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文综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二下·信阳期中) 春秋后期鲁国“初税亩”和齐国“相地而衰征”的共同影响是()①增加了国家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③④D . ①②2. (2分) (2017高二上·林州开学考)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A . 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B . 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 . 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D . 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3. (2分)(2017·河东模拟)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种现象不可能出现在()A . 唐代B . 宋代C . 明代D . 清代4. (2分)(2017·江西模拟)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可以推知()A .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B .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 . 明清农业生产面临倒退危险D . 明清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恶化5. (2分)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①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6. (2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
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A . 齐桓公首霸B . 商鞅变法C . 郡县制确立D . 百家争鸣7. (2分)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 . 直接民主B . 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 . 代议制民主D . 大多数居民的民主8. (2分) (2017高一上·商丘月考) 在《十二铜表法》产生之前,罗马元老院派出一个3人使团到希腊学习和抄写梭伦立法,当时雅典正值伯利克里时代。
后来这3人是编纂《十二铜表法》的十人委员会成员。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A . 雅典不愧为“全希腊的学校”B . 罗马人曾经借鉴了希腊人的立法C . 希腊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D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9. (2分)(2017·安徽模拟) 孟德斯鸠说暴政破坏了整个社会,也违反了人性,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
其“具体办法”是()A . 三权分立学说B . 理性至上学说C . 民主共和学说D . 自由平等学说10. (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
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下列现象体现这种“分享”的有()①文艺复兴②洋务运动③太平天国运动④形成垄断组织A . ①③B . ②④C . ①④D . ②③11. (2分) (2017高三上·新乡月考) 在表面上看,今天的英国政治和中世纪的没有什么两样,仍然有国王、贵族和议会,某些古老的仪式依然存在,它没有美国和法国那样的“国庆”或“解放日”。
这主要表明了英国()A . 现代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性B . 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C . 民主政治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 近代政治发展的渐进性12. (2分)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时,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①允许奴隶制存在②允许各州拥有一些州权③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不能拥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④最高法院与总统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A . ①④B . ①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55分)1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古文尚书》。
)“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材料二“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材料三“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材料四(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材料五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
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理念?根据材料二、三、四简述该理念的内容。
这一理念有何现实意义?(2)上述理念在明清时期被进步思想家继承并发展,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并作简要评价。
14. (15分)(2019·江西模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总会在某一个时期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抓住历史的机遇就能实现发展的飞跃,错失历史的机遇只能一声叹息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
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
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
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
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
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
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做了哪些准备?(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
15. (10分) (2019高一下·赣州期中)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
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16. (10分) (2017高三下·枣阳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旧金山对日和约》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操纵下以美、英、法等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片面单独对日缔结的和约(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
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在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根据360百科整理材料二: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
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因为苏联的解体而解散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原因探析》(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出台对日美关系的影响。
为什么说“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2)中国政府为什么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17. (10分)(2017·南昌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王韬(1828-1897)认为以中国近代化为目标的富强运动是一场为了消除中国与西方之间存在的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以致政治差距的一次民族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