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7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
专题7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
D.水的电离程度:M>N
1.水的电离程度判断
(2)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水解阳离子:Al3+、Fe3+、NH4+、Cu2+、Mg2+等 水解阴离子:CO32-、S2-、HCO3-、HS-、CH3COO-等
例 1.[2019天津] 常 温 下,PH=3 的 CH3COOH 和 PH=3 的
NH4Cl水电离程度大小:N_H__4_C_l_>__C__H__3_C__O__O__H
4.分布系数图——多元酸 (1)相等点:Ka=10-PH
Ka1=10-PH
Ka2=10-PH
例 1.(2017·课标全国Ⅱ,12)改变 0.1 mol·L-1 二元弱酸 H2A 溶液的 pH,溶液中 的 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c(H2A)+c(c(HXA)-)+c(A2-)]。
D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H=1.2时,c(H2A)=c(HA-) B.lg[K2(H2A)]=-4.2 C.pH=2.7时,c(HA-)>c(H2A)=c(A2-) D.pH=4.2时,c(HA-)=c(A2-)=c(H+)
相等点:Ka1=10-PH=10-1.2
相等点:Ka2=10-PH=10-4.2
5.分布系数图——多元酸 (2)PM=0 即 零点(特殊点):Ka=10-PH
(3)水的电离程度:a>b
例1.已知MOH和ROH均为一元碱,常温下对其水溶液分别加水稀释
A 时,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时,由H2O电离电出荷守的恒c(H+)相等,c(M+)=c(R+) B.稀释前,R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M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的10倍
ROH强碱, MOH弱碱
例2. (2016·课标全国Ⅰ,12)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 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D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例2.(2015·全国卷Ⅰ,13)浓度均为0.10 mol·L-1、体积均为V0
D 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V/V0的变化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水的电离程度: b点大于a点
D.当lg=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
PH变化大的酸碱性强,碱性:MOH >ROH
ROH越稀越电离:b >a
酸性、碱性——抑制水的电离
例1:常温下,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中分
C 别滴入0.1 mol·L-1 NaOH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NaOH溶液体积的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曲线①表示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的pH变化 ①—盐酸 B.酸溶液的体积均为10 mL ①—盐酸 PH=1,C(H+)=0.1mol/L C.a点:c(CH3COOH)>c(CH3COO-) 溶质CHCOOH,CH3COONa, 主次三 D.a点:c(H+)+c(Na+)=c(OH-)+c(CH3COO-)
C.稀释前的ROH溶液与等体积pH=1的H2SO4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
显酸性
ROH强碱和H2SO4等体积混合反应为中性
D.等体积、等浓度的MOH溶液和HC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
大小关系为c(Cl-)>c(M+)>c(OH-)>c(H+)
MOH弱碱和HCl等体积混合反应为酸性
PH变化大的酸碱性强,碱性:ROH >MOH ROH强碱, MOH弱碱
(2)直线型(pM-pR曲线)pM=-logC(M2+) pM为阳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R为阴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①直线AB上的点:c(M2+)=c(R2-); ②溶度积:CaSO4>CaCO3>MnCO3; ③X点对CaSO4沉淀溶解(QC(X)<KSP),
X点对CaCO3是沉淀生成(QC(X)>KSP); ④Y点:c(SO42-)>c(Ca2+),二者的浓度积等10-5;
专题7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变化
2020年12月10日星期四5时33分7秒
Hale Waihona Puke 1.水的电离程度判断(1)酸性、碱性——抑制水的电离
例 1.[2019天津]某温度下,HNO2和CH3COOH的电离常数分别为5×10-4和 1.7×10-5。将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PH随加水体积的变化
如图所示。判断a,b,c,d水电离程度大小:___d__>___c__>__b___>___a_
3.双曲线 (1)Kw和Ksp曲线--------一线两区,线上平衡(线下浓度积规则)
(1)a、c点在曲线上,a→c的变化为增大c(SO42-),如加入Na2SO4 固体,但Ksp不变;温度不变,在曲线上移动,温度身高,曲线上 点右上移动,降低温度,曲线上点左下移。 (2)b点在曲线的上方,Qc>Ksp,将会有沉淀生成 (3)d点在曲线的下方,Qc<Ksp,则为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 CaSO4
电荷守恒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PH判断 ①—盐酸PH=1,C(H+)=0.1mol/L ②—醋酸PH>1
2.pH与稀释倍数的线性关系
(1)HY为强酸、HX为弱酸
(2)a、b两点的溶液中:c(X-)=c(Y-)
(3)水的电离程度:d>c>a=b
(1)MOH为强碱、ROH为弱碱
(2)c(ROH)>c(MOH)
Z点:c(CO42-)<c(Mn2+),二者的浓度积等10-10.6。
一线两区,线上平衡(线下浓度积规则)
C 例题:在T ℃时,铬酸银(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时,在Y点和Z点,Ag2CrO4的Ksp相等 B.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 C.T ℃时,Ag2CrO4的Ksp为1×10-8 D.图中X点处于过饱和状态,有沉淀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