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3.社会知觉:1、对他人的知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2、人际知觉3、自我知觉4、角色知觉4.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条件具备,它就必然产生,主观努力是难以克服的。
5.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6.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
7.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认识的高级形势8.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9.灵感:往往是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现象(灵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创造者长期形成的创造习惯有利于灵感的出现。
另外,灵感往往是突然产生而又瞬间即逝的,若不注意捕捉就会失之交臂)10.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11.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
12.意志:是指一个人自己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运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集中14.人格: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性适应环境时能力气质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般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15.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16.能力: 是指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并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7.性格: 是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这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8.自我意识 : 是人类意识的核心部分,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二、填空理解:1、心理学是研究_ 人的心理现象___ 及其_ 发生、发展规律___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 人的心理现象___ 及其_ 发生、发展规律___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__心理过程___和__个性心理_ _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活动过程。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科学的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反映。
大脑皮皮层有四个脑叶,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2、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事物对象的特性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知觉的特性主要表现在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社会知觉常出现的偏差有_首因效应_、_近因效应__、___晕轮效应_、__刻板效应__。
观察是指有_目的__、有___计划__、有思维参与的比较__持久__的知觉。
3、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可将记忆分为三个阶段,即识记、保持和再现(再认或重现)。
根据记忆材料保持的时间分类,记忆可以分为_瞬时记忆__、短时记忆_和长时记忆。
人的记忆过程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再认或重现)三个主要环节。
记忆是由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构成。
完整的记忆分为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等基本过程。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感记忆和词语记忆。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_不均衡的__,呈“先快后慢”的趋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为了防止遗忘,应该复习。
遗忘曲线表明,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特别快,以后逐渐缓慢下。
这就是遗忘规律。
记忆的品质有__敏捷性__、__持久性__、__准确性___和__准备性_四种。
记忆表象具有概括性、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表象的三个特征是__概括性__、__形象性__和__可操作性__。
4、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对经验的改组。
根据思维的内容、思维任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三种类型。
根据思维活动的指向性和答案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创造性思维有_新颖性、_流畅性_和独特性_三个特点。
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两大过程。
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__已有表象__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5、情绪情感是在认识过程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认识过程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情感具有_ 适应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_等功能。
(动力、调节功能)情感具有__适应____、组织_、_信号_和调节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又动力功能、适应__功能和_组织_功能。
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三种。
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是: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比较微弱、持久、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情绪状态叫心境/心情,它具有弥散性。
人的高级社会情感可分为__道德感______、__理智感___和__美感______。
6、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特征:有自觉目的性的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对行动的调节作用。
人的意志行动具有三个明显特征:_ 自觉目的性的行动、_与克服困难相联系__、_对动作的调节___。
意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有自觉目的性、行为调节功能、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自觉目的性。
7、注意一般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观状态。
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人的生活中注意具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
注意的选择功能、注意的保持功能和注意的调节和控制功能。
有意注意的两个特征是_ 有预定目的__、_有意志努力_。
注意的品质是主义的广度、主义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8、个性心理是由_个性倾向_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作为人的整个的精神面貌,个性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以及生物性与社会性。
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反映。
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需要是产生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源泉。
9、动机是推动人进行行为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在动机的结构中包含两个成分:内驱和诱因。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
10、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点。
根据能力所涉及的领域,人们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能力的个别差异体现在能力发挥水平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和能力的类型差异三方面。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_遗传_遗传___、_环境___、__教育___、__实践___四大因素的影响。
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和能力类型的差异。
11、在全部人口中,智力分布呈正态分配,即多数人属于中等水平。
人的气质可分为__多血质_____、_胆汁质___、_粘液质___、_抑郁质____四种类型。
12、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对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___行为方式_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性格结构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__态度特征__、_意志特征_、_情绪特征、_理智特征。
13、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
根据活动内容,可以将自我意识分为生理自我、_社会自我__和__心理自我______三种类型。
五、简答1、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答: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纷繁复杂,千变万化,让人觉得不可琢磨,但是由于心理的产生有其外的客观原因,而且还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所以心理并不是什么神秘现象,它可以借助一定的犯方法,手段加以揭示,推断和干预。
【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是高级物质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是实践中发展的。
】2、用心理学原理解释“狼孩”现象。
答:思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最初形式,它孕育在哲学之中,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人的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对处于在一定社会历史实践中客观实在的反映,人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心里就必然具有了社会制约性,离开了社会环境,正常的心理就不会出现,“狼孩”的故事就证明了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虽然狼孩生来具有人的解剖生理特点,具有人脑额结构,但由于他在童年早期脱离了人类的社会,没有受到社会文化坏境的熏染,其心理就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说明人的心理发展仅有健全的大脑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
】3、试分析知觉的基本特性。
答: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知觉事物时,优先把对象从背景中挑选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知觉具有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某种关系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产生完整的知觉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对象时,总是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提出假设、推断并作出最佳的解释,然后用词把它们标示出来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
4、什么是社会知觉?人们的社会知觉常出现的主要偏差有哪些?答:社会知觉是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时所发生的先入为主的作用。
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人们依据已知的或某一局部的特征推及认识对象未知的其它特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印象。
3、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事物,特别对某一类人所形成比较固定笼统的看法。
4、投射效应:把自己的某些特征加到别人身上,人为别人也是如此。
5、角色固着: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里倾向,表现为对自己理解过分简单化。
6、信息干扰:你对交往对象的认识和判断受他人信息的影响和干扰,出现偏差。
5、识记的规律有哪些?答:(1)、有意识记的效果比无意识记得效果好(2)、意识识记的效果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3)、识记过程的单位用时与识记材料的数量对识记效果影响明显(4)、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5)、主体的特征6、怎样合理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如何通过合理的复习防止遗忘?)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主动重视4、多样化复习【及时复习,学过的东西很容易忘记,所以要及时复习。