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2020年3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有答案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2020年3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有答案

重庆南开中学高 2020 级高三 3 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4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如殷墟妇好墓殉贝多达六千枚,可是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

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 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B. 分封制瓦解贵族没落C. 海贝的数量大量减少D.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2.韩非子认为君臣关系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买卖关系,这一观点意在A.宣扬加强君主集权B.恢复贵族等级秩序C.重建政治统治秩序D.批驳墨家兼爱思想3.宋代私人编撰农书开始兴盛,并广为流传,既有综合性的《陈旉农书》,也有大量专业性农书如《蚕书》、《荔枝谱》、《橘录》、《笋谱》、《菌谱》、《菊谱》《洛阳牡丹记》。

这反映了宋代A. 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发展C. 对农业科技的系统总结D.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领先4.明初严令禁止民间学习传授天文历法,“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还规定钦天监人员终身不得从事他职,其子孙接替世袭,否则也要遣戍。

这一规定意在A. 保证历法制定的准确性B. 减少西方历法的影响C. 维护明王朝的长久统治D. 实行思想文化的专制5.右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流行一时的广告海报。

因为很难找到女模特,广告商只好找了两位长相秀气的男士化妆后拍了这张经典照片。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A.国家衰弱导致审美趣味扭曲B.商业发展迎合市民文化需求C.商业营销冲击国人的价值观旧上海的“双妹”牌化妆品广告D.传统文化观念影响根深蒂固6.近代漫画评论家黄茅曾说:“热情的青年漫画家投身到革命军的队伍,随军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参加实际的战斗生活,直接发挥绘画配合作战的效能。

他们印刷大量印刷品和画报,《国耻画报》《反帝画报》等都是当时的产物。

”材料中的现象最有可能表明A.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明显7.史载“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遍地皆是。

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 日可出衣十数斤。

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

”轧车的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A. 商品经济基本上取代自然经济B. 工业革命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C.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8.根据下列图表信息推断,国统区重工业的变化国统区重工业概况简表年份工厂总数占比工业资本总额占比工人人数占比1937 年18% 4.4% 7.3%1942 年58% 78% 49%C.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9.雅典公民大会制度规定,以下几类人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

这些规定A. 深受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 B. 体现制度的构建渗透责任意识C. 保障了社会政治秩序规范有序D. 反映雅典民主的形式主义特征10.从18 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19 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该段材料内容应该是A.新型的工厂制度产生B.血腥圈地立法的推行C.农村经济的不断凋敝D.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1.美国特种部队一度是美军的王牌武装,冷战期间美国主要将其用于干涉地区冲突事件。

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美国大量裁减特种部队编制,人员从越战时期的 2 万多人下降到3000 多人。

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特种部队在越战表现不佳B.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B.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 D. 美苏军事冲突升级11.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的作家索尔仁尼琴在 1973 年发表的小说《古拉格群岛》中刻画了当他得知斯大林的死讯后无比欢欣鼓舞的心态,但在 1996 年发表的《在转折关头》中又对斯大林之死充满了惋惜之情。

上述变化反映了索尔仁尼琴A.对斯大林体制的认识深入B. 缅怀斯大林的强硬政策C. 认真反思苏联解体的原因D. 赞成前苏联的政治体制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第 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15—1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7 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 分)材料一自工业革命开始至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完全形成,这个过程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封闭孤立状态,一方面推进了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但另一方面带来的却是一个极其不平等和不均衡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

这一秩序主导了 18 世纪以来的全球治理模式,并把资本输出和对外战争以政治的面貌显示出来,使得国际政治充满了谎言、暴力和霸权主义。

同时,也因资本主义自身矛盾和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全球治理模式向以社会公平原则主导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新秩序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逐利原则主导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运行逻辑。

——摘编自冯莉、肖巍《资本、战争与全球治理》材料二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要求打造一个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的正是中国这个具有原创性古老文明国家,把发展自己与发展人类文明和谐地统一起来的、惠济天下的大国胸怀和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它的整体思维,不仅超越了西方选举驱动的政党政治的局部和短期利益观,而且还具有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整体合力。

而中国将现阶段世界发展大势和自身在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交织一处,更是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利益汇合的全方位的战略发展愿景。

它旨在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的现象,使得世界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来享受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展现出中国向人类文明提出的一个永久性道德价值和终极关怀。

——摘编自蔡亮《试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1)根据材料一概括 20 世纪初以前的全球治理模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8 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治理模式的认识。

(5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18世纪初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医生多次出海,除了到过印度、西印度群岛和日本外,还到过许多奇怪的国家。

他先是到了小人国,那里的人因为鞋跟高或低而分成两个党派,内斗不止,还和另一个国家因吃鸡蛋先敲破大头还是小头而连年爆发战争。

而在飞岛国的时候,格列佛发现当地科学院全是研究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全国遍地荒凉、民不聊生。

格列佛最后去的是慧驷国,那里的统治者是有智慧和理性的马,而那里的人因为邪恶愚钝只能沦为马饲养和役使的畜生,由于马看不惯人的邪恶,甚至打算将所有人都杀死,只留下幼崽驯化后当工具使用。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二)选考题:共 15 分。

请考生从 3 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方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启发下,群众自发集资创办了具有公益性质的保健站和医疗站。

1956 年,全国人大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职责,随即许多地方开始出现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互助互济的集体医疗站。

1959 年,卫生部正式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后这一制度逐步走向普及化。

它不仅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而且承担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女孕产期保健、计划生育、地方病疫情监测等任务,并积极开展各种预防工作和饮食及饮水卫生、爱国卫生等工作。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关注,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摘编自钟雪生《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等文1.根据材料概括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7 分)15.[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材料克什米尔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和印度北部,居民中 77%以上都是穆斯林,但统治克什米尔的王公贵族是印度教徒。

在英属印度时代,克什米尔是大英帝国间接控制的一个土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1947 年印度在英国总督蒙巴顿分治方案的调节下,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具有明显宗教特征国家建立的形式独立。

位于两国之间的克什米尔立刻成为了两国的“嘴边肉”。

1947 年 10 月、1965 年 8 月印巴为争夺该地区爆发了冲突,印巴还分别从苏美购得当时先进的武器。

1971 年印度利用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之间矛盾激化的形势,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宣告成立。

此后印巴两国经常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

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威慑对方,两国保持着庞大的军备,先后以自卫的名义研制出核武器。

——据人教版、岳麓版《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巴冲突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巴冲突带来的影响及认识(7 分)16.[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材料黄道婆,宋末元初棉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府人,历经磨难流落崖州(今海南岛)。

当地黎族人民的棉纺织技术比较先进,黄道婆虚心学习,并且融合黎汉两族纺织技术的长处,成为纺织能手,和黎族人民结下深厚的情谊。

黄道婆年迈后得以返回家乡,她不仅把自己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着手革新出一整套擀、弹、纺、织的工具,特别是其创制的三锭脚踏纺纱车,使纺纱效率大为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

黄道婆深受百姓敬仰,后人尊她为布业始祖。

马克思曾提到,在 18 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

——摘编自丁静静《黄道婆棉纺织技术革新和江南经济社会发展》等文1.根据材料归纳概括黄道婆技术革新的特点。

(7 分)2.根据材料对黄道婆进行评价。

(8 分)重庆南开中学高 2020 级高三 3.3 文综测试历史答案1—5 DCBCDC 6—10 BDBABA 11 C12.(1)特点:以两次工业革命为物质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为基础;以资本逐利和霸权主义为主导;随着资本主义矛盾加深而转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