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及其应用。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勇于创新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课前准备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温度计等。

药品:食盐、蒸馏水、氢氧化钠、硝酸铵、硝酸钾、食用油、汽油、洗洁精等。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投影图片。

提问: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清澈透明,是不是纯净的水呢,为什么?【教师引导】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

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

那么,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了解溶解的过程。

一、溶解的过程【活动天地】观察实验的溶解请同学们分组完成食盐的溶解,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感受温度的变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②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可引导分析喝的咸汤或雪碧饮料来感知这个问题。

)③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展示两瓶不同年份的氯化钠注射液,让学生观察有无区别。

)1.溶液、溶质、溶剂(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剂: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提问】举出几种生活中你熟悉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归纳总结: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此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2.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过渡】为什么溶液会均一、稳定?播放视频: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归纳总结:混合物中的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

外界条件不改变,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不会分离。

所以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均一、稳定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提问】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

那么,其他的物质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3.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过渡】为什么不同物质在溶解时能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微观解释】这是因为物质在溶解于水时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叫扩散,一种叫水合。

扩散吸热,水合放热。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过渡】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溶液的重要应用【讲授】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动物摄取养料都是要形成溶液才能吸收,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

人们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科学实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医疗上广泛使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所以说,溶液是生产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合物。

二、乳化现象【情景引入】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那把油放入水中会不会形成溶液呢?实验现象:实验1:把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分层。

实验2:食用油溶于汽油。

实验3:水、植物油和洗洁精混合起来,振荡前分层,振荡后形成均一的泡沫,静置后泡沫仍均匀,不分层。

【引导提问】①植物油滴入水中形成的液体稳定吗?②水、植物油和洗洁精混合起来振荡后,形成均一的泡沫,这是为什么呢?1.乳浊液少量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振荡,植物油的小液滴悬浮在水中,这样形成的浊液属于乳浊液。

2.乳化现象【结合动画模拟讲解】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中有亲水基(喜欢与水在一起的一端)和亲油基(喜欢与油在一起),当它接触油脂时,亲油基就会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这些小油滴不会聚集起来,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提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总结:①用洗衣粉洗衣服。

②用洗发水洗头。

③洗餐具时加入洗洁精效果较好。

【思考讨论】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试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总结:前者是油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后者是乳化现象。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1)在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先加入5g硝酸钾的固体,充分搅拌,观察现象;再加入5 g硝酸钾的固体,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思考有什么结论?分析:开始溶液里能不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但是当硝酸钾溶解到一定量时,就不能再溶解(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通过实验说明,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

(2)向上述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3)向上述冷却后的溶液中缓缓加入10 mL水,充分搅拌,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

【思考】三个实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①改变温度,②增加溶剂,③减少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改变温度,②减少溶剂,③增加溶质四、板书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溶解的过程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二)乳化现象(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①改变温度,②增加溶剂,③减少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改变温度,②减少溶剂,③增加溶质五、课堂习题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冰水混合物B.澄清石灰水C.泥水D.豆浆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液态的B.溶液中一定含有水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3.日常生活中去除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A. 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 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污C. 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 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充分振荡后得到的是溶液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了C.若某氯化钠的溶液中没有氯化钠固体存在,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混合物E.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F. 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经升温不可能变成饱和溶液H. 洗洁精除油污是利用它的溶解作用第2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3.初步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 g、1.5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1101+×100%≈9.1%。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5.1105.1+×100%≈13%。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水-3[学生活动] [交流实验结果] (1)gg g901010+×100%=10%。

(2)gg g802020+×100%=20%。

[思考]对两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稀呢?[学生发言]1.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

2.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活动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类计算。

[学生思考总结][板书]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渡]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

[投影]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150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讨论]1.溶质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