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第五章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校运 用有关资源,通过合作、讨论、计划实验、评价来
开发适合学生需要的课程。
5 1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强调参与、自下而上的民主
决策的课程开发口号;是一种重视师生共享决定, 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教育哲学;也是一项需要课程 领导与组织变革的技术。
3
综上所述: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
第一,确立课程目标(三个来源、两个筛子) 三个来源:
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2、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旨在获得当代生活中可能 对教育目标有实际意义的信息 3、学科专家的建议 两个筛子:
1、教育哲学(社会和学校信奉的教育哲学)
2、学习心理学(了解本阶段学生能够达到的) 采用集体审议确定目标,选择适当取向表述目标
3.实践模式(课程开发中特别重视实践)
☆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运作方式——集体审议
1.集体审议的含义:在特定情境中对问题情境进行反复权衡而达成一 致意见 。 2.集体审议主体:课程集体。通常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 代表、教材专家、心理学家及社会学家. 3.开发的基本要素包括:教材、教师、学生、环境,集体审议的重要 内容就是谋求四要素相互协调和平衡。
☆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从理论上确 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同一
性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
☆它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它也丰富了 教师的教育理论;给教师提供一种实验机会。
三、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2.地方分权机制
☆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 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的发展需要而进行课 程开发。 ☆典型代表:美国(学校—学区——州教育行政 部门—联邦教育部)。 ☆美国课程案例
3.学校自主机制
☆学校自主课程开发机制,也叫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自主开发学校课程。 ☆案例:美国私立学校。 ☆在大多数情况下,公立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权 利是由限度的,即在执行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 门规定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有一定范围自主开发 课程的权利。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 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
2.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五化)
校本课程开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已形成一个普遍性的潮流。
第一决策民主化
从课程管理的体制改革上来说,赋予了学校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走向 课程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学校特色化 对学校来说,学校能结合自身的教育哲学和资源开发课程,促进特色化。
☆过程模式基本涵义
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不宜从详细描述目标开始,而是要 先详述程序原则与过程,然后在教育活动、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 。应在 课程实践过程中将课程研究、编制与评价合而为一,为此,教师应成为课程研究者。
3.实践模式(课程开发中特别重视实践) ☆代表人物: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
(三)课程开发的几种模式
1.目标模式(泰 勒) 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3.实践模式(施瓦布)
1.目标模式(课程开发中特别重视目标环节) ☆代表人物: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
☆ 四个问题: 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第二、提供什么学习经验达到这些目标? 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学习经验? 第四、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 习经验、评价课程计划—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第三,组织学习经验(三个层面)
﹡ 组织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形式: 一种是纵向组织,即同一学习领域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关系; 另一种是横向组织, 即同一年级不同学习领域之间的关系。 ﹡ 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 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 课程的呈现方式有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具体科目、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单元课程) 中间层次(按时间顺序组织的课程、以学期或以学年为单位的) 最低层次(课、课题、学习单元)
第二,选择学习经验(五条原则)
1、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 有机会实践教育目标所蕴含的行为; 2、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蕴含的 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3、学习经验必须适合学生目前的水平 及心理倾向;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 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第三教师专业化 第四学生个性化 第五技术普及化
对教师来说,给教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是促使学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开发出能满足学生需要的特色课程,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长在体制内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机会。 使课程开发走向民间,促进了课程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的普及。
§(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
1
发工作,该课程开发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 教职员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
4
校本课程开发,其结果
可以是教材的选择、改编, 也可以是教材的新编。
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
案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
3
2 6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 发的课程开发过程,在 此过程中需要中央与地 方教育教育当局对权力、 责任重新分配。
(二)课程开发的具体机制
☆机制: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动力系统, 简单说就是谁开发?怎么编制、实施、管理和评价。 ☆中央集权机制 ☆地方分权机制 ☆学校自主机制
1.中央集权机制
☆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代理机构作为课程开发主体, 对课程进行统一研究、编制和推广。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 科书和考试要求都有统一规定。 ☆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三 级课程的管理体制,是我国课程开发机制的一种 有益探索
思考:他为什么“混”不下去?
山东青岛的高中语文教师王泽钊,从教18年,单枪匹马进行语文
教学改革实验,......其实验在语文教学界是具有颠覆性 的。从18年前起,他开始自编教材,并追随时代节拍,不断增删,
把鲁迅的散文诗、卡夫卡的小说和崔健的摇滚歌词都收进了自己
的教材,每学期用一周的时间讲完统编教材后便启用自编教材。 配合自编教材,他还完全打破常规的教学秩序和方式,带着学生 走出教室,来到山野,做游戏,编节目,还组织辩论。这样的实 验,令学生欣喜若狂,他也取得了成功。更难可贵的是,他与学 生之间建立起了非常密切的朋友关系,很多学生视他为最难忘的 老师和最知心的朋友。然而,他从教18年来,已经换了四个学校,
编 制 方 案
组 织 实 施
承担具体课程开发的人员应编制 所开发课程的《课程纲要》,提交学 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学校课 程审议委员会要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 目标与该课程开发者的课程开发能力, 对所申报的课程进行审核,并报区教 研科研中心主管部门审议。审议通过 后,编制《校本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课程纲要》至少需要包含课程目标、 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基本问题。《校 本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应简捷明了, 说明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的意义和特 点,为学生的选择创造条件。
评价修订
评价不是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终结,而是校 本课程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前一轮评价的 结论将是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评价要贯 穿在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通过这些评价,及时 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学校课程设计, 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第四,课程评价(四个步骤) 1、界说教育目标。要想知道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必须首先了 解教育目标要期待学生产生哪些行为变化。 2、确认评价情境。要保证评价的效度,就必须为学 生提供一种评价,使其将所获得的行为变化充分表现出来。 3、编制评价手段。编制评价手段时要注意确保评价手段的客观 性、信度和效度。
而且,每次都是被“逐”出去的。
二 校本课程开发
(一) 校本课程开发含义
1、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案例 2. 校本课程开发有几种途径 3、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代表性定义:
2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
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 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人 员,如教师、行政人员、 学生和家长,为改善学 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 指导的各种活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谁开发?
教师是开发主体(教师小组或者全体教师), 同时专家、学生、家长、学校行政都作为辅助人员 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2、怎么开发?
目前中小学常用的方法
课程引入、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
拓展及课程新编
在短期内,公立学校想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改 造可能性不大,最实际的是,在国家教育大政方针下,在不增加学校 和教师负担前提下,将国家给的10%-25%的课时用足、用好,体现 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拟定目标
编制方案
评估需求
组织实施
成立组织
评价修订
成立组 织
学校要建立健全组织机制,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明 确其成员组成及各自职责;成 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负责 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 大决策等工作。
评估需求
学校要通过访谈、观察、 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 分析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 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在实施 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调 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 置,优化课程内容。
第四章
课程开发及校本课程
本章我们将学习:
(一)课程开发
☆什么是课程开发? ☆怎样开发?(机制和模式)
(二)校本课程开发
☆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 ☆为什么是进行课程开发? ☆怎么实施校本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一)什么是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指 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 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和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课程的编订、实验、检验、改进、 再修订、实验、检验。包括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 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