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混合物)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

(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

(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①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Mg +2HCl ==MgCl2 + H2 ↑
③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Mg +ZnCl 2==MgCl2 + Zn
③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单元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3CO+ Fe2 O3高温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

(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混合物)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2、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如: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
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

(结晶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如:氯化铵等。

⑶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

课题2 溶解度
一、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注意点:①指明温度:一定的温度;②溶剂量:100克;③状态:饱和;④单位:克。

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3、该曲线可表示如下信息:
①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④太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KNO3等;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5、气体的溶解度: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即:(变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有关计算:
①已知溶质及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液和溶剂的量;
③稀释溶液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m(浓液)×m(浓)% = m(稀液)×m(稀)%
④把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⑶计算: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⑷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⑸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⑹溶解: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第10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H2SO4 、HCl 、HNO3、H2CO3
2、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KOH、NaOH 、Ca(OH)2、Al(OH)3
3、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能使酸碱溶液显不同的颜色,叫做酸碱指示剂。

可用于检验酸碱溶液。

①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②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HCl):①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质量减轻、质量分数减小);②用途:除锈、制药、胃酸帮助消化等。

2、硫酸(H2SO4):
①物性: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打开瓶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②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农药等;金属除锈
③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④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