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NH3↑ + H2O + CO2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CO2↑+ 3H2O]。

“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 2 78% , O 2 21% , CO 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 2 、N 2 、CO 2、H 2O 等。

3、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 2、NO 2、CO ,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工业上“固硫”常使用生石灰或石灰石)4、O 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5、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2)支持燃烧:炼钢、发射火箭、氧炔焰等。

6、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

(物理变化)7(1)2KMnO 4K 2MnO 4+ MnO 2 + O 2↑ ;(2)2H 2O 2O + O 2 ↑。

(可用排水法收集O 2 ,因为O 2不易溶于水)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物的溶解性、密度、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与水反应8、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1)产生途径:人、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体的分解;(2)消耗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的吸收作用。

9、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

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 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如何比较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温室效应能力?[注意设计实验时对变量的控制])10、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 2 + H 2O ═ H 2CO 3 ;3(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CaCO3↓+ H2O ,该反应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

CO2的用途:(1)灭火(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使水蒸气液化);(3)光合作用的原料;(4)保存食品(和冰比较有什么优点)。

11、CO2的实验室制法: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 + 2HCl═CaCl2+H2O+CO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看火柴是否熄灭。

12、CO2与人体健康:CO2无毒,当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有害,因为CO2不能供给呼吸,故进入枯井或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13、电解水:(H2),(O2),体积比为2 ∶1 ,2H22 + O2↑,2 H22O(1.为什么刚开始产生的氢气体积和氧气体积比大于2:1;2.如何从数值的角度判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接近理论值?)14、硬水与软水:溶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溶有较少或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若出现大量泡沫,是软水;反之为硬水。

(家庭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化学变化)15、水的净化:(1)静置;(2)明矾净水(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3)过滤(把固体和液体分开:一贴、二低、三靠;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

(4)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4)蒸馏。

注: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①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②实验仪器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1、微粒的性质:(1)物质是由极小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3)微粒之间有空隙(气体>液体>固体,气体容易压缩)2、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3)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如Na +、NH 4+]和阴离子[如Cl —、CO 32—],阴、阳离子相互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Cl 、NH 4HCO 3)。

3、原子结构:(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

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

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不计。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或”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如Ca (OH )2的相对分子质量Mr[Ca (OH )2] = 40+(16+1)×2 = 74 。

(注意:硫酸铜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6、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Al(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 (4)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H8、化合物的命名:(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 氧化镁,NaCl 氯化钠,Fe 3O 4四氧化三铁,P 2O 5五氧化二磷,Ca (OH )2氢氧化钙;(2)金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 3碳酸钙,CuSO 4硫酸铜,NH 4NO 3硝酸铵。

9、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Fe 2O 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70%100316256256%100O Fe Mr 2Fe Ar 32=⨯⨯+⨯⨯=⨯⨯)()( NH 4NO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5%100316144114214%100NO NH Mr 2N Ar 34=⨯⨯++⨯+⨯=⨯⨯)()(第四章燃烧燃料1、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1)移走可燃物;(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2、发生火灾的应急处理:(1)若火势小,可自行用灭火器材扑灭;(2)若火势大,应立即拨打“119”,并说明火灾地点、火势大小、可燃物性质。

自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切勿轻易跳楼!3:(1)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

2;(2)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少,不仅浪费燃料,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和碳黑污染环境。

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燃烧蜂窝煤比燃烧煤球好。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致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粉尘、在遇到明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也有物理变化的爆炸如车胎爆炸)。

5、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元素种类守恒:法轮功头目李洪志鼓吹他发功可把铜铁变成金银,他违背了化学反应不可能产生新元素的规律;(2)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反应X+3O2══2CO2+3H2O,X的化学式应为C2H6O 。

(3)物质质量守恒:反应A+2B══C+2D,现有5gA与10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 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5+10─8=7 g。

质量守恒定律中所隐含的“六个一定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1)“六个一定不变”:①元素种类;②元素质量;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④原子种类;⑤原子数目;⑥原子质量。

(2)“两个一定改变”:①物质种类;②分子种类(由分子构成的物质)(3)“两个可能改变”:①分子总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②气体体积(在同温同压下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气体时)。

6、化学变化的定量计算: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8.8 g,至少需要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克?解:设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x g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10044x•80% 8.88.84480%x100=•,解得x=25 g 答: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25 g 。

7、化石燃料:(1)煤:也叫煤炭,“工业的粮食”,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元素为碳;(2)石油:“工业的血液”,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元素为碳、氢;(3)天然气:“西气东输”的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简单燃烧既浪费资源,又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引发温室效应,产生热污染,释放SO2、CO等有毒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