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1.“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

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

”该传说出现在A.古代埃及B.古代两河流域C.古代中国D.古代印度2.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繁荣与发展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们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的日益腐败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孟子 B.韩非子C.墨子 D.荀子5.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

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这一过程说明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肯定受到制约C.罗马法法律体系渐趋完善D.平民取得罗马法的制定权6.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7.《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

下列关于其间“逐步作了修正”的史实有①隋唐设三省六部制②宋始设监察御史③元代设行省制度④清代设军机处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③强调仁政,反对暴政④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④9.下列这四幅画反映的主题是A.人文主义B.新航路开辟C.人和世界被发现D.基督教统治世界10.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的普遍现象11.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A.反教皇是政治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主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12.《通考》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

”文中的“太祖”是指A.汉太祖刘邦B.宋太祖赵匡胤C.元太祖铁木真D.明太祖朱元璋13.右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区域①的机构是A.宣政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枢密院14.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西方文明。

以下生活情景能够支持这一论点的是A.汤姆与工友们聚集在打麦场观看好莱坞大片B.约翰通过互联网与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C.杰克从巴黎坐飞机去纽约与父母欢度圣诞节D.达官贵人与平民共挤一列火车前往曼彻斯特15.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他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他的死刑了。

该事件是指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B.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D.在法国发生了工人运动16.法国学者莱芒·罗歇曾说,“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

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这里被拿破仑“毁坏”的“东西”主要是指A.欧洲各国的君主专制政体 B.欧洲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C.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多次打垮犯法联盟的军队17.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②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③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18.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这A.1个 B.2个C.3个 D.4个1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20.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A.长安 B.北京C.上海 D.广州22.观察右面的政治宣传画,其表达的主题是A.反封建,反侵略B.政治独立,经济自主C.国共合作,民族抗战D.武装民众,农村割据23.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

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

”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

”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赵六说:“我读过《天演论》。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

这个说谎的人是A.张三 B.李四C.王五 D.赵六24.右图照片反映了近代上海福州路拓宽后日益繁荣的景象。

马路两边店铺林立,电车、自行车、人力车混杂通行。

该照片可以说明A.上海社会风貌已成完全西化之势B.传统衣食住行风格依然没有变化C.近代通讯工具电话、电报普遍使用D.电力技术推动了近代交通工具变革25.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和会的开幕式上,作为东道主的法国总统发表了如下演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凡尔赛宫)里。

由于它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材料中“生于不义”是指A.普法战争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普奥战争D.参加反法联盟干涉法国26.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27.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

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

材料反映的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徐州会战 D.淮海战役28.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于A.法国大革命中B.联邦德国境内C.20世纪的中期D.欧盟东扩过程29.下图是我国(1953~1998年)经济增长的波动图,其中有三次处于负增长,负增长的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所致的结果C.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苏联断绝对我国的经济技术援助30.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

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两极格局的存在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必须做在答题纸上。

31.下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皇权的加强B.中央集权的加强C.皇帝与宰相矛盾激化D.君臣关系不断变化32.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C.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D.打到封建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33.下图是20世纪著名革命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

关于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A.该漫画应该创作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后B.该漫画在辛亥革命前具有醒世作用和教育意义C.该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固守石头磨子,不采用近代机器D.该漫画揭露了清政府榨取人民血汗,满足列强贪欲行径34.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

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

”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A.两党都首当金钱政治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C.谁都以国家利益至上D.所谓选举不过就是做戏35.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是能反映A.数字化模拟技术和通讯手段飞跃发展B.国际互联网的扩展速度令人不可思议C.科技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D.经济全球化已经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东西方制度历史探源问题:(14分)(1)根据上述材料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秦朝政治制度的差异及其利弊?(6分)(2)分析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8分)37.历史横断面研究材料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问题:(1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指出宋朝“造极”的表现。

(12分)38.从侵略扩张到覆灭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所谓“脱亚入欧、富国强兵”的道路,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对外向海陆两个方向扩张侵略。

日本的侵略扩张给中国以及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但是,历史反复证明代表非正义的、反人类的侵略者是要注定失败和灭亡的。

问题:(12分)以“从侵略扩张到覆灭”为主题,简述日本军国主义是如何从侵略扩张走向覆灭的历史(12分)39.何以“盛极而衰”?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问题:(12分)(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6分)(2)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也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中国“坏政府”的改革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联系。

(6分)40.现代化的延误材料一 19 世纪中叶是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中国与日本同属非西方文明,对于现代化这种“舶来品”的抗拒是难免的,这也是很多非西方国家出现的普遍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