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浅析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题目浅析我国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2012 级二班学号: *************名:***指导教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 2014年 9 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前言 (1)一、监督的地位及其意义 (1)二、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一)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不强 (2)(二)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2)(三)舆论监督组织结构不健全 (2)三、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措施 (2)(一)构建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 (3)(二)设置科学的舆论监督机构 (3)(三)提高舆论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 (3)(四)创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 (3)结语 (4)参考文献 (4)浅析我国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刘彦宏[摘要] 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人民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意识不断增强。

但是,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还不完善,政府应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保障人民的权利,建立立多方面、多层次、健全的舆论监督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意识;双刃剑;健全舆论监督体系Shallow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of administrativesupervision in our countryLiu Yanhong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mocracy,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is increasinglyimportant in the position in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people to exercise their right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is a double-edged sword, however, is not perfect, the government shoul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stantly regulate and correct guidance, safeguard the rights of the people, establish various, multi-level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key words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A double-edged sword; Perfect the system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前言随着科技进步,民主政治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制度日益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也逐步的开始重视自己的监督权,知情权,但是,在行使权力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有何作用?舆论监督的现状如何?怎样去保证自己监督权有效的实施?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做什么?我们又该怎么做?一、监督的地位及其意义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舆论监督与国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新闻记者被喻为“无冕之王”。

人民通过舆论工具监督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我国宪法赋予的权利。

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具有广泛性、及时性等特点,是现代社会进行法制监督的强有力手段。

通过新闻舆论监督,可以使许多违法行为暴露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违法行为的揭露和追究,而且可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我国宪法上言: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家的权利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应该有权监督国家权利的行使是否得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把舆论监督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党在十三大报告时就指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直至十四大报告,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都在不断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成果和政治生活状态的政治文明,其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扩大包括新闻舆论监督在内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手段,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可以说,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的舆论监督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来说,舆论监督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不强从舆论监督的定义不难看出,舆论监督的实施主要依靠两大主体,即公众和媒体。

公众作为舆论监督最主要的主体,是舆论话题的发现者与提供者,同时公众需要通过媒体实现舆论监督。

首先,在我国,公众的监督意识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

在瑞典,"民主、自由、平等、团结"作为国民的基本价值理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舆论监督也不例外。

民主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具体体现为民众广泛的政治参与;平等则意味着被监督者不论其职位高低、社会地位高低,都被置于监督的范围。

从总体上讲,由于受文化教育水准的限制,全民整体素质不高,人们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还不强。

公众的着眼点在于"独善其身"而不是"兼济天下"。

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和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对除此之外的事,往往持冷漠态度。

因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舆论监督作用有效发挥。

其次,媒体作为公众舆论监督的途径,其本身也是舆论监督的主体。

作为舆论监督的中坚力量,媒体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监督质量的高低。

而我国现有媒体工作者中存在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方面的修养还不到位,以及社会环境的阻碍等。

(二)、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任何对权力行使的监督机制,要顺利地实现其功能,都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作保证,舆论监督也不例外。

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比较完整的舆论监督法律体系,舆论监督的地位、性质、权力、新闻侵权应担负的责任、新闻记者的权利和义务、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国家信息的安全以及新闻诉讼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现有的法律规定大都比较抽象,操作难度大,且各个地方规定不一。

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保障,且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环境,使得监督主体的正当监督权和人身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三)、舆论监督组织结构不健全舆论监督之所以不力,根本原因在于它与政府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舆论监督要想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首先要有独立的财权,其次是经营权和用人权的独立。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主编威廉汉密尔顿曾经说过:"报纸是种私人企业,社会既然没有给它任何特权,它对于社会也没有任何义务。

"只有舆论监督主体的独立,才能实现舆论监督的独立。

三、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的措施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经,舆论监督是构建民主大厦的基石。

因此,舆论监督做得好,就会有力加快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反之,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

因此,进一步改善我国现有的舆论监督状况十分重要。

以下从几方面进行讨论:(一)、构建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在现代法治国家,任何社会力量的存在及其发展均需要法律的保障。

瑞典早在1766年就制定了《新闻出版自由法》。

这部法律被赋予基本法的地位,属于世界首创。

它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众通过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自由表达思想的权利。

后又制定了《表达自由法》,作为《出版自由法》的补充。

这两部法律为瑞典的新闻出版自由提供了十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基础。

目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差强人意,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新闻法"对此行为做出法律规范,所以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不小。

新闻记者甚至还可能面临野蛮的暴力,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

这种现象急切呼唤新闻立法的诞生。

制定新闻法,是将舆论监督纳入法治化、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的重要途径,它既有助于舆论监督自身的规范发展,也有助于保障舆论不受外界干扰,保证其报道的准确、有力。

(二)、设置科学的舆论监督机构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如果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就丧失了权威性,甚至被压制,一时的行政权力支持只能缓解当前的矛盾,但是无法解决永久的问题。

舆论监督自身的机构设置科学,管理有序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瑞典的新闻界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不同媒体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组织了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如全国出版者俱乐部、瑞典报纸出版人协会、瑞典记者联盟、瑞典无线电广播者联盟。

这些舆论媒体的组织机构,既维护新闻和言论自由,又维护职业道德,还负责受理公众对违反新闻道德的投诉。

这种机构设定,一方面将各类舆论媒体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另一方面保证了舆论监督的组织性,使舆论媒体在监督外部事务的同时,也受到内部组织的监督,保证其监督的正确、公正。

(三)、提高舆论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舆论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舆论监督的质量高低。

在舆论监督比较完善的国家,一般都制定有严格的舆论媒体的职业道德操守,要求组织自律。

早在1923年,瑞典全国出版者俱乐部就颁布了一部新闻出版道德守则。

现行守则由瑞典新闻组织合作委员会于1995年9月制定。

该守则既维护了大众媒体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防止了侵犯隐私、诽谤以及其他有害行为的发生;同时也促进媒体从业人员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态度。

职业道德不仅要求媒体按照一套规范的准则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求媒体在履行其职责时要有正确的态度。

瑞典媒体职业道德守则主要有:公开报道规则、职业规范、新闻广告防治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