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作者介绍 】 《小马过河》是一篇语言优美,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话,一直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小马 过河》发表于 1955 年, 30 多年来,多次被选入教材,并被译成英、法等十几种文字。 1980 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讲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但《小马过河》的作者在哪里?评奖单位 大费周折,反复寻找才在浙江瑞安农村找到他,当时他正在一所农村中学当代课老师,彭文 席在中学时代就喜爱文学,高中毕业后到一所小学任教。他写过十多篇童话,《小马过河》 是他在 29 岁时发表的。《小马过河》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早在宋代诗人陆游就写下了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4)小马来到河边,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从小
马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什么?
过渡语:小马这时离家太远了, 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该向谁求助呢?
3. 学习第二部分。指名读课文第 4—7 自然段。
(1)(出示课件 8)小马先问谁?是怎么说的?(老
牛,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 (板书:
老牛 很浅) 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读一读。
(出示课件 15)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
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板书:开动脑筋,敢于尝试)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拓展实践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
遇到的困难?说一说自己会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出
示课件 16)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为难的事的时候, 不能只听别
四、课外延伸。 我引导学生运用这节课获得的体验来进行拓展实践,引导他们把所学运 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明白如何解决困难,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这节课的遗憾在于,对于拓展实践这个环节,我用的时间较少,同学们没 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没能完全把握孩子们的所得,希望在今后的教学 中,我有所改进。
备课素材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运用图片,激发兴趣。 在进入本课的学习之前,我首先出示了一张“小马过河”的卡通图片。 同学们看到图片后非常兴奋,他们纷纷评论图中的小马,气氛非常热烈。利 用这个机会,我适时地引入了本课的学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匹小马要干什么去吗?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呢?看着同学们充满期盼的亮晶晶的眼睛,我引导孩子们打开课本,进入了 本课的学习。 二、发挥自主性,解决生字词。 生字词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 我非常重视生字词的教学。 我要求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解决生字词,并对生字词的书写加 以指导,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这样激发了
朗读)
三、理解课文
1. 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
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 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
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 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 么? 读 7 自然段。 (出示课件 12)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 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
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了解小马思想的变化。懂得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 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的做事方法。
教学 重点
1. 会读“棚、驮”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 等 8 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 11 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抓住重点段落进行阅 读品味,理解课文深层 次的含义。
(出示课件 14)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
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
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 观察图片 ,让学生 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
者间的高矮关系。
3. 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
过的?过河了吗?……)
二、初读课 文
检查了预习的内容,
1.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 明确了学习目标, 同时
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告诉学生在识字方面
2. 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 (会写的字、会认的字) (出示课件 3)
浅,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家去问妈妈,这是经过。
第三部分(第 8 自然段):写小马最终通过自己的尝
试过了河,而且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2. 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课件 6-7 )
让学生带着问题
(1)请学生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想小马为什么要过 读课文,既能很好地了
河?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小马要去磨面,被小河拦住了 解课文内容,又可以锻
【教材分析】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
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 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 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去路。) (板书:小马为难)
炼学生思维能力, 让学
(2) 小马愿意帮妈妈做事吗?(愿意)你从哪个词 生明白读课文不能为
体会到的?
了读而读,不能盲目地
(3) “怎么不能?”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什么? 读。
说明了什么?
“怎么不能?” 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很肯定的态度,
说明小马很想向妈妈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巩固上一节课所学 的知识,又引发学生想 象,培养学生具体形象 思维。
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想,还应该亲自去试一
新课
教学
(
)
分钟
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 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
和老牛、 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读 第 8 自然段。 (出示课件 13) (板书:高大 矮小)
( ) 文,看看小马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什么答案。
分钟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给加点字注音。
磨.坊.(
) 马蹄.(
) 既.然(
)
伯.伯(
) 突.然(
) 呼唤.(
)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老马 一( )麦子 一( )小河
一( )老牛 一( )松鼠 一( )伙伴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
(2) 小马正要过河的时候,谁告诉他水很深的?是
怎么说的? (松鼠,说:“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
淹死的!”) (板书:松鼠 水深)
师: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
就要下河,准备过河,这时候松鼠的心情这样?(紧张着
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
担心。
(3)(出示课件 9)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
3.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素 材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会读“棚、驮”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 等 8 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教具 准备
课题
小马过河
知识与能力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 会读“棚、驮”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
等 8 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 11 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 能用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教学 目标
4.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 三、充分阅读,分段解析,获得感悟。 获得感悟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我引导学生们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
同时通过老师的范读,给学生的朗读做一个榜样。同学们在反复朗读的过程 中得到了体验。为了能让同学们理解课文,获得感悟,我把文章分成了几个 部分,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每一个部分,这样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获得 体验。
1. m òf ang tí j ì b ó tū 2. 匹 袋 条 头 只 个
hu àn
3. (1)浅 深
(2)飞快 ( 3)连忙
4. 果然 虽然 突然
教学 目标
第二课时 1. 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2. 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师:(出示课件 11)同学们,谁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 复习导入, 既复习了上
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
(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
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
小马吗?
(因为老牛个头大,所以说小河的水很浅。松鼠小所
以他说水很深。)
(4) 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没有,他
跑回家问妈妈。) (出示课件 9)
课堂小 四、课堂总结
结及拓 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先学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师: (出示课件 2)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
新朋友,它是谁呢?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 导入 吗? () 分钟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
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板书:小马过河)
通过图片引起学 生兴趣,又通过问题, 引入课文,进一步提高 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 容的方法,使学生从整 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然是事情发展为顺序,就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们把这篇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为三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