
43、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孔隙中,由于水和空气交界处的弯液面上产生的表面张力作用,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毛细管逐渐上升形成毛细水。
44、界限含水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
45、触变性——粘性土的结构受到扰动后,会导致土的强度降低,但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又随时间逐渐增大,这种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46、碎石土——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 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47、砂土——砂土是指粒径大于2 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粒径大于0.075 mm 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48、砾砂——粒径大于2 mm 的颗粒超过全重25%~50%。
49、粗砂——粒径大于0.5 mm 的颗粒超过全重50%。
50、液限——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称为液限。
51、塑限——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率称为塑限。
52、缩限——半固体状态与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缩限。
53、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的差值,即P L P I ωω-=。
54、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的差值除以塑性指数,即PL P L I ωωωω--=。
55、灵敏度——原状土的强度与重塑土的强度之比,即u u t q q S '=。
56、粉土——是指粒径大于0.075 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P I 小于或等于10的土。
57、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
58、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0小于17的土。
59、人工填土——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堆填的土。
60、素填土——是由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
61、杂填土——是由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填土。
62、冲填土——是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
63、自重应力——指土体本身的有效重量产生的应力。
64、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基础底面传递到地基表面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
65、地基反力——地基支承基础的反力称为地基反力。
66、基底附加压力——基底压力减去土的自重应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即d p p p cd 00γσ-=-=67、附加应力——由于修造建筑物,在地基中增加的压力称为附加应力。
68、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
69、土的固结——土的压缩随时间增长的过程称为土的固结。
70、孔隙水压力——饱和土在荷载作用后的瞬间,孔隙中水承受了由荷载产生的全部压力,称为孔隙水压力。
71、有效应力——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同时使土粒骨架逐渐承受这部分压力,此压力称为有效应力。
72、固结度——土在固结过程中某一时间的固结沉降量与稳定的最终沉降量之比。
73、压缩系数——单位压力增量所引起的孔隙比的变化。
74、压缩模量——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压力变化量与应变变化量之比。
75、变形模量——土在无侧限条件受压时,压应力与相应应变的比值。
76、倾斜——指单独基础在倾斜方向上两端点的沉降差与纪律之比。
77、沉降差——指相临单独基础沉降量之比。
78、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墙6~10m内基础两点沉降差与距离之比。
79、抗剪强度——在外力作用下,土体内部产生剪应力时,土对剪切破坏的的极限抵抗能力。
80、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不让土样排水固结。
81、固结不排水剪试验——在围压作用下充分排水,然后关闭排水阀门,在不排水条件下施加压力至土样剪切破坏。
82、固结排水剪试验——在围压作用下充分排水,然后关闭排水阀门,在排水条件下施加压力至土样剪切破坏。
8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条件下,地基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最大应力。
84、临塑压力——土中即将出现剪切破坏时的基底压力。
85、塑性荷载——土中即将出现塑性变形的基底压力。
86、极限荷载——地基中刚出现整体滑猎破坏面时的基底压力。
87、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墙后土压力作用下向前移动或转动时,墙后土体随着下滑,达到一定位移时,墙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88、静止土压力——挡土墙刚度很大,在土压力作用下不产生移动或转动,墙后土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89、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或转动,达到一定位移时,墙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90、冻胀——是指土冻结后其体积增大的现象。
91、融陷——冻土融化后引起地基土沉陷的现象。
92、季节性冻土——指地表层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
93、多年冻土——指冻结状态持续2年或2年以上的土。
94、标准冻深——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
95、淤泥——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化作用形成,孔隙比大于1.5,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土。
96、淤泥质土——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化作用形成,孔隙比大于1.0小于1.5,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土。
97、强夯法——将重型锤以8~20米落距下落,进行强力夯实加固地层的深层密实方法。
98、振动压实法——是一种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把浅层松散土振密的方法。
99、最优含水量——对应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
100、压实系数——实测的干密度与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之比。
101、井径比——砂井排水圆直径与砂井直径之比。
102、面积置换率——桩直径与等效影响圆直径之比的平方。
103、湿陷系数——土样湿陷下沉量与原始高度之比。
104、自由膨胀率——指研磨成粉末的干燥土样浸泡在水中,经充分吸水膨胀后所增加体积与原体积之比。
105、不同压力膨胀率——在不同压力下,处于侧限条件下的原始土样浸水后,其单位体积的膨胀量。
106、液化——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逐渐积累,甚至完全抵消有效应力,使土粒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液化。
1. 有效应力:由土颗粒间的接触面来承担的应力。
2. 压缩系数:空隙比e与压应力的比值。
3. 干容重:土被完全烘干时的容重,在忽略气体的质量时,它在数值等于单位体积中土粒的质量。
4. 固结度:在某一深度Z处,有效应力对总应力P的比值(也即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部分u --u 对孔隙水压力的比值)5. 附加应力:由建筑物等外荷载而产生的应力。
6. 地基容许承载力:它是指地基稳定有足够的安全毒并且变形控制在建筑物的容许范围内时的承载力。
7. 灵敏度:原状土样的单轴抗压强度(或称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8. 土的触变性:在土的含水量和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土因重塑而软化,又因静置而逐渐硬化,强度有所恢复的性质。
9. 液限:表示土从塑态转化为液态时的含水量。
10.基底附加压力:一般建筑物都埋于地表以下,建筑物建成后作用于基底上的平均压力减去基底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应力才是新增加的压力,此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
11. 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背离墙背方向转动或移动时,墙后土压力逐渐减少,当达到某一位移量时,墙后土体开始下滑,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达到最小值,滑动楔体内应力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12.超静水压力:由外荷载引起的孔隙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