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 - 副本

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 - 副本


一、人的心理、意识 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即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二、人的心理意识 来源于客观现实, 具有社会性
人脑仅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 自身并不能产生心理。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 脑的产物,是客观现实在人脑 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心理 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一)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 程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 一种是兴奋过程,另一种是抑 制过程。 这两种过程是高级神经活动的 矛盾而又统一的过程,有机体 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 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主要 有两条: 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第二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古希腊哲学家亚 里士多德也认为 心脏是思想和感 觉的器官,而脑 的工作,只是使 来自心脏的血液 冷却而已。
亚里士多德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包括采用微电极直接刺激脑的 神经组织的技术,已经获得了 许多有关心理的脑机制的科学 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心理是脑 的机能的科学论断。
2.条件性抑制
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 是后天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形 成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 化抑制两种。 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 而发生的抑制称为消退抑制。 消退抑制是条件性抑制的最 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五)条件反射的系统性
它包括
动力定型
两种信号系统
四、人心理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产物
神经元
图2-1 神经元图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2-2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二)神经系统——中枢与周围 1、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 (2)脑 ①脑干: 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②网状结构 ③小脑 ④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⑤大脑
巴甫洛夫的实验装置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为
工具性条件反射。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 纳(B.F.SKinner)通过 精心设计的“斯金纳 箱”, 用白鼠进行实验而提出 来的。
(四)条件反射的抑制
1.无条件性抑制

无条件性抑制是有机体生来 就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 制和超限抑制两种。
三、心理现象产生的 基本方式——反射
(一)反射、反射弧 有机体与外界保持平衡
的心理活动主要通过反 射活动来实现的
1、反射的含义
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 对客观刺激物所作的有 规律的反映。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
机能结构即反射弧。
反射弧模式图
(二)反射的种类
1.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 不学而能的本能反射。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 科学的心理观
本章主要内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启发与引导
1.什么是心理? 2.人们常说“心之官则思”,
心理是由心脏产生的吗? 3.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 那么,脑有什么功能呢? 4.什么是反射?反射是怎样 形成的? 5.如何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 观现实的反映?
2、大脑皮层的功能
重要机能区:
(1)视觉区
(2)听觉区
(3)躯体感觉区
(4)躯体运动区
(5)言语区
言语区包括阅读区、听话区、
写字区和说话区。 (6)联合区。
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
(单侧化): 左半球为言语脑,抽象思 维占优势; 右半球为艺术脑,非言语 半球,是形象思维、形象 知觉占优势的脑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产生的源泉。
三、人的心理意识 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 性,但人的反映并不是简单地、 直接地决定于当前被反映的客 观现实。这是因为,人对客观 现实的反映是以主体的已有的 主观世界为中介,通过折射而 进行的。

由于每个人知识经验、目的动 机、兴趣爱好、态度体验不同, 因而对现实的反映也不一样。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以及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不同 的时间对同一事物的反映都不 一样。
层): 人的心理是人脑(1) 对客观现实的(3) 主观的(4) 能动(5) 的反映(2) 是在实践活动(6)中发生、 发展的。具体如下:
一、人的心理、意识是高级物质 的高级反映形式(即心理是人脑 的机能) 二、人的心理意识来源于客观现 实,具有社会性 三、人的心理意识是对客观现实 的主观映象 (观念性、主观 性—近似、不同人反映不同,同 一人在不同条件下反映也不同 四、人的心理意识是对客观现实 的能动的反映 五、实践是检验人心理意识是否 正确的唯一标准
2、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由脑干发出,
共12对; (2)脊神经从脊髓发出, 共31对; (3)植物性神经,也叫自 主神经 是由分布于平滑肌、心肌 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的运动 神经纤维所构成。
( )
三 内 分 泌 系 统
人体的内分泌腺主 要包括: 脑垂体(分为前叶 和后叶) 甲状腺 肾上腺(分皮质与 髓质) 性腺等。
四、人的心理意识 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 反映
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性 自觉性 创造性 社会历史制约性
五、人的心理意Hale Waihona Puke 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 生和发展的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 的反映。有了正常的大脑,有 了客观现实却并不一定能产生 心理现象,这是因为,心理是 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生 活实践中实现的。
第一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唯心主义的心理观
灵魂说 精神决定论 心体平行论
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心理观——认 为心理是人体的一种机能 近代机械唯主义的心理观——认为心理 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和神经系统 二引起的反映。
辩证 唯主 义的 心理 观
从心理产生 的物质基础 来看,心理 是脑的机能; 从心理反映 的内容来看, 心理是对客 观现实的反 映。
讨论与应用
1.辩证唯物主义是怎样解释人的心 理的实质的? 2.古诗云:“天昏昏兮人郁郁”, 试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环境对人的 心理的影响。 3.“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4.传说东海某地有个人死了 母亲,因其十分孝顺,哭得十 分悲哀,很多人都随他的哭声 而落泪。而且据说他哭的时候 总有大群的鸟飞到他家的院子 里,人们都说他的孝心感动了 上苍,连鸟雀也和他一同悲哀。

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是神经组织 积极的活动状态,抑制并不意 味着处于静止状态。

兴奋和抑制过程的能 量可以相互转化,并 按照一定规律运动变 化着,这就是扩散集 中、相互诱导的规律。
(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兴奋和抑制都不会停滞不动而 局限在原发生的那一点上,它 会向邻近部分传布开来,使这 些部分也出现同样的过程。我 们把这种现象叫兴奋和抑制的 扩散。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 人和动物在 后天活动中, 经过学习或 训练而形成 的获得性反 射。
(三)条件反射的形成 1.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巴甫洛夫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I.P.Pavlov1849--1936)利用实验 所创立的条件反射学说,是最早研究并 提出的比较完善的条件反射学说,被称 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日常生活经验使人们逐渐认识 到心理活动是与脑相联系的; 医学和生理解剖学的研究提供 了大量的关于脑的知识; 从物种发展史来看,心理是物 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从个体发育过程来看,人的心 理是随着脑的发育而逐渐发展 的。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一)神经元(神经细胞)
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结构: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 成 功能: 接受信息、整合信息和传 导信息。
(1)低级中枢
低级中枢主要包括脊髓、脑干、 间脑和小脑四部分。

(2)高级中枢
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 其最高级的调节者是大脑皮层。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1、大脑的结构:
(1)大脑皮层:
三条显著沟裂:
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
裂。 四个叶: 额叶、颞叶、顶叶、枕叶 (2)边缘系统 (3)基底神经节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总是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的。 两种神经过程中的每一种都可 以引起和加强与它相反的神经 过程,当某一种基本神经过程 发生在大脑皮层某一点的时候, 跟这一点连接的区域就发生相 反的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叫做 同时诱导。
第三节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科学的心理观认为(含义六
第二章
后来官府知道了,调查属实, 为他挂匾,颂扬他的德行。可 是后来有人发现,他每次哭时 都要撒许多食物喂鸟。
请分析这个故事属于哪种反射?
作业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反射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举例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对客 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5、人的心理意识的能动性表 现在哪些方面? 6、试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