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碱教案

常见的碱教案

常见的碱一、碱的定义和分类1、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2、碱的分类:根据碱在水中的溶解性,可以将常见的碱作如下的分类(1)可溶性碱:NaOH Ca(OH)2 Ba(OH)2 KOH(2)难溶性碱:Cu(OH)2 Fe(OH)3 Al(OH)3 Mg(OH)23、碱的命名根据碱的组成M(OH)n,可以将碱读作“氢氧化某”当变价金属元素形成碱时,其:(1)高价态的碱称为“氢氧化某”,如Cu(OH)2 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2)低价态的碱称为“氢氧化亚某”,如CuOH氢氧化亚铜Fe(OH)2氢氧化亚铁注意:Ca(OH)2属于微溶性碱,它在参加反应时作“可溶”处理,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属于常见的一种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 +OH—。

二、碱的通性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1、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1)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2)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注: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反应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碱是四大强碱;②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b)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SO2=Na2SO3+H2OCa(OH)2+CO2=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Ba(OH)2+SO3=BaSO4↓+H2O结论: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注意:凡是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由非金属氧化物组成的酸性氧化物,多数能够溶于水,并跟水起反应形成相对应的水化物——酸,因此,对应的酸性氧化物又称为“酸酐”(如:碳酐CO2亚硫酐SO2硫酐SO3硝酐N2O5等)。

能跟酸性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碱必须是可溶性碱。

3、跟酸的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 Al(OH)3+ 3HCl =AlCl3 +3H2O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结论:碱+酸→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4、跟某些盐反应CuCl2 + 2NaOH = Cu(OH)2↓+2NaClCuCl2+Ca(OH)2=Cu(OH)2↓+CaCl2现象:蓝色溶液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用途:可用于检验Cu2+的存在。

FeCl3+NaOH=Fe(OH)3↓+NaClFeCl3+Ca(OH)2=Fe(OH)3↓+CaCl2现象:浅黄色溶液中出现红褐色的沉淀,用途:可用来检验Fe3+的存在。

结论: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注意:碱跟盐要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二者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

三、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1.氢氧化钠(1)俗称:烧碱、火碱、苛性碱(2)吸水性: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潮解,常用作氧气、氢气的干燥剂,用手摸有滑腻感。

(3)腐蚀性:氢氧化钠有较强的腐蚀性,能溶解有机物(如兔毛或者全毛绒线),切不可接触皮肤,实验时需谨慎操作。

(4)溶解性:极易溶于水,溶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要密封保存。

(5)用途: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2.氢氧化钠的称量: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药品时,称量一般的药品时,要在左右盘上放相同质量的纸,如果要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否则会把托盘腐蚀,造成称量的误差,固体氢氧化钠是腐蚀性药品,必须放到小烧杯中称量。

3.氢氧化钠的保存(1)如果是固体氢氧化钠,则要密封干燥保存,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并且容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2)如果是氢氧化钠溶液,则要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一定要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

4、氢氧化钠的变质研究:NaOH露置在空气中,很容易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而变质,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钠变质有三种情况:未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1)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碳酸根与氢氧根并存,所以,加入酸(如盐酸)刚开始没有气泡,过一段时间开始产生气泡,发生的反应为:NaOH + HCl = NaCl+H2O,Na2CO3 + HCl = NaCl+H2O+CO2↑(2)完全变质:加入酸,立即出现气泡;方程式:Na2CO3 + HCl = NaCl+H2O+CO2↑(3)未变质:加入酸,直到反应到最后都不会出现气泡,反应方程式:NaOH + HCl = NaCl+H2O,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具有腐蚀性。

(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2)用途:建筑业制作三合土,农业上改良土壤,工业上制漂白粉。

(3)氢氧化钙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证明方法: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 Ca(OH)2+2HCl=CaCl2+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注意: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变质时,固体质量都会增加。

6.区分NaOH和Ca(OH)2两种溶液的方法:(1)分别通入CO2,变浑浊的是Ca(OH)溶液Ca(OH)2+CO2=CaCO3↓+ H2O(2)分别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Ca(OH)2溶液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 熟石灰、消石灰、CaOB. 铁锈、氢氧化铁、Fe(OH)3C. 生石灰、石灰石、CaCO3D. 烧碱、苛性钠、NaOH2.下列对NaOH和Ca(OH)2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①都是白色固体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

A.②B. ⑤⑥C. ①②D. ②⑤⑥3.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

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③⑤4.下列物质与水蒸气的混合物,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A. SO2B. HClC. O2D. CO25.用石灰浆抹墙,墙面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A. 石灰浆跟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钙B. 石灰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钙C. 石灰浆日久变成生石灰D. 石灰浆跟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6.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C.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7.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sOH溶液能与CuO反应B.CsOH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CsOH溶液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D.CsOH在水中能电离出Cs+、OH-8.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反映碱的共性的是()A. 2NaOH+CuSO4═Cu(OH)2↓+Na2SO4B. 3NaOH+FeCl3═Fe(OH)3↓+3NaClC. Ca(OH)2+Na2CO3═CaCO3↓+2NaOHD. 2NaOH+H2SO4═Na2SO4+2H2O9.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 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 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 在Ca(OH)2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A. AB. BC. CD. D11.如下图,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

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蜡烛继续燃烧,杯内液面不变B. 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下降C. 蜡烛燃烧更旺,杯内液面上升D. 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上升12.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A.B.C.D.13.烧杯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加入过量10%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图象不正确的是()A.B.C.D.14.向酸性CuCl2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15.如图,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套在玻璃管一端的小气球慢慢鼓起,则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A.X是O2,Y是Ca(OH)2溶液B.X是CO,Y是Ca(OH)2溶液C.X是SO2,Y是NaOH溶液D.X是CO2,Y是硫酸溶液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16.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碳酸钠 B.可能有氢氧化钠C.一定有碳酸钙 D.可能有氢氧化钙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请结合小明17.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___保存。

(3)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填“酸”或“碱”或“盐”).(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_(填化学符号).18.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讨论分析后,同学们认为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___(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 B两支试管中(如图乙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