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与生活》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感觉适应
答:感觉适应是指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感受器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2.智力
答:所谓智力,是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处理环境的个人的综合能力。
3.编码特异性
答:编码特异性指当信息提取时的背景与信息编码时的背景相似与一致时,记忆效果最好。
4、实验法
答: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自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40分)
1.思维及其特征
答: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2. 视觉表象在大脑中的形成过程
答:1.看真实的东西:来自眼睛的信息通常能激活大脑的初级视觉区,产生视觉形象,
其它脑区将信息与原有存储的知识相对比产生了有意义的表象。
2.“心理眼”看东西:产生心理表象时,神经系统的操作是相反的,一种气味、一首歌、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成为激活记忆脑区的刺激,这些大脑区域再将信息送至视觉区,产生视觉表象,即所谓“反向视觉”。
3.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4.什么是气质?什么是性格?对两者进行比较。
答: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合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
一个人的活泼与稳重不能决定他为人处世的方向,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既可以成为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也可以成为道德败坏、有害于社会的人。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
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如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自私自利。
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面部表情的先天预成性和面部表情的后天习得性。
答:达尔文于1872出版《人类与动物的表情》一书,指出“表情是动物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适应性动作的遗迹”,情绪具有先天的性质,是对复杂环境做出反应的特定心理状态,开创了情绪表达的生物学研究。
对此的证据有婴儿的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如对声响、强光表现出的恐惧,以适应生存;先天盲童与正常儿童具有一致的表情;跨文化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儿童具有很多相似的情绪反应;婴儿还具有与生俱来的解释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
面部表情在个体发展中不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于情绪的表达存在不
同的标准,体现出表情的社会适应性,因此,表情具有后天习得的性质。
对此的证据有先天盲童的面部表情的发展,日益匮乏和单调;不同文化影响情绪的表达方式:中国文化中强调“隐喻”,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才美不外现,曲径通幽,讲究含蓄,喜怒不形于色;日本文化重视社交礼仪,在陌生的场合不表现出温怒,表情刻板;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文化,情绪表达放任、随意。
2、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答: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
人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包括感情发生的过程,也包括由此产生的种种体验,因此用单一的感情概念难以全面表达这种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
在当代心理学中,人们分别采用个体情绪和情感来更确切地表达感情的不同方面。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
情绪具有按人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
从这个意义上讲,情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
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以及对美的欣赏等。
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experience),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秋季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下载后删除这一段提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