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关系090702113唐书婷摘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简要介绍舆论监督的概念,引出与之相对应的舆论引导,举例说明舆论监督的揭露、督促、反映公众意愿的作用、影响力,及形成监督氛围的必要。
舆论引导,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说明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衡,媒介则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准确地制衡点,维持社会舆论的平衡。
关键词:舆论引导,舆论监督,媒体,公众,政府舆论监督是这几年比较热的一个词语,而所谓舆论监督,广义上来说是指公民享有的对社会公共权力、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公众在获知真相的前提下,通过正当的渠道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以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对公共行为进行监督。
而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娱乐监督。
公民依法享有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吁、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社会事务以及公众人物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1另一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政府舆论引导了。
舆论引导,又称舆论导向,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
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党性原则;正面引导原则;真实性原则;分流原则;有度原则。
2而在这样的传播之中,政府、媒体、公众,媒体则成为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也成为了一种沟通的媒介。
毫无疑问,新闻传媒在进行舆论引导与实施舆论监督时,两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舆论监督的内容,以社会生活中的负面题材居多。
负面题材较多地包含了现实生活中丑恶、阴暗的因素,这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舆论监督的对象。
而舆论引导的材中更多地包含了积极的、激励人们向上和向善的因素,对此加以报道,就更能产生使人见贤思齐、奋发进取的作用3在中国建国之初,便规定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而政府行使权力也必须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然而,如果是没有监督的权力则必定会走上腐败的道路,这是政治学上的一般规律。
在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党的纪律监督等众多监督习题中,新闻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展江、白贵主编《中国舆论监督年度报告(2003—2004)》【M】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73页2/view/18367.htm3丁柏铨著《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论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之关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进行考察》【J】2007年第3期例如1997年的张金柱事件,1997年8月25日,仅仅创办三年的《大河文化报》(即现在的《大河报》)在倒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一条新闻即:昨晚郑州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白色皇冠拖着被撞伤者狂逃,众出租车司机怀着满腔义愤猛追。
具体内容大致如下:北京时间晚上21时40分许,郑州市街头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肇事案。
一辆牌号为豫A54010的皇冠2.0白色轿车,撞到了各自骑车的苏东海、苏磊父子。
11岁的苏磊被当场撞飞,将皇冠车的挡风玻璃撞了一个破碎的大窝;其父苏东海以及两辆自行车则被卡在汽车左侧的前后轮之间,逃跑的汽车拖着苏东海狂驰几百米远。
义愤之下,发现此情景的行人、出租车等一起对皇冠车围追堵截,终于将其逼停。
送院后,由于内脏破碎、颅内严重受,苏磊抢救无效,被宣判死亡。
苏东海被皇冠车拖得几乎体无完肤,从头到脚,伤痕深深。
头发被鲜血浸透,右臂皮肤被摩擦殆尽。
近凌晨1时,记者在事故处理部门被告知,肇事车司机已经接受讯问。
《大河报》是国内首先对此事进行报道的媒体,8月26日,它接着报道了郑州市民对此事的强烈反应,但没有点出肇事者的姓名,只说“此人身份待核实”。
27日,肇事者张金柱被刑拘的消息登上了大河报的显著位置。
此人曾任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局长、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安分局政委。
直至次年二月份,《大河报》对张金柱案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由于此次肇事人员是一位公安人员,更身为领导,不但不以身作则,反而以身试法,当地群众的情绪更加激愤。
根据《大河报》前副总编辑马云龙的叙述,此次激起民愤的事件中,舆论并不是仅仅针对张金柱一人,因为当时全国范围内的群众对公安的情绪都很大,所以这起恶性交通肇事案件则成了点燃舆论的导火索。
大河报的报道迅速被全国媒体转载。
不久,在知识分子中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南方周末》对此事进行报道,随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也播出对此案的调查。
张金柱案从中原进向全国,成为全国人民愤怒情绪的发泄点。
正如张金柱的律师所说,张金柱已经超过了交通肇事案被告人的身份,变成了公安队伍中违法乱纪的典型代表,成了公安队伍中反面人物的化身。
正是在全民声讨的强大舆论中,张金柱案走向法庭。
当年12月3日,郑州市中院公开审理此案,郑州市民奔走相告,法庭外支起了音箱“直播”庭审过程,大量市民聚集收听。
1998年1月12日,张金柱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死刑。
张不服提起上诉,河南省高院维持原判。
1998年2月26日,张金柱被执行死刑。
这起案例中,以《大河报》为起点,包括而后转载,跟踪报道此次事件的《南方周末》《焦点访谈》,以媒体的身份,揭露、报道该事件,从而引发广泛的关注,掀起舆论风潮,通过舆论监督,扩大此次事件的影响范围,而舆论监督在这里不仅仅是起到一个揭露的作用,其次也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使得有关部门尽快对该事件进行处理。
其三,由于舆论监督反映的是公众的意愿,因而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形中便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对相关的被监督者起着震慑的作用。
此次的张金柱事件,便是警醒公安人员,不能以身试法的反面教材。
其四,震慑的存在、舆论监督的气氛,长久以来,必定会形成一种舆论制约的氛围,舆论会成为一种顾忌,从而使民主监督成为一种持续性的行为。
但“舆论监督”并不等同于“舆论审判”,媒体始终不能代替司法,道德标准也同样不能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法规相比。
但并不能因此便忽视媒体,忽视公众舆论监督的力量。
作为普通公众,大部分人对于新闻等媒体是盲目依从的,非常容易受到影响,此外,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公众也比较容易受多数人的观点影响,所以媒体在引起公众舆论这一方面是极具煽动性的。
而为保证舆论这一强有力的力量不会被利用,进而引发骚乱或混战。
媒体的报道及偏向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作为媒体也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公众对各种媒介舆论监督的认知有高有底,因而主流舆论监督栏目都应该正确地定位自己,承担社会责任,让社会舆论发挥作用。
而舆论引导也更应该给此类媒体更多的关注。
表1 受众对各种媒介舆论监督的栏目认知百分比%4省份焦点访谈新闻纵横新闻调查读者来信人民论坛新闻聚焦现场目击省电视台省电台省机关报市机关暴市电视台市电台浙江26.2 11.4 12.2 2.9 2.6 7.5 7.3 10.7 5.0 3.0 3.3 5.7 2.1 内蒙28.4 12.3 14.4 2.7 2.6 8.1 10.1 8.2 2.7 2.3 2.0 4.5 1.8 海南26.8 13.6 10.1 3.5 2.7 9.5 11.7 10.2 2.6 3.2 2.0 3.2 0.9 云南29.9 9.3 12.6 2.4 2.5 7.6 11.0 10.0 3.3 3.0 2.0 4.0 1.5 安徽30.1 13.0 17.1 3.2 3.0 7.5 8.9 7.3 2.4 1.6 1.3 3.1 1.4 湖南27.0 10.9 12.4 4.0 2.9 8.1 8.8 9.5 4.8 2.8 3.1 4.2 1.6 甘肃23.1 13.9 14.2 4.4 2.8 9.7 8.2 8.5 3.2 2.4 3.3 4.4 1.9 北京25.7 15.9 17.2 4.1 3.1 5.7 7.5 7.2 3.9 2.6 2.8 2.8 1.5辽宁29.2 9.7 15.2 2.7 2.811.48.5 8.3 1.9 2.5 2.4 3.8 1.7但舆论监督的另外一个案例,结果却让人匪夷所思。
2002年12月2日,山西省临汾市阳泉沟煤矿,由于矿井下通风系统不合理,进风巷与回风巷平面交叉,造成风流短路;风扇安装位置不当,工作面循环风造成瓦斯聚集;放炮时未检查瓦斯,没有按照规定充填炮眼,产生明火,于上午9时10分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9人死亡,一人失踪,共约40人伤亡5事后尧都区主管煤矿安全生产的副区长王青丽为了不让上级领导知晓此次4乔云霞胡连利王俊杰著《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分析》/article.php?id=32405展江、白贵主编《中国舆论监督年度报告(2003—2004)》【M】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57页事故,提出将此次矿难死亡人数定为8人。
并同区安监局局长张海清、市矿山救护队大队长李生太等10多名区干部瞒报其余的死亡矿工名单,向上级做了虚假报告后,私自火化被瞒报矿难人员遗体,且不许矿工家属知道、不能亲临现场、也不能认领遗物。
从出示的材料来看,尧都区安监局、市矿山救护大队和主管副区长王青丽的报告都明确写明:死亡人数8人,伤5人。
矿难发生时在现场的矿主王良志(原区安监局职工)以及矿长得说法也都与安监局完全一致,包括参与现场抢救的矿山救护大队负责人也与以上人员保持一致口径,牵涉甚广。
在《焦点访谈》曝光这一事件后,涉案人员都被立案侦查,2003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有关部门在处理决定中建议对王青丽等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但2004年2月底,尧都区法院一审对王青丽进行宣判,认定无罪,其他因瞒报被起诉的涉案人员也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尧都区检察院也对这起案件中参与瞒报的13名涉案人员免予起诉,更匪夷所思的是,这十三人的全部立案材料,现在已经不知所踪。
在这一案例中,《焦点访谈》这一新闻媒体适时地揭露了山西临汾市矿难瞒报的事实,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国家干预调查。
然而掀起的舆论风潮却只在一时,没有在事件曝光之后形成一种长时间、持续性的舆论监督分为。
并没有充分地发挥舆论的力量,让犯案人员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也表明,舆论监督虽然具有较强的力量,能够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与此同时,舆论监督也需要一个相对较为公开、透明的环境,需要在掀起舆论、或在舆论白热化之后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或者是无形的制约,才能够保持舆论监督的持续有效性。
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舆论监督也会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我国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也因此为舆论监督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另一方面,党的领导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根本保障,舆论引导则是党对思想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提出的政治方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