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杨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1年杨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杨浦区初三数学基础测试卷 2011.4(完卷时间 100分钟 满分 15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两个连续的正整数的积一定是 ( ▲ ) (A)素数; (B)合数; (C)偶数; (D)奇数.2.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 ) (A)a b a b +=+; (B)a b a b +=-;(C)11b b +=+;(D)11a a +=+.3.下列关于x 的方程一定有实数解的是 ( ▲ ) (A)210x ax ++=; (B)1111x x x +=--;(C)32x x m -+-=; (D)210x ax +-=.4.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5.根据下表中关于二次函数cbx axy ++=2的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对应值,可判断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 ▲ )x … -1 01 2… y … -147--247-…(A )只有一个交点; (B )有两个交点,且它们分别在y 轴两侧;(C )有两个交点,且它们均在y 轴同侧; (D )无交点.6.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8,BC =6,DE ∥BC ,且AD =2CD ,则以D 为圆心DC 为半径的⊙D 和以E 为圆心EB 为半径的⊙E 的位置关系是 ( ▲ )(A )外离;(B )外切;(C )相交; (D )不能确定.二、 填空题(本大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7.用代数式表示“a 的相反数与b 的倒数的和的平方”: ▲ .8.将11032,8,(2)a b c π-=-==-从小到大排列,并用不等号连接: ▲ . 9.若最简二次根式22x -与21x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x = ▲ .10.如果一个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那么该不等式组A BC ED (第6题图)O a b 1°° -21的解集是 ▲ .11.如果点P (m ,1-2m )在第四象限,那么m 的取值 范围是 ▲ . 12.若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则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像经过▲ 象限.13.11()A x y ,、22()B x y ,是一次函数2(0)y k x k =+>图象上不同的两点,若1212()()t x x y y =--,则t ▲ 0(填“<”或“>”或“≤”或“≥”). 14.正十二边形的中心角等于 ▲ 度.15.如图,在ABCD 中,已知AB =9㎝,AD =6㎝,BE 平分∠ABC 交DC 边于点E ,则DE 等于 ▲ ㎝.16.如图,在ABC ∆中,记b AC a AB ==,,则BC = ▲ (用向量a 、b 来表示). 1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4,DC =3,将△AD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AEF (点A 、B 、E 在同一直线上),则C 点运动的路线的长度为 ▲ . 18.如图,EF 是△ABC 的中位线,将△AEF 沿中线AD 的方向平移到△A 1E 1F 1,使线段E 1F 1落在BC 边上,若△AEF 的面积为7cm 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cm 2.三、 解答题(第19~22题每题10分,第23~24题每题12分,第25题14分,满分78分) 19.先化简,再求值:223222x x x x x xx x-----+ ,其中3x =20.解方程组:226320x y x xy y +=⎧⎨-+=⎩21.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要知道校园内A B ,两处的距离,但无法直接测得。

已CBA B C D E(第15题图) C B A b a (第16题图) A B C E F D A 1 E 1 F 1 (第18题图)A D CB E F(第17题图)知校园内A 、B 、C 三点形成的三角形如图所示,现测得6AC =m ,14BC =m ,120CAB ∠=°,请计算A B ,两处之间的距离.22.已知△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线段AC 、BC 、AD 的中点,连FE 、ED ,BF 的延长线交ED 的延长线于点G ,联结GC 。

求证:四边形CEFG 为梯形。

23.某校九年级学生共300人,为了解这个年级学生的体能,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1分钟的跳绳测试,并指定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对这次测试结果的数据作出整理,下面是这四名同学提供的部分信息:甲:将全体测试数据分成6组绘成直方图(如图); 乙:跳绳次数不少于105次的同学占96%;丙:第①、②两组频率之和为0.12,且第②组与第⑥组频数都是4;丁:第③组的频数比第④组的频数多2,且第③、④组的频数之和是第⑤组频数的4倍.根据这四名同学提供的材料,请解答如下问题:(1)这次跳绳测试共抽取多少名学生?各组有多少人? (2)如果跳绳次数不少于135次为优秀,根据这次抽查的结果,估计全年级达到跳绳优秀的人数为多少?(3)若分别以100、110、120、130、140、150作为第①、②、③、④、⑤、⑥组跳绳次数的代表,估计这批学生1分钟跳绳次数的平均值是多少?A B C D E FG 跳绳次数 人数O 95 105 115 125 135 145 155 (每组数据含左端点值不含右端点值)① ③ ② ④ ⑤ ⑥24.已知抛物线①经过点A (-1,0)、B (4,5)、C (0,-3),其对称轴与直线BC 交于点P 。

(1)求抛物线①的表达式及点P 的坐标;(2)将抛物线①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再作上下平移,得到的抛物线②恰好过点P ,求上下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设抛物线②的顶点为D ,与y 轴的交点为E ,试求∠EDP 的正弦值。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5分)已知半径为6的⊙O 1与半径为4的⊙O 2相交于点P 、Q ,且∠O 1P O 2= 120°,点A 为⊙O 1上异于点P 、Q 的动点,直线AP 与⊙O 2交于点B ,直线O 1A 与直线O 2B 交于点M 。

(1) 如图1,求∠AM B 的度数;(2) 当点A 在⊙O 1上运动时,是否存在∠AM B 的度数不同于(1)中结论的情况?若存在,请在图2中画出一种该情况的示意图,并求出∠AM B 的度数;若不存在,请在图2中再画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图形,并证明∠AM B 的度数同于(1)中结论;(3) 当点A 在⊙O 1上运动时,若△APO 1与△BPO 2相似,求线段AB 的长。

xyO 11 PO 1O 2图1ABMQ 图2 PO 1O 2Q PO 1O 2Q 备用图杨浦区初三数学基础测试卷答案 2011.4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C ;2.D ; 3.D ;4.B ;5.B ;6.C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7. 21()a b-+;8.a <c <b ;9.1;10.x >1;11.12m;12.二、三、四;13.>;14.30;15.3;16.b a - ;17.52π;18.14三、解答题(第19~22题每题10分,第23~24题每题12分,第25题14分,满分78分)19.解:223222x x x x x xx x-----+=2(1)(2)(1)(1)(1)x x x x x x x x --+--+-----------------------4分=1(2)x x x-------------------------------------------------2分=3x x-------------------------------------------------------2分 当3x =时,原式=333-=31-------------------------------------------2分20.解:方法一:将6y x =-代入22320x xy y -+=得27120x x -+=-----4分解得124,3x x ==-----------------------------------------------------------------2分 ∴122,3y y ==----------------------------------------------------------------------2分∴原方程组的解为1142x y =⎧⎨=⎩,2233x y =⎧⎨=⎩--------------------------------------------------2分方法二:∵可将22320x xy y -+=分解为20x y -=和0x y -=----------------2分∴原方程组转化为:620x y x y +=⎧⎨-=⎩,60x y x y +=⎧⎨-=⎩-----------------------------------------4分∴原方程组的解为1142x y =⎧⎨=⎩,2233x y =⎧⎨=⎩-----------------------------------------------------4分21.解:过C 作CH ⊥AB 于H ,∵120CAB ∠=°,∴∠CAH=60°,----------2分 ∵6AC =,∴AH=3,HC=33,-------------------------------------------------2分,2分 在Rt △BCH 中,∵14BC =,HC=33,∴BH=222214(33)16913BC HC -=-==---------------------------------2分 ∴AB=BH-AH=13-3=10-----------------------------------------------------------------------2分 即A B ,两处之间的距离为10米。

22.证明:(1)∵点D 、E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DE//AB ,-------------1分 ∴∠A=∠FDG ,∠ABF=∠FGD------------------------------------------------------2分 ∵F 是线段AD 的中点,∴AF=FD∴△ABF ≌△DGF ,---------------------------------------------------------------------1分 ∴BF=FG------------------------------------------------------------------------------------1分∴1B F F G=-----------------------------------------------------------------------------------1分∵E 为BC 中点,∴BC=EC ,∴1B E E C=,-----------------------------------------1分∴B E B F E CF G=------------------------------------------------------------------------------1分∴EF//CG------------------------------------------------------------------------------------1分 而GF 与CE 交于点A ,∴四边形CEFG 为梯形------------------------------------1分 23.解:(1)据题意,第①的频率为4%则,第②组的频率为8%,则抽取人数为4508%=------------------------------------------------------------- -----1分则第①组人数为2,第②组和第⑥人数都为4---------------------------------------2分 设第④组的频数为x ,则第③组的频数为x+2,第⑤组频数为38-2x ,根据题意得:2x+2=4(38-2x )---------------------------------------------------------2分 所以x=15即第④组的频数为15,则第③组的频数为17,第⑤组频数为8----------------3分 所以,这次跳绳测试共抽取50名学生,各组的人数分别为2、4、17、15、8、4.(2)因为⑤、⑥两组的频数和为12,所以估计全年级达到跳绳优秀的人数为1230072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