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考点15】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溶液的导电性: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相反,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
(2)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能水解盐的水解程度与电解质浓度间的关系:弱酸或弱碱的浓度越大,则其酸性或碱性越强,但其电离程度越小;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强碱盐的浓度越大,则其酸性或碱性越强,但其水解程度越小。
【例16】医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术刀的消毒剂。
HgCl2熔融时不导电,熔点低。
HgS难溶于水和稀的强酸,却易溶于饱和的NaCl溶液中。
关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A.是难溶的共价化合物B.是离子化合物 C.是一种强电解质D.是一种弱电解质【答案】D。
【点拨】认知信息物质是在理解指导下展开进行的。
区别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就是看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HgS和NaCl反应没有气体、没有沉淀,就只能归结于HgCl2为弱电解质。
类似的反应:PbSO4+2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CH3COO)2Pb为弱电解质。
【例17】现有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溶液:①硫酸、②醋酸、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铵、⑤醋酸铵、⑥硫酸铵、⑦硫酸氢铵,⑧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
(2)④、⑤、⑥、⑦、⑧五种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
(3)将③和④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已知t℃时,K w==1×10-13,则t℃(填“>”“<”“==”) 25℃。
在t℃时将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H2SO4溶液b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a︰b== 。
【答案】(1)④②③①。
(2)⑥⑦④⑤⑧。
(3)c(Na+)==c(Cl-)>c(OH-)>c(NH4+)>c(H+)。
(4)>,9︰2【点拨】多种物质比较需要抓特征、分组展开,抓两头,带中间。
计算溶液的pH需要注重离子积K w变化带来的变化。
【考点16】盐类的水解附:溶液中微粒浓度的比较①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首先判断溶液中的溶质..;然后根据溶质组成初步确定溶液中微粒浓度间的关系;接着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或题中给出);最后根据溶质是否因电离或水解而造成微粒浓度的变化,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电离和水解程度的大小,写出微粒浓度间最终的大小关系。
②微粒浓度间的守恒关系:电荷守恒:借助于离子浓度(或物质的量)表达溶液呈电中性的式子。
物料守恒:溶液中溶质微粒符合溶质组成的式子。
【例18】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用a(混合溶液的pH)来说明HA 是强酸还是弱酸。
(2)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c1是否一定等于0.2 mol/L ?(填“是”或“否”)。
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A是酸(填“强”或“弱”)。
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mol/L。
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做近似计算)。
c(Na+)—c(A-)= mol/L。
【答案】(1)如a=7,HA为强酸,如a>7,则为弱酸(2)否 C (3)弱 c(Na+)>c(A-)>c(OH-)>c(H+) (4)10-5 10-5-10-9【解析】酸HA是强酸还是弱酸,需具体展开讨论。
甲组实验:HA为强酸,酸碱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
HA为弱酸,酸碱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
乙组实验:HA为强酸时,c1==0.2 mol/L,反应后溶液为中性。
HA为弱酸时,酸过量时,所得溶液呈中性。
c1大于0.2 mol/L。
不论是何种情况,呈中性的溶液中只有四种离子,c(H+)==c(OH-),则c (Na+)==c(A-)。
丙组实验:酸为弱酸,NaA水解,溶液呈碱性。
丁实验:得NaA强碱弱酸盐溶液,pH==9,溶液中c(H+)==10-9mol/L,c(OH-)==10-5mol/L。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浓度就是溶液中的OH-浓度。
由溶液电中性关系得溶液中c(Na+)—c(A-)= c(OH-)—c(H+)=10-5mol/L-10-9mol/L。
【点拨】如何证明一种物质为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弱电解质的实质是存在电离平衡,外界条件改变会引起平衡移动,造成溶液中H+或OH-浓度的改变。
强酸、弱酸的实验验证实验设计思想:以证明某酸(HA)为弱酸为例:【例19】某学生用0.1000mol/L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移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线0以上2-3 cm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据此实验完成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
(2)上述B操作的目的是;若缺少这一步骤,会使滴定结果(填“偏高”或“偏低”,下同)。
(3)上述A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会使滴定结果。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1)BDCEAF(2)洗去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防止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偏高(3)偏高(4)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点拨】中和滴定实验有较多细节需要把握分辨:滴定管需润洗,锥形瓶不需润洗。
滴定时眼睛需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例20】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A.c(Na+)==c(HCO3-)+c(CO32-)+c(H2CO3)B.c(Na+)+c(H+)==c(HCO3-)+c(CO32-)+c(OH-)C.HCO3-的电离程度大于HCO3-的水解程度D.存在的电离有:NaHCO3Na++HCO3-,HCO3-H++CO32-,H2O H++OH-【解析】NaHCO3为强电解质,溶液显碱性。
A为NaHCO3溶液中存在的物料守恒关系。
B想表达的是NaHCO3溶液中存在的溶液电中性关系,但是,1个CO32-是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点拨】可水解的盐溶液存在多种电离,多种守恒关系。
表达这些关系要做准确,需要理解、细致。
常见盐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表:【例21】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为CH3COONa溶液、NH4Cl溶液、盐酸和NaCl 溶液的一种。
已知A、B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A. C溶液的pH相同。
(1)C是溶液,D是溶液。
(2)A溶液显性(填“酸”或“碱”),原因是(用离子方程表示)。
(3)B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若B 溶液中c (OH -)与C 溶液中的c (H +)相同,现将B 的溶液稀释10倍后的pH 值用pH B 表示,C 溶液的pH 值用pH C 表示,则pH B +pH C (填大于或等于某个数)。
【答案】(1)盐酸; NaCl (2)酸,NH4++H 2ONH 3·H 2O +H+(3)c (Na +)>c (CH 3COO -)>c (OH -)>c (H +) (4)pH B +pH C >13【点拨】题设中的四种物质实际上是电解质溶液经常讨论的对象,平时加强了训练和理解,考时就能熟练应对。
例如,CH 3COONH 4、NaCl 均为中性溶液,但是,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是不同的。
【例22】0.1mol/L 的NaHSO 3溶液中,有关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 (Na +)>c (HSO 3-)>c (SO 32-)>c (H 2SO 3)(1)该溶液中c (H +) c (OH -)(填“>”、“=” 或“<” ),其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现向NaHSO 3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含有酚酞的NaOH 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在NaHSO 3溶液中,存在着HSO 3-的电离平衡: HSO 3-H + + SO 32-和水解平衡:HSO 3-+ H 2OH 2SO 3+ OH -,由题给信息c (SO 32-)>c (H 2SO 3)可知HSO 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确定c(H +)>c(OH -)。
(2)红色褪去,溶液呈无色;HSO 3- + OH-SO 32-+ H 2O 。
【解析】从c (SO 32-)>c (H 2SO 3) 可知,NaHSO 3存在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
【点拨】弱酸的酸式盐有电离和水解两种变化共存,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那种变化是主要的。
比较熟知的NaHCO 3溶液为碱性,现在的NaHSO 3溶液为酸性。
值得关注的还有混合溶液。
0.1mol/L 的NaAC 和HAC 的混合溶液为酸性,0.1mol/L 的NH 4Cl 和NH 3·H 2O 的混合溶液为碱性,0.1mol/L 的NaCN 和HCN 的混合溶液呈碱性。
【例23】在25mL 0.1mol·L -1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 -1CH 3COOH 溶液,溶液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离子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在A、B间任一点(不含A、B点),溶液中可能有c(Na+)>c(CH3COO-)>c(OH-)>c(H+)B.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c(OH-)=c(H+)C.在C点,c(CH3COO-)>c(Na+)>c(OH-)>c(H+)D.在D点,c(CH3COO-)+c(CH3COOH)=c(Na+)【答案】A。
【点拨】分析往往需要找到比较的切入点、参考点。
从酸碱恰好反应出发,问题将逐一被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