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沟通》第七章 组织沟通

《管理沟通》第七章 组织沟通


案例讨论(上行沟通)
•杨瑞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姑娘,在她身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北方人的 热情和直率,她喜欢坦诚,有什么说什么,总是愿意把自己的想法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她在上学期间很受老师 和同学的欢迎。今年,杨瑞从西安某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 她认为,经过四年的学习自己不但掌握了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知识而且具备了较强的人际沟通技能,因此她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 高。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毅然只身去广州求职。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投简历和面试,在权衡了多种因素的情况下, 杨瑞最终选定了东莞市的一家研究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公司。他之所 以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该公司规模适中、发展速度很快,最重要的 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处于尝试阶段,如果杨瑞加入她将 是人力资源部的第一个人,因此她认为自己施展能力的空间很大。 但是到公司实习一个星期后,杨瑞就陷入了困境中。
•法师:这样重要的事情你都不和家人商量,打40大板。
•年轻人C:不作声。 •法师:这样重要的事情想都不想就来了,打40大板。 •如果你是年轻人D怎么和法师沟通呢? •在法师和年轻人的沟通中,年轻人要出家和法师收弟子是目的, 共识是和谐出家。 •年轻人D:我受到法师的感召,我很喜欢来,我爸也很支持我来!
案例分析 王经理应作出的改进:
(1)认识到杨瑞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具 有的强烈的成就动机,对他的这种敢想敢说的精 神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样一方面使杨瑞希望得到 认可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又为培养 杨瑞以后的创新和工作积极性打好了基础。 (2)对杨瑞的谈话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杨瑞把 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
案例讨论(上行沟通)
• “目前还没有,这些还只是我的一点想法而已,但是如果得到了
您的支持,我想方案只是时间问题。” •“那你先回去做方案,把你的材料放这儿,我先看看然后给你答 复。”说完王经理的注意力又回到了研究报告上。 •杨瑞此时真切的感受到了不被认可的失落,她似乎已经预测到了 自己第一次提建议的结局。 •果然,杨瑞的建议书石沉大海,王经理好像完全不记得建议书的 事。杨瑞陷入了困惑之中,她不知道自己是应该继续和上级沟通, 还是干脆放弃这份工作,另找一个发展空间。
《管理沟通》
内部沟通
• 下行沟通 缺点:传递路线过长,太费时间,信息在传递过程 中发生遗漏和曲解。
互动:传话游戏
《管理沟通》
内部沟通
下行沟通技巧
多说小话,少说大话; 注重倾听,勿施权威;
态度和蔼,语气亲切;
部属有错,合理指正;
宽容豁达,息事宁人。
案例(下行沟通)
•张丹峰刚刚从名校管理学硕士毕业,出任某大型企业的制造 部门经理。张丹峰一上任,就对制造部门进行改造。张丹峰发 现生产现场的数据很难及时反馈上来,于是决定从生产报表上 开始改造。借鉴跨国公司的生产报表,张丹峰设计了一份非常 完美的生产报表,从报表中可以看出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每天早上,所有的生产数据都会及时地放在张丹峰的桌子上, 张丹峰很高兴,认为他拿到了生产的第一手数据。没过几天, 出现了一次大的品质事故,但报表上根本没有反映出来,张丹 峰这才知道,报表的数据都是随意填写上去的。 •为了这件事情,张丹峰多次开会强调,认真填写报表的重要 性,但每次开会,在开始几天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过不了 几天又返回了析 王经理应作出的改进:
(3)在肯定杨瑞行为的前提下,以列举公司中的 事实的方式来提醒杨瑞应该多关注公司的实际, 不要过于理想化。 (4)给杨瑞提供一些工作指导,使他明白以后工 作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管理沟通》
内部沟通
• 横向沟通 这种沟通往往带有非命令性、协 商性和双向性。
《管理沟通》
内部沟通
横向沟通技巧
彼此尊重,从自己先做起; 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
如有误会,诚心化解障碍;
了解情况,选用合适方式; 知己知彼,创造和谐氛围。
案例讨论(横向沟通)
•小贾是公司销售部一名员工,为人比较随和, 不喜争执,和同事的关系处得都比较好。但是, 前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同一部门的小李老 是处处和他过不去,有时候还故意在别人面前指 桑骂槐,对跟他合作的工作任务也都有意让小贾 做得多,甚至还抢了小贾的好几个老客户。 •起初,小贾觉得都是同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忍一忍就算了。但是,看到小李如此嚣张,小贾 一赌气,告到了经理那儿。经理把小李批评了一 通,从此,小贾和小李成了绝对的冤家了。
案例讨论(上行沟通)
•王经理,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来说,要持续 的发展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功夫。我来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据我 目前对公司的了解,我认为公司主要的问题在于职责界定不清;雇 员的自主权力太小致使员工觉得公司对他们缺乏信任;员工薪酬结 构和水平的制定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合理的基础,因此薪酬的公 平性和激励性都较低。”杨瑞按照自己事先所列的提纲开始逐条向 王经理叙述。 •“王经理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们公司也确 实存在,但是你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们公司在赢利。这就说明 我们公司目前实行的体制有它的合理性。” •“可是,眼前的发展并不等于将来也可以发展,许多家族企业都 是败在管理上。” •“好了,那你有具体方案吗?”
• 班长对士兵:营长命令,因为刮风下雨,所以不需要到 操作集合。
《管理沟通》
• 这个笑话听完有什么感想和启示?
想说什么是一回事; 而对方“理解为什么”却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信息接收者接收到信息后,必须正确理 解和解释信息,并且要做出符合信息发送者期 望的反馈。
《管理沟通》
内部沟通
• 上行沟通 这种沟通往往带有非命令性、民主性、主动性和积 极性,是上级掌握基层动态和下级反映个人愿望的 必要手段; 缺点:自下而上的沟通,往往比较低下。
• 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双方产生误会、矛盾的疙瘩解开,加强 员工的沟通来处理这件事,我想这样做的结果肯定会好得多 。 •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主动地沟通,真诚地沟通,策略地 沟通,如此一来就可以化解很多工作与生活中完全可以避免 发生的误会和矛盾。
《管理沟通》
一则命令的传达
• 营长对连长:我命令全营官兵,午饭前一小时到操场集 合,我要训话,不要管刮风下雨,也不要怕被淋成落汤 鸡; • 连长对排长:营长命令,午饭前一小时刮风下雨,全体 官兵到操场上听营长训练说话,先从落汤鸡说起; • 排长对班长:营长命令,全体官兵到操场上学刮风下雨, 午饭前一小时,迎接营长训话,每人先捉一只鸡;
报喜不报忧
《管理沟通》
上行沟通技巧
•持有相反意见,勿当面顶撞; •若有他人在场,宜仔细顾虑;
•意见略有差异,先表示赞同;
•若有建议上述,请选择方法;
•心中存有上司,比较好沟通。
(小笑话)
•有年轻人想要出家,法师考问年轻人为什么要出家?
•年轻人A:我爸叫我来的。
•法师:这样重要的事情你自己都没有主见,打40大板。 •年轻人B:是我自己喜欢来的。
案例分析
杨瑞应做出的改进:
(1)在沟通之前做好信息准备工作,这些信息包括:公司中 的各种裙带关系和家族成员间的利害关系;公司以前是否有 人提出过改革建议,结果如何;了解直接上级的性格和脾性 以及他在公司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公司中存在的可以说明问 题存在和严重的各种事实。 (2)事先提出解决问题的草案。比起听下级挑毛病,上级更 希望下级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而不仅仅是指出问题所在。
案例点评
• 小贾所遇到的事情是在工作中常常出现的一个问 题。在一段时间里,同事小李对他的态度大有改 变,这应该是让小贾有所警觉的,应该留心是不 是哪里出了问题了。但是,小贾只是一味的忍让 ,这个忍让不是一个好办法,更重要的应该是多 沟通。 • 小贾应该考虑是不是小李有了一些什么想法,有 了一些误会,才让他对自己的态度变得这么恶劣 ,他应该主动及时和小李进行一个真诚的沟通, 比如问问小李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让 他难堪了之类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与人结怨 的,可能他们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在比较浅的时候 就会通过及时的沟通而消失了。
《管理沟通》
二、组织沟通类型
内部沟通 • 纵向沟通(下行、上行)和横向沟通(部门间)
• 正式沟通(规章制度或组织原则进行沟通) 和非正式沟通(对象、时间及内容未经计划)
• 书面沟通(有形展示、长期保存、法律依据) 和口头沟通(快速传递、即时反馈) 外部沟通
《管理沟通》
内部沟通
• 下行沟通:这种沟通往往 带有指令性、法定性、权 威性和强迫性,容易引起 重视,并严肃对待;
第七章 组织沟通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管理沟通》
第七章 组织沟通 学习目标:
了解组织沟通的含义和类型 明确有效组织内部沟通的作用 识别纵、横向沟通中的障碍 掌握组织内部沟通的策略 描绘组织中的正式、非正式沟通网络 确定巧妙利用“小道消息”的方法 了解组织外部沟通的意义和技巧
案例点评(续)
• 但是结果是,小贾到了忍不下去的时候,他选择了告状。
• 其实,找主管来说明一些事情,不能说方法不对,关键是怎 么处理。
• 但是,在这里小贾、部门主管、小李三人犯了一个共同的错 误,那就是没有坚持“对事不对人”,主管做事也过于草率 ,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他的一番批评反而加剧了二人 之间的矛盾。
案例点评
• 张丹峰的苦恼是很多企业中经理人一个普遍的烦恼。现场 的操作工人,很难理解张丹峰的目的,因为数据分析距离 他们太遥远了。大多数工人只知道好好干活,拿工资养家 糊口。不同的人,他们所站的高度不一样,单纯的强调、 开会,效果是不明显的。 • 站在工人的角度去理解,虽然张丹峰不断强调认真填写生 产报表,可以有利于改善,但这距离他们比较远,而且大 多数工人认为这和他们没有多少关系。 • 后来,张丹峰将生产报表与业绩奖金挂钩,并要求干部经 常检查,工人们才知道认真填写报表。 • 在沟通中,不要简单地认为所有人都和自己的认识、看法 、高度是一致的。 • 对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模式,要用别人听得懂的“ 语言”与别人沟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