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句式翻译练习——高中高考文言文专项复习总结

文言句式翻译练习——高中高考文言文专项复习总结

古汉语固定格式语段练习1. 济阳之贾人,渡河,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

而渔者在焉。

人或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济水北岸的一个商人,渡河,他的船沉没了,漂到了水中一个小岛上,在那里大声呼喊着。

有一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往去救他,还没到,他急切地呼喊到:“我,是济水边上最有钱的人,如果能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打鱼的人用船把他送到了岸上,他却只给了十两金子。

打鱼的人说:“先前答应给一百两金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金子,恐怕不可以吧?”商人说:“你,一个打鱼的人,一天的收获能有多少?一下子得到十两金子,还是不满足吗?”打鱼的人沮丧地离去了。

又有一天,商人沿着吕梁山向下游去,船撞到了礁石上,又沉没了。

而那个打鱼的人又在那里,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打鱼的说:“这是答应给酬金却不按数酬付的人。

”于是站在那里观看,商人被水淹没了。

2.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之外,而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服,百姓不信,方此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吾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也。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史记·孙武吴起列传》。

译文魏国设立国相,让田文作国相。

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允许我跟您论一下功劳,怎么样?”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兵乐于为国效命,敌对的国家不敢谋犯,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

”吴起又说:“治理百官,使万民亲近,使府库充实,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

”吴起又说:“守卫西河,秦兵不敢向东进犯,韩国和赵国像对待宾客一样顺从,您跟我比,怎么样呢?”田文说:“我不如您。

”吴起接着说:“这三方面,您都处在我的下面,可是位子却在我的上面,为什么?”田文说:“国君年少,国家混乱,大臣们不服从,百姓们不信任,正在这个时候,(国君)把国事嘱托给了您呢?还是嘱托给了我呢?”吴起默然了很久,才说:“(国君)把国事嘱托给了您。

”田文说:“这就是我的位子处在您的上面的原因啊!”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3.晋侯复假道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晋国的国君又一次向虞国的国君借道来讨伐虢国。

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然跟着灭亡。

晋国的气焰不可助长,对于敌寇不可疏忽。

一次借道已经很严重了,怎么能够第二次借道给他们呢?谚语里所讲的‘腮帮子与牙床子是紧密相连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受冻,’大概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吧?”4.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未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老臣、家臣)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人名,魏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住在偏僻地方,出身卑微的人),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译文自古接受天命以及使国家中兴的国君,何曾不是得到贤人君子跟他们共同治理国家的呢?等到他们得到贤人君子的时候,贤人君子竟然没有走出闾巷,难道是他们有幸遇上贤人君子的吗?(不!是处在上面的人寻求的结果呀!那么现在,是的贤人君子少吗?不,)是处在上面的人不去寻求他们罢了。

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这正是寻求贤人的紧急时刻。

孟公绰做赵国的老臣就很优秀,却不能做滕国、薛国的大夫,如果一定成为廉士然后才能够重用,那么,齐桓公他凭着什么称霸于世呢?现在天下莫非有披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在渭水之滨垂钓(而没有被发现的)姜子牙那样的人才吧?现在,天下莫非有欺兄盗嫂接受贿赂却没有遇上像魏无知那样极力举荐(的陈平一样的)人才吧?你们这些人一定要帮助我公开地宣扬那些住在偏僻的地方出身卑微的人才!只举荐有才能的人!我能够重用他们。

6.赵括自少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赵括自从少年时代就学习军事,谈论起军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了他。

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谈论起军事,赵奢难不住他,但是却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其中的缘故,赵奢说:“打仗,是要死人的,可是,赵括却轻易地谈论它。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也就算了,如果让他做将,那么,使赵国失败的一定是赵括。

”等到赵括上任,他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能让他做将。

”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说:“开始,我奉事他的父亲,当时做将,他亲自捧着饭食和水给他们吃喝的人用十来计算,所亲近的人用百来计算,大王以及宗室赏赐的东西全部用来赏赐给军官、士兵们,接受任命之后,从来也不问家事。

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面朝着东面来检阅部队,军官和士兵没有敢仰起头来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子和玉帛,回家都藏了起来,并且,每天都看着便宜有利的田地房屋,能买下的就买下来。

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父子心思不一样,希望大王不要派遣他!王说:“赵括的母亲你算了吧!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要派遣他,如果有了不如意的事发生,我该不会受到连坐吧?”7.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曰:‚吾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于胥(墙角)。

咸刘其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予一人,是古帝王的自称,这里指殷纣王)。

‛译文周武王打败了殷纣王,叫来太公向他询问道:“我将对他的百姓怎么办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那个人的人,同时爱上他家屋顶上的乌鸦;恨那个人的人,连他们家的屋角也讨厌。

完全杀掉自己的敌人,使他们不要有剩下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

”……周公进来了,武王问:“怎么样对待他们呢?”周公说:“使他们各自住在他们自己的家里,耕种他们自己的田地,不改变旧有的一切。

百姓有过错,都在殷纣王一个人身上。

”8.(宋公)与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即陈(通‚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通‚擒‛)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黥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黥者,皆我敌也,虽及胡狗,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子鱼论战》)译文(宋襄公)跟楚国的军队在泓水边作战。

宋国的军队已经摆好了阵势,楚国的军队还没有完全渡过河来。

司马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河来,请让我出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等到楚国的军队渡过河来还没有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

”楚国的军队摆好了阵势,宋国的军队出击进攻,结果,宋国的军队大败。

宋襄公的大腿受伤,他的侍卫官被杀。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君子不再一次进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擒捉头发班白的敌人。

古代行军打仗,从不凭借着敌人遇上阻碍。

我虽然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后代,也不击鼓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

”司马子鱼说:“你不懂得作战。

强大的敌人,遇上阻碍,没有摆好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

敌人遇上了阻碍,我们击鼓进攻他们,不是可以的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击鼓进攻他们,)还担心不能取胜呢?再说,现在强大的敌国,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遇上了年纪很大的敌人,能够捕获就捕获他们,对头发班白的敌人又有什么不可以擒捉的呢?……”9.郢人有遗燕相书者,夜书,火不明。

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而误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之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译文有一个给燕国的国相写信的郢人,在夜里写,灯不亮,于是对举蜡烛的人说:“举烛。

”却错误地在信上写上了“举烛”两个字。

“举烛”,不是写信的意思。

燕国的相国收到信后很高兴,说:“举烛,是崇尚光明啊;崇尚光明,就是举荐贤人并且任用他们呐!”燕国的国相禀告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治理好了。

治理是治理好了,不是人家写信的意思。

现在的许多治学的人多半像这样。

10. 戴进,锻工(锻炼金属制作首饰的工匠)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通‚值‛)倍常工。

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

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粮食)?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今人铄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御(使用)耳。

彼惟煌煌是耽(沉溺),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

‛进喜,遂学画,名高一世。

译文戴进,是一个打造金银首饰的工匠,他打造的金银首饰,模仿人物花鸟,形状非常逼真非常精妙,价钱比一般的工匠贵一倍。

戴进自己也很自得,认为人们会把它们当作宝贝流传下去。

一天,在集市上看见熔化金银首饰,上前观看,,就是戴进所打造的,他怅然若失。

回到家里,对人说:“我竭尽我的心力打造这些东西,哪里只是为了得到粮食?想用这一切使我的名声不朽罢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